孩子喜欢眨眼、耸肩、做鬼脸?警惕小儿抽动症!
热播剧《陪你一起长大》开播后,引发了观剧热潮。剧中几个家庭的小主人公各具性格,活泼可爱。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奚望在剧中的表现。奚望活泼好动,让母亲刘涛很是为他操心。剧中,奚望老是喜欢眨眼,而且控制不住。到医院检查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叫做抽动症的早期症状。
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群小朋友,他们会不自主地眨眼睛、撅嘴、清嗓子,甚至“口吐芬芳”。当孩子出现这样的症状,家长们要留意,这可能是抽动症的早期表现。什么是抽动症,抽动症又有些什么症状?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一下抽动症。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又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是一组以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慢性神经精神综合征。可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该症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抽动症能不同程度干扰和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可通过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中医干预治疗减轻症状,预后较好。
中医怎么看抽动症
中医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认识分为先天、后天因素。
1、先天因素:孕妇妊娠期间的健康状况,特别是精神状况对小儿发育有重要影响。曾用药物及难产、早产、剖腹产易导致小儿颅脑外伤、缺血、缺氧。这种情况下生产的小儿身体虚弱,阴阳失调。
2、后天因素:饮食不当,营养不良,可造成小儿气血亏虚、心肝失养、血脉不畅。其次,情感不舒,精神抑郁,可造成肝气郁结。肝郁日久,化火动风。婴儿期的各种疾病,均可造成气血逆乱,而心神失养。外邪侵袭,郁热化燥,筋脉失养则挛急而自动。
总之,小儿身体阴阳失调,阳胜则热。气血不足,阴虚内热是抽动症的主要病因。
中医如何治疗抽动症
无论什么疾病,中医干预治疗需得辨证论治,结合舌脉、四诊进行诊断。对于抽动症的中医干预治疗,主要有口服中药汤剂、小儿推拿、针灸、拔罐、耳穴、穴位贴敷等多种手法。治疗以平肝熄风为基本法则。气郁化火者,宜清肝泻火,熄风镇惊;脾虚痰聚者,宜健脾化痰,平肝熄风;阴虚风动者,宜滋阴潜阳,柔肝熄风。
① 中药汤剂:中医认为抽动属于风和痰。风一般是肝风,肝风一般因为肝火较旺,火急生风。所以孩子大部分是脾气较急,肝火较旺,用药一般都是清肝火,减少生风的几率。加一点熄风的中药,对抽动有帮助。脾虚的孩子运化能力弱,所以容易生湿生痰,所以加点健脾、利湿、化痰的中药对缓解抽动有一定的帮助。
② 小儿推拿:治疗原则以平肝熄风、健脾化痰为主。多以补脾经、清肝经。配合摩腹、捏脊等,具体操作还得辨证选取相应的穴位。
③ 针灸疗法:取百会、风池、风府、列缺(双)、照海(双)、太冲(双)。心烦、心悸配心俞;眨眼和搐鼻配太阳、迎香;口角抽动配地仓、颊车。
④ 耳穴:主穴取抽动穴(位于耳尖下缘,经验穴)、神门、心、肾、肝、脑、内分泌、交感、皮质下、中耳背,配穴取眼、目1、目2、咽喉、口、内鼻,每次5~6穴,交替使用。
抽动症的预防和调护
许多患儿抽动症状的反复是由不当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诱发的。为了巩固疗效,用药过程应加强患儿的饮食起居调护。
1、忌食海味、发物、兴奋性、刺激性等食品,以免生痰助热引动肝风。
2、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使精神过度兴奋诱发抽动。
3、保证患儿睡眠时间,充分休息。不过度劳累,学习上适度要求,注意调节情志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4、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外风可引动内分,导致抽动加剧。
5、此外,还应考虑到本病与精神因素有关,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期间加强患儿的心理行为矫正。对患儿进行鼓励,提高其自信,减轻患儿精神压力。
供稿 | 开远市中医医院
责任编辑丨马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