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我还要买!
一个有“心”的公众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老朋友应该知道,我在别人看空港股的时候,我就坚定看多。
我看多港股的时候港股还没有走出上升趋势,只不过现在港股涨起来了,说港股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了。
之前和大家说过,我对港股的期待就是新高。最起码它得突破18年以来的3.3w点的新高。
之所以敢这么说,除了一些基本的条件以外,比如AH两地上市的公司,明显港股那边更便宜,比如21年开始随着一些负面事情的渐渐落地。
更重要的是,未来港股的成份会越来越高质。
大家可以看看这几年港股成分股的变化,从最初的腾讯,再到阿里,美团,小米,快手,网易,后面还有字节,百度,京东,B站........
另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农夫山泉,喜茶,奈雪,海底捞,泡泡玛特.......
除了这些,还有国内最优秀的多家生物创新药公司也在香港同时上市。
这时候,我们如果再反观A股就会发现,A股这几年基本没进啥新鲜的血液,好不容易蚂蚁金服要上市了,结果也被叫停了。
我认为我看好港股,更重要的一环就是成份更优质了,这是更为长期的长逻辑。
这一块大家要多多上心,先努力工作赚钱,争取早日完成港股通50w的资金门槛。
对于港股的投资,我反正建议一定要满足港股通的门槛你再去投资,千万别总共没几个钱,为了买港股开一个港股券商,钱少的时候,就A股这些公司中也可以满足你的所有需求。
*****
在《为什么我敢于押注这个行业?》这篇文章中我说过,我比较偏爱互联网行业,因为我更喜欢1~N的行业属性。
这样的公司/行业投资起来操心少,互联网经过几十年跌的发展市场基本给咱们过滤完这些公司,这些公司能走到现在也是从当初几十万家公司一点一点走出来的,基本不用担心活下去的问题,只需要考虑价值和价格匹不匹配的问题。
但0~1的行业,我们除了考虑这家公司怎么样,我们还得考虑能不能活下去,别的不说,就咱们国内目前的大部分科技股,基本都是某个产业链的某一小环,没什么定价权,又受制于人。
所以,这样的行业/公司,就算现在看起来很光鲜亮丽,但总感觉差点意思,短线玩玩儿做做渣男没什么关系,但你要是结婚娶媳妇肯定不是最佳对象。
目前港股我研究过的具体代表性的成长类公司是:腾讯,小米,美团,农夫山泉,未来如果字节跳动上市,也算一个。
这些公司,腾讯和小米我已经在车上了,其他的估值以及超过了我的认知边界,所以我还在等,看好归看好,但不能没有底线。
目前港股这块腾讯是重仓,小米因为研究的晚所以还在布局阶段。这一点大家应该知道,我之前和大家说过。
我其实不管买小米还是当初买腾讯都是受到了很多的疑问,尤其是每次大跌的时候,大家的观点无非不过是聚焦在,反垄断,老美搞事情,以及小米的芯片断供。
我个人认为,如果因为这些事件导致股价下跌,而不是因为公司基本面不足导致下跌,这些公司跌了就是机会。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自古以来只有一个东西越来越好,才会有限制。为啥我家门口楼下的饭店咋不被美国制裁?而小米却加入了**黑名单。
说到底还不是我家楼下的饭店它不配嘛,这些公司越被这些事件限制,我反而觉得这些公司越牛犇。
只有强大才会被限制。
这几天小米股价的下跌,鬼故事又开始来了~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对于一个我正在处于布局期的公司来说,只要不是因为公司基本面带来的股价下跌,我倒是挺开心的。
小米的新零售才刚刚开始,小米的线下体验店也才刚刚布局,小米之家体验店我自己都不知道去实地考察的几次了,虽然投资永远没有百分百,但我还是愿意用我的一部分钱去押注雷军去押注小米。
*****
对于成长类公司来说,我一直都是合理或者合理价位偏上开始买,因为我怕错过。
小米的布局也是如此,我研究小米比较晚,第一次买小米的时候我在《说一家我刚建仓不久的公司》这篇文章和大家说过,当时正是小米因为定增大跌的那一天停牌之后买入的。
本来就是在合理的价格上买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肯定不是在最低点买入。
我手里握着钱,一直巴不得它多跌一点呢,最好让我拿点便宜的筹码。
所以,这公司我肯定还是要买的。
最后,我还得说句无奈的话,某家公司涨的好的时候,我说的时候,有人说我恶心,喊大家高位接盘,某家公司跌的时候,我再说,还有人说我呼吁大家买套。
涨的多了后悔自己买少了,跌的多了后悔自己买早了。每次大涨或者大跌后台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XXX还能买吗,XXX还能持有吗,XXX该不该卖出..........
只要谈个股,这些事情就免不了会发生,我上面这些内容都是我自己的思考结果,从来不敢给别人建议,大家还是要独立思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