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表更新提醒,新疆吐鲁番石窟艺术背后的思想全解
当你靠近历史与艺术,她们也会向你走来。敦煌、吐鲁番、龟兹,这些听来似乎是很遥远的地名,然而其代表的区域,都是丝绸之路国内段的“重镇”与“关键”。其中,作为多民族与宗教的交汇之处,吐鲁番,更是古代“西域”丝路文明的一个重要缩影。当我们试图去靠近那片遥远的时空,就会发现,在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宗教及其艺术,例如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等,都曾在吐鲁番流行过,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却绵延很久。而实现这种“对话”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努力去“靠近”那些丝路文化遗产,有保存下来的艺术珍品,有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
高昌故城出土摩尼与众弟子壁画残片 图源陈老师这便是牧弘书院发起“丝路石窟艺术”专题课程及其相关研学活动的缘起。宗教及其艺术是人类文明与生俱来的历史现象,是古今艺术的核心与重要部分。吐鲁番丝路文明,也是随着宗教的萌芽而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我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打破时空的限制,回到那颗丝路明珠,在众神栖落之地,虔诚地仰望几千年的文明星空。
课 程 纲 要丝路石窟艺术专题课程课程表更新通知:因陈老师3月底开始封闭集训3个月从第四讲开始每两周更新一次课第四讲从4月3日开始,以此类推丝路明珠 众神栖落古代吐鲁番的宗教及其艺术排期课程主题第01讲03/06古代吐鲁番宗教及其艺术免费公开课古代吐鲁番宗教的盛衰兴替及其特点第02讲03/13古代吐鲁番萨满教及其艺术神秘的吐鲁番洋海萨满巫师第03讲03/20古代吐鲁番祆教及其艺术从娜娜女神到佛教守护神的转变第04讲04/03古代吐鲁番道教及其艺术随葬衣物疏、符箓与桃人木牌第05讲04/17古代吐鲁番景教及其艺术高昌城圣枝节壁画与葡萄沟西旁遗址第06讲05/01古代吐鲁番摩尼教及其艺术高昌城大小摩尼寺与回鹘人摩尼教信仰第07讲05/15古代吐鲁番摩尼教及其艺术千佛洞里的摩尼教壁画第08讲05/29古代吐鲁番佛教及其艺术吐鲁番佛教的始末第09讲06/12古代吐鲁番佛教及其艺术吐鲁番佛教石窟概况第10讲06/26古代吐鲁番佛教及其艺术吐峪沟石窟第11讲07/10古代吐鲁番佛教及其艺术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2讲07/24古代吐鲁番佛教及其艺术高昌回鹘时期观音图像与观音信仰授 课 老 师丝路石窟艺术专题课程陈爱峰老师牧弘书院特邀课程老师
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兼任西北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曾受邀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蒙古国国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新疆石窟艺术、隋唐史和吐鲁番出土文书。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多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内 容 简 介丝路石窟艺术专题课程吐鲁番作为丝路文明的关键点之一,其多民族与多宗教艺术发展,是其最重要的特色。因此,通过梳理古代吐鲁番的宗教发展脉络,可以站在历史与艺术的双重高度去发现丝路文明的魅力。首先是萨满教,流传广阔却充满了神秘色彩,是古代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共同信奉的宗教。它以万物有灵论为思想基础,在内容上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三个方面,而萨满巫师则为这一宗教的代表。
◆洋海墓地萨满巫师复原像,图源陈老师。该复原像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洋海墓地萨满巫师形象,这尊装饰奇特的萨满巫师,头戴羊皮帽,额头上的彩色绦带上还缀有三两成组的海贝。内穿翻领毛布衣上还织有复杂的花纹,下摆部分花纹织成了三角套叠的纹样。脚上的皮靴上点缀了铜扣,腿帮上绑有绦带,上系铜铃,象征着神权。手上握着的,是象征着萨满权势身份的神鞭与青铜战斧,和铜铃一样,都是萨满独特身份与神力的代表。摩尼教是一种混合性的宗教,俗称“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等,大约在中国的魏晋时期,由波斯人摩尼创立。它是糅合了古代波斯祆教、基督教、佛教思想而成立的宗教。吐鲁番地区发现的摩尼教艺术品包括壁画、细密画、旗幡、绢画等,主要出自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胜金口、吐峪沟等遗址。
◆高昌故城出土摩尼教庇麻节图,图源陈老师。庇麻节是摩尼教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在庆典上他们要吟诵赞美诗、祈祷文,纪念摩尼殉难、祈祷摩尼再次降临和末日审判。这幅在高昌发现的细密画,上端有个宝座或祭坛。宝座的左边和右边,坐着教团的高僧。左侧高僧,似在说法,右手握着一个杯子,里面可能是葡萄酒,像基督教的圣餐仪式一样,象征着耶稣的血。一排比较年长的僧侣站在宝座前面。最上边的一位手捧一本饰金的经典。在他前面放着一张大红的桌子,上面放着日月状的糕点,可能象征耶稣的肉,还有一个三足金盘,里面放着甜瓜和葡萄。左右两边还可看到级别渐渐降低的成排僧侣。僧侣的法衣上,用摩尼教字体写着他们自己的名字,大多数是伊朗文。地板上铺着豪华的地毯,其中有些金刚钻形状的花纹。这可能是在举行一种类似基督教圣餐一样的仪式。在唐代,景教与祆教、摩尼教并称“三夷教”。景教是我国唐代对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的称呼,“景”字有“光明广大”的意思,又称为波斯经教、秦教等。唐时,高昌地区民间景教信仰十分流行,而且还是景教的一个传播中心。
◆高昌故城出土景教圣枝节图,图源陈老师。 “圣枝节”又称“棕枝主日或主进圣城节”,是景教众多节日之一。高昌壁画中描绘的正是在这个节日中景教徒做礼拜时的情景,教徒手里拿着棕树枝预示着欢乐、胜利。这幅《圣枝节》壁画画面左边是一位景教的牧师,身着白色宽大教袍,头发卷曲,深目高鼻,左手持香盒,右手持“圣水器”,正在祈祷讲经。右边是3位高昌本地人,前面2位是男性,头戴红色高冠,身着翻领对襟长袍,内着紫色连衣裙襦,手中持一棕枝,伫立一旁,低头下视,正聚精会神地听牧师讲经。后边1位女性教徒,发型为云头高髻,着紫色对襟长裙,面部白细、丰腴,手中也持一棕树枝,虔诚地站在一旁。祆教,也称琐罗亚斯德教,起源于古代波斯,创始人为琐罗亚斯德,尊奉阿胡拉·马兹达为最高“天神”。在我国史籍中除祆教外,又称火祆教、拜火教、波斯教等。
◆吐峪沟出土祆教陶棺,图源陈老师。这件是在吐鲁番吐峪沟墓地发现的墓葬内2个祆教徒的陶棺之一。按照祆教教义,人死后要把尸体放入“寂静之塔”中,秃鹰啄食肉以后,再将骨头存放到特殊的容器内。这种容器西方学者称作“纳骨瓮”。由于制作的材料多为陶器,所以又叫“陶棺”。吐鲁番地区的佛教遗存,交河故城大佛寺、小佛寺、塔林、以及全国首次发现的地下寺院、高昌故城佛寺群,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石窟,雅尔湖石窟,胜金口石窟,七康湖石窟,伯西哈尔石窟,大桃儿沟石窟,小桃儿沟石窟等等。吐鲁番石窟壁画艺术丰富多彩,尊像画、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因缘故事画、经变画、说法图、装饰画等等,内容丰富,形象独特。
柏孜克里克18窟云童子布发掩泥 图源陈老师
◆柏孜克里克石窟外景,图源陈老师。高昌石窟群,以火焰山柏孜克里克石窟群为代表,覆盖吐鲁番石窟寺群十余处,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其中柏孜克里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它曾经是高昌回鹘王国的王家寺院,因此其背后的历史与艺术都值得挖掘。从吐鲁番文物考古来看,道教最晚在5世纪初,就已经在高昌地区开始流行。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群,发现了一绢袋,内有黄纸一张,上绘有人形图像一身。据符箓上的4行文字可知,这是一件道教符箓。与这件符篆同时出土的有和平元年墓志,墓主为麴氏高昌民部参军赵令达。文字大概意思是:天帝神符,震慑百千死鬼,祈请此符后,保护赵令达,鬼必定不敢近身。如同律令一样迅疾,立即生效。
◆阿斯塔那墓地出土道教符箓,图源陈老师。道教符箓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或丹书符箓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箓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者:或佩带身上,或贴于房门上。有用于救灾者: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道士作法事时,更离不开符箓,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超度亡魂,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箓。
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道教《通玄真经》 图源陈老师可见在古代吐鲁番地区,多种宗教都留下来了文化遗迹。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吐鲁番宗教及其艺术的发展,可以为我们理解丝绸之路的传奇与魅力提供一个很好的角度,也为深刻理解西域与中亚丝路文明拓展了思维,深刻理解以古代吐鲁番为代表的丝路文明的伟大之处。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如此多的宗教是从何处起源,是怎样传播到西域吐鲁番地区,其艺术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是在吐鲁番地区能够流传这么多宗教及其艺术,曾经又发生了什么样的碰撞故事?带着这些问题,本次课程将是一次开启。
课 程 须 知丝路石窟艺术专题课程授课形式1.课程授课形式为线上直播课与录播课为主,播放平台为官方签约小程序平台,支持手机与电脑播放。2.每次课程发布时间一般固定为每周六晚20点整,特殊情况出现调整的会在微信社群公告通知;课程单次授课时长一般为1.0至1.5小时;所有课程一经购买可永久回放学习;同时享有线上微信群的持续提问和交流权益。3.课程表更新通知:因陈老师3月底开始封闭集训3个月,从第四讲开始每两周更新一次课,第四讲从4月3日开始,以此类推。课程学费1.该系列课学费为268元每人,含本系列课的12次全部课程,其中第1次课为免费公开课,不支持单次课程购买。报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