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十二五” 以来, 南昌市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南昌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贡献率日 益提高。 一方面, 演艺、 影视制作、 新闻出版等传统文化业态持续发展, 走势向好; 另一方面, 动漫游戏、 移动多媒体、 数字出版等新型文化业态亦十分活跃, 发展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南昌市迎来了文化产业发展黄金期, 增长速度迅猛, 文化产业的活力和潜能正有力地推动着南昌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 政策与环境优势
( 一) 政策服务优势
中共南昌市委、 市政府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措施, 支持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2012 年南昌市委、 市政府先后出台了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 《 南昌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 2011 -2020) 》。 紧接着,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 市财政局下发了 《南昌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申报和管理办法》。 2014 年南昌市委、 市政府又下发了 《南昌市服务业三年强攻计划》, 并在南昌市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扶持。 2015 年市政府出台了南昌市《关于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实施细则, 其中的第 42 条专门对原创动漫企业进行扶持。 南昌市对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实行 “非禁即入”, 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 都可以投资兴办。 对文化项目, 除享受一般的投资项目优惠待遇外, 在土地、 行政审批、 融资等方面给予了更多便利, 市财政还在项目补助、 贷款贴息、 保费补贴、 绩效奖励多个方面对文化项目 给予专项扶持; 此外, 南昌市正在建设 “三单一网”, 即负面清单、 权力清单、 责任清单以及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和政务服务网, 程序公开、 简化, 努力使政务环境程序最简、效率最高; 进一步完善了绿色通道、 要素保障、 综合协调以及信息跟踪等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服务。
( 二) 区位交通优势
南昌市是江西省会城市, 是全省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和科技中心, 总面积 7402 平方公里, 总人口 524 万。 南昌是一座有着 2200 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是诞生人民军队的红色英雄城市, 同时还是一座西枕梅岭西山、 水江西文化产业蓝皮书域面积占全省面积近三分之一的绿色生态之城。 南昌是唯一毗邻长三角、 珠三角和闽三角的省会, 具有承东启西、 沟通南北的战略性地位, 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 国家 “一带一路” 发展愿景节点城市。 沪昆高铁等多条铁路在此交会。 现在坐高铁 2 ~ 3 个小时就可以到杭州、 武汉、 长沙、 上海、 福州等周边城市。 随着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 很快两个小时也能到南京。 此外, 昌北国际机场开通了至国内大多数中心城市和多个境外目的地的航线。 通达四方的区位使南昌的文化产业具备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三) 产业基础优势
南昌在新闻出版发行、 广播电视电影、 文化创意设计、 文化信息传播、 文化休闲娱乐、 文化艺术、 工艺美术、 文化用品生产等文化产业门类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是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国家数字出版示范基地, 还有泰豪( 南昌) 国际动漫产业园、 南昌桐青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也涌现了江西出版集团、 金太阳教育集团等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建成了新华安 699 文化创意园、 791 艺术街区、 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 江西慧谷红谷创意园、 南昌古玩城等多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2014 年南昌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488 亿元, 同比增长 15? 6% 。
( 四) 市场辐射优势
随着昌九、 昌抚一体化的推进, 南昌大都市圈正在快速形成, 南昌一小时经济圈覆盖人口 过千万; 作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南昌的文化服务吸引了全江西 4500 多万人民的关注。 尤其是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2 ~ 3 小时到达范围的扩大, 南昌的辐射影响范围进一步向周边省份延伸, 为文化、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和消费需求。
( 五) 人力资源优势
南昌拥有 40 多所高等院校, 在校大学生、 研究生 80 余万人, 省市级以上科研院所 69 家。 目前全市人才总量已超 53 万人, 人才综合竞争力已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 为文化产业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 文化产业基本状况
2014 年, 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 南昌 市文化及相关产业( 以下简称文化产业) 更加充满活力, 呈现文化制造业主导, 文化服务业领先, 优势产业贡献突出, 文化市场欣欣向荣的特点。 快报数据显示, 2014 年南昌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880亿元, 同比增长 15. 6% , 占全省的 23.7% ; 实现增加值 144.1 亿元, 增长12 .0% , 占 24?.8% 。 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总量占全省首位。
( 一) 文化产业相关数据
南昌市共有十三个县区。 从全市各县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看, 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在 10 亿元以上的县区分别是: 青山湖区 (19. 98 亿元) 、 西湖区 (15.90 亿元) 、 经开区 ( 13.19 亿元) 。 这三个县区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的51.3% 。 同时, 这三个县区增加值占 GDP 比重均高于全市水平 ( 见表 1) 。
江西文化产业蓝皮书
( 二) 特色企业
1.大型文化产业企业落户南昌
南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吸引了大批产业资本投资兴业。 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 总投资超过 400 亿元人民币, 占地 4000 余亩, 拥有全球最大的室内海洋馆、 大型舞台秀、 科技电影乐园、 大型室外主题公园等娱乐文化中心单元, 将于 2016 年开业, 预计年接待游客将达 2000 万人次。 绿地南昌国际博览城项目总投资约 300 亿元, 集商务、 商业、 居住、 会展会议、 风情小镇、 文化旅游等为一体, 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 南昌市已经成为诸多文化产业资本的聚焦点。
2. 文化创意企业兴起
在国家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 南昌市涌现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如江西泰豪动漫产业园、 新华安 699 文化创意园、 791 艺术街区、 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 江西慧谷· 红谷创意产业园、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 茵梦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等。 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涌现, 为南昌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强的生命力、 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3.文化用品旺销
“华夏笔都” 进贤文港镇文化用品企业达 3000 多家, 2013 年文化用品产业总产值达 20 亿元, 税收 1800 万元, 南昌市工艺美术品市场已迈进了发展的快车道。
4.文化娱乐场所火爆
万达、 中影经典、 华影、 紫金城、 百花洲、 上海永乐等影城年收入达上亿元, 占全省电影票房收入 80% 以上。 秦岛之夜、 新中原、 南昌剧场等演艺项目经营良好、 效益明显。 农民业余剧团蓬勃兴起, 已达 60 多家, 不断丰富了广大市民文化生活。
三 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与亮点
( 一)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强劲
在中央和地方的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扶持下, 南昌传统的文化用品制造、 新南昌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闻出版发行、 广播电影服务发展势头强劲, 2014 年新闻出版发行主营收入 137亿元, 广播影视主营收入 43 亿元。 新闻出版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 稳定增长的势头。
( 二) 观光旅游业品牌凸显
以八大山人纪念馆、 滕王阁、 绳金塔、 安义古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迹影响越来越大。 以天香园、 象湖、 梅岭及各县区农业休闲观光等为代表的绿色文化园区异军突起。 南昌绳金塔庙会、 军山湖螃蟹节是行业内颇具影响的旅游品牌。 即将开业的万达文化旅游城、 茵梦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及已经签约南昌华侨城等项目, 将给南昌观光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
( 三) 特色文化名声大振
2008 年, 南昌瓷板画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南昌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江西桐青工艺品有限公司作为铜工艺特色产品享誉海内外, 南昌铜雕、 漆画、 八大山人等特色文化产业脱颖而出, 影响深远, 使南昌文化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 四) 文化创意园区逐年增加
2014 年止, 南昌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 2 家, 省级文化产业基地 11 家,省级文化试验基地 1 家。 这些园区多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 门类包括文化用品制造、 动漫企业、 演艺企业等行业。 在政府大力扶持下, 这些基地发展势头良好, 园区内企业创业热潮高涨, 已经产生园区聚集效应。
四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南昌市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主多元、 齐头并进, 逐步形成了健康的产业发展格局,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均衡、 不合理的问题。
( 一) 文化产业总量及文化企业规模较小
全市文化产业虽然较多, 但是文化产业法人增加值仅占 GDP 的 3.9% , 与江西文化产业“十二五” 规划中文化产业占 GDP 的 5% 差距较大, 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贡献率不足, 与建设文化大市、 文化强市的产业发展战略不相匹配。 南昌市文化产业发展空间需要大型文化单位支持, 拓展发展渠道, 注入发展新动力。
全市的文化产业法人企业中, 除了 “ 规模以上制造业、 限额以上批零业和文化服务重点企业” 外, 有 1384 家, 约占全市单位的 91% , 实现增加值31.53 亿元, 仅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32.98% , 企业规模、 技术处于弱势, 缺乏核心竞争力。
( 二) 文化产业行业类型趋同, 不同行业单位数量差别大
在全市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 1520 家中, 网吧 84 家, 广告业 259 家, 书报刊印刷 90 家, 包装装潢 100 家, 以上四种行业在 120 个文化产业类别中占三成, 其他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需要引进资本和技术, 同时一些重复的赢利不足的企业应加快转型力度, 或推出新产品新项目提升产品竞争力。
( 三) 文化产业结构失衡, 核心行业发育不足
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 传统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43.82 亿元, 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45.84% , 而文化艺术服务、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文化娱乐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较小。 特别是南昌的演艺市场、 旅游市场亟待开发, 传统文化产品文港毛笔需整合抱团发展。
另外, 构成南昌市文化产业十大门类及 50 个中类结构不优。 由于不同的行业增加值不同, 南昌市目前附加值较高的龙头型文化企业较少, 企业技术更新换代慢, 创新能力不强, 产品雷同多, 导致总体增加值不高。
( 四) 文化人才比较匮乏, 培养力度还需加强
众所周知, 作为 “ 文化朝阳产业” 的传媒业、 文化娱乐业、 出版业等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其快速发展会带来联动效应, 推动其他产业发展,从而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 随着现代传媒、 动漫游戏、 网络文化、 数字视听、 文化旅游、 会展博览、 演艺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扩张, 地区产业格局和竞争态势正逐步发生重大变化。 南昌市地处内陆, 经济发展、 信息传播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 人才匮乏问题日 益凸显, 尤其缺少那些能融合文化资本运营、 文化艺术商务代理、 文化产品营销、 网络及多媒体文化服务等众多知识于一体的经营复合型人才,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
五 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建议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其自 身规律, 同时发展文化产业也需要审时度势, 只有敢于创新、 推陈出新才能建设文化大市、 文化强市。 针对存在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一) 强规划, 加强组织保障, 加快构建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加强和改进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是建设文化强市的必然要求。 当前虽然全市上下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有了统一认识, 但对文化产业了解比较泛, 对如何界定文化产业、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发展什么样的文化产业, 认识不是很清晰, 仍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甚至有的人认为文化产业就是传统的演艺和文化产品等传统行业。 思路不明, 信心不足, 措施不力。 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各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把推动文化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提高认识, 尤其是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认识; 再结合国家和省 “ 十二五” 规划中文化产业发展纲要和南昌市实际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并以规划为引领出台各项促进措施。 同时, 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解决文化发展深层次矛盾,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放宽文化企业注册门槛。 鼓励支持更多非公经济进入文化领域。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由 “办文化” 向 “管文化” 转变,强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着力培育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
( 二) 抓重点, 发扬特色, 加速形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一是升级传统行业、 发展新型产业。 南昌市要重点抓好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 广播影视及文化用品制造等制造业, 要立足书、 报刊印刷, 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等传统产业, 扶持现有的规模以上制造业、 批零业、 重点文化服务业做大做强, 贡献更多的文化产业增加值。 同时, 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信息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 延伸文化产业链,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二是发扬地方特色、 促进文化项目建设。 传承千年洪城文化, 梳理 “ 八一英雄城”精神, 改造赣江两岸, 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周活动, 在挖掘历史文化和改善环境方面做大量工作, 建立独特而具有优势的文化产业。 同时, 大力推进文化项目建设, 强化文化项目建设调度, 缩短建设周期, 尽快投产见效, 做大文化产业总量。 三是抓区域、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作为当前最具活力的一种产业发展模式, 与文化产业的区域性、 特色地方文化等高度契合, 正在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南昌市要在各县区的区域行业分布雏形的基础上, 整合地域文化资源, 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提高市场集中度, 打造区域性特色文化长效集群, 如西湖区的出版业、 经开区的文化产品制造业、 进贤笔业等。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 打造具有地方风格的特色文化品牌,对获得省著名商标、 全国驰名商标的文化企业, 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 帮助法人企业上规模, 帮助具备一定规模的文化个体工商户升级为法人制企业。
( 三) 抓基础, 多措并举, 加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一是加强投入保障, 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科学合理利用好财政每年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对文化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二是加强人才保障, 切实制定和落实文化人才培养规划。 充分挖掘南昌市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区域特色, 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人才, 以优厚的条件和优美的环境吸引人才。
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 引留和激励机制, 深化用人制度、 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把构建人才资源高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工作重心和基础工程, 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推进文化企业的稳步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加强土地保障, 对实际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优先用地保障, 鼓励将城市转型中推出的工业企业原有的用地用于发展文化产业, 对原有文化遗产进行创意改造, 保持城市历史文脉。 注重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运动态势、 发展态势、 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及时将文化产业发展动态向相关领导反映, 为各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科学实施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六 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随着昌九、 昌抚一体化的推进, 南昌大都市圈正在快速形成, 南昌一小时经济圈覆盖人口 过千万; 作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南昌的文化产业将借助国家、 省、 市政策措施向周边省市辐射。 同时对接 “ 互联网 + ” 国家战略, 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合作互动, 融入 “ 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 拓深南昌文化品牌经营渠道。 充分利用各种展会拓展南昌文化影响, 不断做大南昌文化产业。
为推进南昌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根据南昌实际, “十三五” 期间南昌市确定了七大 “重点任务”。
“十三五” 期间, 南昌市将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广电传媒产业的管理体制, 深挖产业资源, 加快技术升级, 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 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吸收社会资本, 整合地方院团, 组建新型演艺集团, 创意开发历史资源, 创新演艺产业发展模式, 树立赣地演艺品牌。 开放文化产业经营权, 鼓励大型文化企业融合新科技,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扩大南昌市文化企业影响力。 创新网络文化产业管理模式、 经营模式, 规范新兴网络文化业态, 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网络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政府通过购买文化消费品等方式, 扶持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微文化企业, 引导文化市场消费行为, 发展多元的文化产业体系。 南昌市还将打造本土文化产业品牌。 建立区域文化产业产权交易平台, 鼓励文学、 影视、 动漫、 戏剧、 美术、 音乐等门类艺术原创品牌。 坚持保护、 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 促进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的有效融合, 促进陶瓷、 刺绣、 雕刻、 油画等艺术原创产品、 授权产品、 衍生产品的开发生产, 积极挖掘、 拓展产业链, 加快工艺美术产品、 传统手工艺品创新开发, 培育特色产业和自 主品牌。 重点支持南昌瓷板画、 文港毛笔、 江西桐青工艺品等产业发展。
“十三五” 期间, 南昌市将加快江西出版产业基地建设, 建设集编、 印、发、 供、 管为一体, 同时具有出版、 博物、 会展、 艺术品市场和动漫生产、 网络出版等多功能的高品位现代化出版产业基地; 加快大唐西市与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 以八大山人书画艺术为核心, 建设国家级书画 ( 古董) 艺术创作街, 依托昌南陶瓷艺术, 建造瓷器交易一条街, 结合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海上丝绸之路” 航线打造异国风情街和航海博物馆; 加快中国 ( 江西) 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建设, 规划研发设计总部经济区、 时尚文化区、 商贸区、 生产生活配套区等四大功能区。 强化市场物流区、 品牌服饰生产拓展区两大功能区; 加快建设南昌市 699 文化创意园文化创意基地, 集文化交流与展示、 文化休闲、 餐饮、 娱乐为一体。“十三五” 期间, 南昌市将加快文化 “走出去” 步伐。 推动新闻出版、 动漫设计、 陶瓷艺术在 “ 一带一路” 节点城市的合作, 建立长期、 友好、 稳定的合作关系, 并通过国内国际大型展会开展文化交流, 拓展国内外市场。 尤其要扩大南昌瓷板画品牌张力; 积极参加 “ 一带一路” 各城市及国家高端艺术品展博会, 拓深品牌经营渠道。 南昌瓷板画还要作为江西特色商品, 入选省文化厅将在西班牙设立的江西特色商品交流中心展示销售, 乘此强劲西风, 迈出“借船出海” 关键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