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曾宜华:清明时节雨纷纷,小舅撰联缅姑爷

清明时节雨纷纷

小舅撰联缅姑爷

曾宜华

噩讯传时天滴泪;

子规悲处柳捶腰。

姑爷生于1939年农历12月初9,他的家乡就是“文章勋业灿然”的明代兵部尚书郭子章的故乡——江西泰和县冠朝镇冠朝村。因肝癌全身扩散医治无效,姑爷于2012年4月23日凌晨4 时35分在家辞世,享年73岁。

想绛帐传薪,鲤庭吐哺,今辛勤有福儿孙满;

正古稀伏枥,小县天伦,忽病癌作魔仙佛惊。

姑爷的一生是献身教育的一生。他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他把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以他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壮丽诗篇。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由于兄弟姐妹多,从小就过继给族叔郭隆鉴名下。他自幼勤奋上进,品学兼优,曾三次考上大学,却因“文革”时期族叔的家庭成分“不好”而累被搁浅,未圆大学之梦。所幸乡人爱慕其才,于1962年8月受聘于家乡冠朝村小,1992年享受国家待遇,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至1999年12月退休,在冠朝小学37载,是为今天冠朝镇中心小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吉安地区教委颁发的教育工作满30年的荣誉证书。37年的工作生涯中,他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幼小的心灵,培育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了成千的栋梁之才,可谓学生桃李满天下。

本儿女成人,同享天伦乐;

忽风霜摧叶,独遗萱草香。

姑爷的一生是夫妻患难与共的一生。他眷恋小家,不会“布方城”通宵达旦,也不会为短暂的诱惑,“恋舞池”彻夜不归。夫妻同心并肩、全力营造起乡村、县城两处温馨幸福的“家庭小港湾”。 他深谙宽容,与爱妻发生争执或凭添不快时,夫妻俩既不会河东狮吼,更不会拔拳相向,而只会缄口无语,退避三舍,在忍让中化解矛盾,在宽容中再造和谐。 他懂得责任,爱妻每有伤寒病痛,总是床前 床后抚慰问安,熬汤喂药,乐当“好丈夫”。他忍辱负重,总是把不快的压抑埋入心底,把生活的苦涩留给自己,把岁月的重负悄然担起。站起来是一棵树,为小家遮风挡雨;卧在地是一座桥,任妻子儿女走过湍急。

撒泪问天,痴儿愿减十年春,可否留爹一日;

俯身叩地,慈父曾尝千种苦,未能享我寸心。

姑爷的一生是为儿女们操劳的一生。他不仅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位好老师,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关爱子女的好父亲。他艰苦朴素、勤劳善良、性格坚强,具有中国父亲的诚严勤毅。为了能让儿女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为了能让儿女们得到健康成长,他宽严适度,教子有方,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他的三男二女,大儿硕士、二儿学士、三儿经商、大女药师、小女幼师,个个好样儿。当几个儿女成家立业,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奉献聪明才智的时候,他又不顾自己年迈体弱,竭尽全力为儿女们分忧解愁,毅然当起了孙孙们的“爷爷老师”。为了孙孙们的欢快成长,他呕心沥血,从生活上的一顿早餐,都要无微不至的关心;为了孙孙们的学习上进,他一词一句,一条定理,都要亲自帮助整理,倾注他的全部爱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私的父爱,将永远铭记在儿孙们的心中。

一哭亲友泪如血,曾忆故乡播惠;

三慰祖堂德可风,诚知冠水沁贤。

姑爷的一生是以德为重、热心公益、关爱他人的一生。在同事面前,他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知行教师”;在亲人面前,他是一位嘘寒问暖、关爱备致的“和谐大叔”;在朋友面前,他是一位心胸开朗、乐于助人的“雷锋同志”。谁家生活有困难,他会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谁家有人生病,他会带上礼物和安慰、急急的赶去医院。谁家红白喜事,他会悉心指导,乐当司仪和文书,并费神费力,献上副副切时切事切景切情的红白吉庆对联。族亲贤达至今不会忘记祖祠“百世堂”的修缮重建 ,他出谋出力,忙前忙后,为祠堂壁墙、门柱油绘雕花、题撰楹联,其古道热肠,可钦可誉。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姑爷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十里八方有口皆碑。难怪在他住院期间,有那么多学生和家长、同事和好友、以及和他打过交道的人,纷纷赶来慰问他鼓励他与病魔作斗争。

室内声悲,哭不醒慈颜大梦;

柳前水涌,流不尽孝子哀情。

姑爷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亲友好朋友好伙伴,遗妻失去了一位好搭档好丈夫,儿女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但他崇高的师德,谦和务实的人品,对爱妻的忠贞不渝,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博大胸怀,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息吧,姑爷!

【作者简介】曾宜华,中国楹联学会、中华对联研究会、上海市楹联学会、吉安市诗词学会、泰和县诗联学会和吉州区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对联作品集》特约编委。2017年9月出版原创楹联作品集《文田联草》。

请点:喜讯/《绿汀文萃》感恩有您!福利大放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