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 | 過小年,教你一個簡單的改命法,可以打動灶神的心(附視頻)

編者按:

今天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神的日子。相傳,今晚灶神會向上天玉皇大帝報告這家人一年的善惡行為。趁著灶神上天之前,大家會供奉糖水瓜果,燃香點蠟,期盼他“上天言好事,下界報吉祥 ”。

灶神上天言好事,他會怎麼言呢?推薦大家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部書記載了明朝的秀才俞都,每年都要向灶神誠心祈禱,他自認為平日行善積德,無有出錯,然而俞都前半生卻依舊命運坎坷,家庭貧困,兒女接連夭折。後來,幸得灶神現身點化,指出其言行不一。他幡然悔悟,一條條逐一檢點修正,並改號“俞淨意”。

     南懷瑾先生曾說,“只有改過修德以俟天,懺悔過去的惡,修未來的善果以回天才對。”至於如何改命,古人平日也會通過“功過格”,做反省檢點工夫。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南師關於“功過格”的講述,希望對你有所啟迪。

《俞凈意公遇灶神記》動畫視頻

凡是中年以上的人,都見過我們在大陸家庭中供奉的灶神。每到夏曆十二月二十三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送灶,小孩子們非常高興,口袋裡就可裝糖果了。現在用電爐、瓦斯爐,沒有灶了,當然也就沒有灶神。為什麼要祭灶神呢?以宗教思想來說,中國人信仰的是多神教,什麼神都信。

據說灶神一年到頭,不但對家裡人的行為要管,連在心裡起了好念頭,或動過歪腦筋,他都會記錄下來,到一年終了,上天報告好壞。所以鄉下人送灶,弄塊糖給他吃,送一個紅包給他,以便“上天言好事,下地報吉祥”,請他上天報告時,多替家裡講講好話,回來時候多賜些福祉。所以在臘月二十三以後,一直等到第二年初四之間,他在天上還未回來以前,不在家裡的時候,偶爾背後轟他一下,暗地裡幽默他幾句。

——《論語別裁》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王孫賈,是當時衛國權臣。“奧”,是神秘的意思,相傳是指歷來民間供奉在屋內西南角的神;“灶”,是指民間供奉的灶神。他問孔子,一般習慣相傳,與其祭祀奧神,求他降福,不如求灶神,更為有效。他問,這是什麼道理呢?孔子說,不然!不然!一個人如果自己有罪行,就等於得罪上天了,祈禱哪裡可以得到神的降福呢?這裡的天,並非指有形的上天或天神,它是傳統文化中,用以代表理性的天,所謂第一義的天。

由此可以瞭解,傳統儒家的文化思想,以及孔門為學的精神,雖然極力維護傳統文化的禮樂,甚至保持禮樂中敬事以誠的祭祀,可是它並不是一種宗教信仰和宗教儀式,而是人天之間心性精誠的溝通。如果你把祭祀當作洗刷罪惡的方法,或者祈禱神靈的降福,那就是大大的錯誤。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有了罪惡,無論你向哪個神祈禱,都沒有用。聰明正直之謂神,拜神祈禱如果可以贖罪,那神便是徇私舞弊,是不正直之尤者。人如果有罪,只有改過修德以俟天,懺悔過去的惡,修未來的善果以回天才對。所以漢文帝在《增祀無祈詔》中說:“昔先王遠施不求其報,望祀不祈其福。”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從前有一種“功過格”,在一張紙上畫許多格子,有的是三百六十格,一年用的,每天一格;也有一種是三十格,每月一張,一天一格;更有的是每天一張,上面有十二格,每個時辰一格。每天讀完書以後,要靜坐思過,有做錯的事,用墨筆在格中點一個黑點;如果做了好事、善事,則用朱筆在格中點一個紅點,這樣天天反省。也有的是在口袋裡放了紅豆和黑豆,另外掛一個袋子,在書桌的旁邊,如果做了一件壞事,或者動了一個壞念頭,就投一顆黑豆子下去;如果做了一件好事,就投一顆紅色豆子。

     這樣一直反省到夏曆十二月二十三,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家人的善惡前夕,就要自己去數紅黑點子或豆子。如果一年來,黑的多於紅的,就要在灶君面前跪下來,自己照數責打自己,而且第二年將是良心上不安的一年。這種反省工夫,做得非常嚴格,絕對不敢欺人或自欺,更不敢欺騙上天的神明。

所以“存其心”,就是每在起心動念、動心忍性之間,慢慢要做到善念的存心多。所謂“善則養心”,因為人在做了一件好事以後,心裡會很快樂,比做壞事害別人痛快得多,這就是“善則養身”的道理。“養其性”這個“性”,是習氣之性,養性就是把壞的習氣,慢慢變過來,變好了,變淨潔了。這種學問之道的修養,是“事天”的,侍奉天的。這個“天”是內在的天性,如信佛的人,也可以說是事佛天;信道教的人,可以說事道天,或者上天也可以,反正有這樣一個代名詞,代表一個看不見的無形力量。

——《孟子與盡心篇》

你們年輕人沒見過,我們小時候讀書,書桌子旁邊有一張紙,叫做功過格,這個紙上有很多圈圈,一個月一張。每天檢查自己的心念行為,有不好的,就拿黑筆在圈圈裡點一點,有好的,就拿紅筆在圈圈裡點一點,然後定期檢查,到底是黑點多還是紅點多。

我小時候家裡請了位前清的秀才先生,按那時的說法,我家是東家,他是西席。他留過洋,可是從不說洋文,每天除了教我們讀書就自己讀《金剛經》。他是吃素的,所以我母親每天都為他準備齋食。我常常覺得這先生的嘴中有香味,覺得奇怪,就問我母親,她說一定是先生的牙齒松了,素菜中的芝麻落在牙縫裡我才聞著香。我後來上課時仔細觀察先生的牙,果然如此!這是一笑。

但是他很誠心,有一年他留在我家中過年,他在自己房間裡讀過經之後,供上祖宗牌位,供上菩薩,拿出功過格,很緊張地看著,就跪著一面打自己耳光,一面罵該死!該死!我看是黑點比紅點多的緣故。我那時好奇,是從門縫偷看先生才看到的,這是確確實實的事。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國民道德教育,它有自己的一套。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