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象】别较真,完美的自我只是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认为“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的想法有什么错误,该怎么解决?仔细想一想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心理陷阱。譬如腻
| 等我优秀了,再去谈恋爱。
| 等我水平上去了,再去训
| 练真题应试。
| 等我口语强了,再去跟老
| 外对话。
| 归纳这些的通项公式基本就是:
| 等我准备好了,你们等着瞧。
表面上看,这些人背后的心理逻辑就是那句荼毒已久的鸡汤文字:“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然而这是一句屁话,因为这是对“神”的要求。只有神才能做到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得倒一片,深藏功与名,万人膜拜之。
但凡你还承认自己是个人,是个接地气食人间烟火的凡人,那这句话最好改成“做了总比不做好,多做总比少做强。”
撕开那种要面子的虚伪面纱,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不敢直面存在差距,怕玻璃心瞬间被击碎。可是,你认真想过没有,第一时间直面自己的人生差距,从不足的地方补起,才是提高自己的正道啊。如果一味地沉在自己的臆想计划中,高大上方法论中,难道你真的还没失败够么?因为人生永远没有绝对准备充足的时候,真正等到哪天自己准备好了再出手的时候,人生拼搏也就到了该缩手的时候……
有一句话我们很喜欢:过去的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努力精神。
其实这是一种全民错觉,这些看似积极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向生活下跪的妥协或逃避。总想通过努力让别人高攀不起的人,多数是善良人的安慰心理,是人性缺陷中的“精神胜利法”。因为如果我真正足够强大了,你理不理我,都难在我心中泛起一点涟漪。
期待将来有一天我变得更加完美的愿望是好的,但我们必须明白完美的定义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尽相同,而且完美的状态可以说是永远也达不到的。说到底完美的概念在我们内心中,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如果我们没有清醒地认识,在这种理想化的完美心理影响下,我们会觉得自己永远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所以,过于追求完美的人格心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挫败感,一定程度会让我们感到很痛苦。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来源:根据网络资源编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