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过年,那一片耀眼的“红”
“描红”中国年
作者:张金刚
年渐渐近了,年集也开始零星地渐次密集起来,逢农历“一五八”“三六九”地错落铺满腊月,红火了城镇乡村。除了生活必需品,最受欢迎的还是那一片耀眼的“红”。
挑挑拣拣选年画的场景已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将红彤彤的各式中国结买回家中,挂在堂屋、走廊、窗口,将所有房间映衬得吉庆喜庆、温馨温暖。卡通可爱的生肖吉祥物也是一律的红黄色调,摆在书架、几案、床头,绒绒的、暖暖的。开得正艳的杜鹃、红掌、蝴蝶兰、仙客来买两盆,与迎春的氛围最相宜。为图吉利,红围巾、红外套、红内衣、红腰带、红袜子、红饰品也可添置几件,过年时候穿戴,倒也不扎眼。
红灯笼也是要挂的,圆的最好,团团圆圆嘛。最好是可以点亮的,那年夜里的庭院、村庄、道路、人儿也便是红通通的了。听过一个“挂红灯”的故事:大山深处,老汉因病未熬过寒冬,留下几只亲手做好春节待用的红灯笼。年前,老伴儿将灯笼挂在新民居檐下,点亮,召唤儿孙回家过年,可独少老汉一人。望着红灯笼,女主人噙满热泪低语:“老头子,如今咱日子好了,你却无福消受。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孩子们,替你好好活着。”听后,甚是感动,因我认识这一家人,更又似映照着千万家的悲欢离合。
红春联定是要贴的,我尤其青睐红纸、黑墨、手写的,那才有年味儿,才有感觉。我练过几天书法,也大胆写过春联,却终是放弃了,可为拿着红纸找上门的乡亲写春联的场景一生难忘。以至于因工作需要,带着书法家入村入小区“送福进万家”时,我们的热情与排队领春联的老乡一样高涨。待各式祈福的“福”字、所有祝福的春联贴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民居门庭时,也算是为群众做了些好事,心里暖洋洋的。我也会请书法家为我家写几副,次第贴在小家、岳父家、老家、单位门上,映红我这尴尬中年新一年的每一天。
“二十九,蒸馒头。”一屉圆圆、雪白、暄腾的馒头揭锅,母亲会一手拿着泡了红纸的酒盅,一手捏着筷子,虔诚认真地挨个儿在馒头顶部正中点上红点儿,寓意红运当头。下一锅,蒸的是年糕。金黄黏糯的年糕挨挨挤挤地铺嵌了一层深红香甜的大枣,寓意锦上添花。最后再炸一锅油糕,包着我最爱的红糖、芝麻、花生碎馅料,寓意甜甜蜜蜜。灶火红灿灿,炕头热烘烘,美食香喷喷,过年的热情随之积蓄到饱满。
三十儿晚上,一家人围坐,红火热闹的春晚作背景,守岁“熬一宿”。犹记得,边聊天,母亲边用红、粉、黄、绿、蓝、紫的彩色皱纹纸做纸花、捏灯花,或用写春联剩的红纸剪些鸡狗牛羊、八葫芦对嘴儿的窗花,贴在窗户上,甚是好看。我数完哥哥给的钢镚儿,竟抱着新衣睡着了,零点的烟花错过了,连啥时父亲在枕下塞了压岁钱也不知道。醒来,就是年。
如今,每天忙忙碌碌,每天都似过年,仪式感自是少了,不过,红包一直却是有的。给长辈,给子孙,给亲友,多少是份儿真心。微信转账或红包,最便捷,直接发或群里抢,应接不暇,好不热闹。许多热恋的新人,大都会趁过年的红火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且更多选择中式婚礼。火红的喜字、火红的嫁衣、火红的喜烛;红火的礼堂、红火的喜宴、红火的祝福,皆在此刻聚拢,萦绕着甜蜜的小两口儿,开始红红火火的小日子。
许多人感叹:“过年越来越没年味儿了!”其实,大可不必为此懊恼。不管时代携着年俗如何与时俱进,沿袭几千年的中国年红红火火的底色永远不会改变,且会一直沿袭下去。
红火过完年,又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每家每户每人的境遇不同,日子也各不相同,但只要我们心怀热爱,笑对生活,用心为中国年“描红”,为每个寻常日子“描红”,那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国家定会沐着这喜庆吉祥的中国红,永远红火闪亮,永远幸福美满,永远和顺安康。(文章有删减)
云浮融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