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诗意丨李少君

诗意生活

何为诗意 丨李少君

诗人要有某种独特的才华,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比如赤子之心、童心、跳跃性的思维、想象力、联想能力、顿悟、高度浓缩的情感等等,是个人性情的展现,对外界的敏感与领悟,而很多人,也许饱读诗书,却不一定能写好诗,“非关书也”。当然,也不宜将此过于神化玄幻。事实上,也有很多人经过不断的努力,或生活中出现意外变局,突然有所感悟,诗越写越好。

诗有神秘的一面。诗无法计划,没有一位诗人确切地知道自己下一首诗什么时候写出来,这就是诗的神秘性。一首好诗是非常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一次独一无二的创造,不可重复,一旦重复就变成了陈词滥调。诗最讲究独创,无法强行获取,有赖神灵附身,比如偶尔一瞥的震惊,比如毫无准备的邂逅,比如深夜的往事回忆,或凌晨的灵光一闪,人们对诗的敬畏,其实是对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灵感的敬畏,是对不可预料无法重复的突发的神奇的创造的敬畏。

废名对旧体诗和新诗有个分析比较,他说旧体诗由于形式就是诗的,所以怎么写都可以。新诗由于形式是散文的,所以反倒必须有一个诗意,然后围绕这个诗意来散发、展开,组织修辞,只要这个诗意存在,这首诗就成了。

按一般理解,诗意,就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在情感立场上,有深情赞美的,有热情歌颂的,也有批判反讽的,等等;在表达方式上,有委婉的,有直抒胸臆的,有用象征或隐喻手法的,等等。

诗意被认为是一首诗最重要的元素,所以,《现代汉语大词典》补充解释:诗意,就是诗的内容和意境。

我觉得诗意应该是超乎寻常的,或人性的细微幽微美妙之处,是充满想象空间的,比如对日常世俗的超越,奇特的细节,微妙的氛围,来自自然的一缕芳香,生活的脱轨,灵魂的出窍,情感的突然积蓄爆发等等。比如某天你突然看到一幕,与你平时不一样,你就感觉到一种新的感受,产生新的情绪或情感,这可能就是一种诗意。

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朗诵了巴西诗人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的经典诗篇《小花与丑恶》,写诗人在沮丧甚至绝望之时,突然当街发现了一朵花,“它的颜色毫不起眼。/它的花瓣还未张开。/它的名字书中没有记载。/它很丑。但它千真万确是一朵花。”这首诗立即获得了强烈的共鸣。

近些年,巴西无论经济还是社会状况持续恶化,贫民窟、毒品犯罪、贫富悬殊问题突出,但奥运会的举办,又给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之光,所以,即使在灰暗、恶劣甚至有些残酷的现实中,诗人并没有彻底放弃希望,当看到一朵花当街绽放时,诗人欣喜若狂,他提醒所有人予以关注:“请你们安静下来,停下手里的生意,/我确信一朵花正当街绽放。”诗人从中看到了生活的光亮,呼吁已经灰心的人们重新树立信心和理想,诗人接着写道:“它捅破了沥青、厌倦、恶心和仇恨。”这首诗,渴盼希望,向往美好,打动和激励了无数巴西乃至全世界的人民。

对于诗人来说,这就是诗意,这就是诗。人们读了,也从中感受到诗和诗意。

诗意,可能是一个细节,凝聚情感和记忆的细节,比如米沃什有一首诗《偶遇》,里面写到一个细节,一个人在路上看到一只兔子跑过,伸出手指了一下,整首诗围绕这个手势展开,回忆、怀念、含蓄而韵味无穷。

诗意,也可能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情绪,诗人沉浸其中,独自吟咏,比如拉金的诗歌《为什么昨夜我又梦见了你?》:“为什么昨夜我又梦见了你?/此刻青白的晨光梳理着鬓发,/往事击中心房,仿佛脸上掴一记耳光; /撑起手肘,我凝望着白雾/漫过窗前。//那么多我以为已经忘掉的事/带着更奇异的痛楚又回到心间/——像那些信件,循着地址而来,/收信的人却在多年前就已离开。

诗意,也可能是一种强烈感受,一段深刻的感情,让诗人反复回味、加深;诗意,也可能是脑筋急转弯,或有点类似“禅”的顿悟,观念的转变,逻辑和思维方式的转换;诗意,也可能是一个突然的想法,一种新的理念,带有理想色彩和乌托邦性质;诗意,也可能是对某种旧的僵化的习见的反拨、纠正冒犯乃至颠覆,当然背后可能是人性的挖掘和人性的深入、改变或进步;诗意,也可能是一种自由的意志或追求,冲破束缚的解放感,人性和生命力的释放;诗意,还可能是一种大的关怀,一种情怀,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

另外,还有历史及地域原因,一个国家民族的诗意与另一个国家民族的诗意不一样,因为历史的经验与文化沉淀不一样。中国自古山水诗就兴盛,而在西方,直到但丁,才开始在诗歌里描绘山,因为在欧洲基督教文化里,山是神灵居住之地,不可打扰。直到现在,欧美诗歌文学中的山还不同于中国,在欧美,有自然与人的一种对立关系,山水与人是对立乃至对抗的,而在中国,天人合一,山水和人是和谐共处的、融合的。

具体到对山水的描绘,及山水给人的感觉感受,我举一个例子,不同民族国度的诗人,都是描绘自然的“静”,但也有不同的细微的差别。

中国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一种中国美学的空灵悠远,在大自然中,人的寂静,心灵的寂静,显得深远。

葡萄牙诗人佩所阿的诗句:“在绿荫覆盖的公园的长椅上,世界上所有的寂静都跑来跟我坐在一起”,则是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一种与世隔绝的深刻的孤独。

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句:飞机在降落时,直升机嗡嗡的声音让大地宁静”,则很有现代感,突出机器声与人内心渴望回到安稳大地以求安心的对比。

特立尼达岛的诗人沃尔科特的诗句:“暮色中划船回家的渔民,意识不到他们正在穿越的寂静”,既肃穆又迷濛,还有某种梦幻感,仿佛一幅印象派的画。

美国诗人罗伯特·潘·沃伦的短诗《世事沧桑话鸣鸟》:

那只是一只鸟在晚上鸣叫,认不出是什么鸟,

当我从泉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

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

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

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沃伦描述的这种寂静有一种直抵内心让人震动的力量,是人在经历沧桑后向往的境界,一种真正的内心的安宁,这样的寂静如古寺钟声一样深远而悠久的力量,长久地存储于记忆之中。

人们经常说好诗难以翻译,其实,有些诗意是可以传递的,比如“静”这种感觉,人皆有之。而诗,本就需要人内心安静时才写得出来,所以诗人对寂静总有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当然,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之美是很难翻译的,比如音律,比如氛围感,比如一些语言本身含有的深层内涵。

所以有人说,能翻译的是意,难以翻译的是美。

我理解是一个个人敏感性和情感的问题。诗人比一般人敏感,也比一般人多情。而写诗,必须有情。

魏晋被很多人认为是人的觉醒或者说人的自觉的时期,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里也这么说,宗白华先生说:魏晋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内发现了深情,二是对外发现了自然。表面上说这是两个发现,其实我觉得是同一个发现。因为自然可以理解为人对自我的一种深层发现。为什么说发现了深情?因为在魏晋时期,时局比较动荡,许多人命不保夕,深感生命短暂,就会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人生的意义的结果,发现感情非常重要。只有感情才使我们留恋、牵挂这个世界。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李泽厚先生甚至提出“情本体”的概念,他认为中国文化不是自然人性论的欲(动物)本体,也不是道德形而上的理(神)本体,而是情(人)本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情”。他说:人活着,惟一真实的就是积淀下来的你的心理和情感。只有“有意味的情感”,才能消灭虚无。所以,回到日常生活,以“眷恋、珍惜、感伤、了悟”的态度,面对现实人生,“推动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

确实,我们想想看,人类几千年,很多东西都消失了,物质外在的东西都消失了,但文字和诗歌会留下。一般的文字你也不会去看它,只有那些满怀深情的文字和诗歌才会让你反复去阅读、背诵。那些伟大的诗歌,过了上千年,你读了仍然感觉就是写的当代,因为写出了人的深厚情感。

情,应该是诗意中最重要的要素。古典诗歌有一个基本准则:有感而发,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一种现场感,你看到一个现场,打动你了,你产生了感情,你用语言包括艺术语言把这个感情留下来,就变成了一首诗歌。所以,诗歌或者艺术,可以说是形式化的情感,或情感的形式化。

有情才有意,意是有方向有目的的情感。比如说你对某个人有好感,你的情感指向他,这个就是意。人生的意义也是如此,你深情地投入了生活,你热爱你身边的人,热爱你的家庭,热爱你的工作,热爱你居住的城市所在的地方,真正地投入进去,它最后就会自然产生一种意义。你的人生就会有意义。即使你不在了,这种意义的作用还会持续下去,你写出的诗歌会感动人,你言传身教示范的孩子,学生会努力积极向上,你的友人家人会怀念你。所以,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深情地、执著地、投入地生活着,指向一个方向和目的。

当然,写诗还需要语言的天赋、修辞的训练,以及技巧的积累,能够把情转化为艺术,转化为诗。所以,诗和艺术,可以说是情感的形式化,或形式化的情感。而如果没有诗的天赋,也可以深情地做别的工作,同样有意义。

诗,感于心动于情,心统情理,但诗更重情,当然也融合理,最终上升为意。

诗歌,包括艺术,最能打动人之处,还是在其中蕴藏的深沉情感。这些情感唤醒人的经验感受。

沈从文先生在研究古文物时描述:“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玩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

沈从文更进一步分析说:“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也是常态,毁灭是常态”,但惟有有情的文字或艺术,是惟一可能为历史留下意义的媒介,“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远的空间,让另外一时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转,无有阻隔”。情被保留在某种形式中,历时空而久远,隔代流转,并感动后世。

确实,诗歌和艺术的本质,是情感依托一种形式的摇曳与洋溢。情乃艺术之第一要素几乎是公认的原则。

当然,这个“情”,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小情小感,它也可能是情绪,或情况,或情景,或情调,还有情怀。

里尔克说“诗是经验”,这个经验,我理解就是沉淀的情感。如果没有情感的纠结,谁会记得生命中经历过的一般的人和事呢?你最记得清楚的,一定有过深刻的情感交集。

所以,情,是诗歌和艺术的源泉。诗意,就是情转化的意。

(0)

相关推荐

  • 黄昌成:诗歌的事情

      诗歌的事情 黄昌成  情感.在一个技术化的时代,诗歌的"失真"似乎越来越明显了.这种失真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虚弱化,更多的诗歌都把情感掩饰得奥秘玄乎,或者干脆摒弃情感拒绝表露,使诗 ...

  • 风 筝 不 断 线------序《诗词建构十二章》

    2019年11月,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画展第一个单元的主题叫作"风筝不断线". 何为"风筝"?吴冠中老先生说,风筝即有灵气的作品,不 ...

  • 伊沙:炸飞了一个黑寡妇

    <梦>148 ◎作者:伊沙 ◎品荐:沈浩波 陌生的美妇人 非要让我记下 她的手机 她念一个数字 我就用手机记一下 直至念完整个号码 我想当其面 拨通试试 便摁键 只听嘣一声 她像黑寡妇 被 ...

  • 我在什么地方打动了你丨艾蒿/马菊芳/玉珍/卧夫/李少君

    故乡 艾蒿 他们不愿和别人 争夺土地 他们不善于反抗 在穷苦的年代 只为找到一个连土匪 都不愿去的地方 远离水源 然后在五十度的斜坡上 种植土豆和玉米 他们偶尔喊一声 群山相互寒暄 现在已有所不同 年 ...

  • ​大佬(组诗7)郭兴军 (李少君 李元胜 林雪 刘亮程)

    大佬(组诗7)郭兴军   (李少君 李元胜 林雪 刘亮程)     诗海扬帆若有神 --诗写海南诗人李少君 谁都知道,迎着盛夏的阳光 海风翻开的 是你浩浩荡荡的激情 在海南,你内心的老虎 比海水庞大 ...

  • 《诗刊》主编李少君:写诗的两个绝招

    问:李老师好,我重庆的李立峰,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们平时写文学或者写诗,更多的是业余的爱好.请问,怎么把这种业余的爱好转化成种专业的水平?您是诗人,能不能结合你个人的经验,说一些最管用的一些招数.   ...

  • 王炜皓:评论《诗刊》主编李少君先生诗歌近作《霞浦的海》

    中国海洋诗歌新气象 --评论<诗刊>主编李少君先生诗歌近作<霞浦的海> 作者:王炜皓 李少君作为当代著名的自然诗人,海洋诗人,近年来我读过他的一些诗如<我是有大海的人&g ...

  • 诗眼睛||下雪诗专辑:欧阳江河/王小妮/李少君/胡弦/李犁/西渡/商震/娜夜等一百首关于下雪的现代诗...

    初雪 欧阳江河 下雪之前是阳光明媚的顾盼. 我回头看见家园在一枚果子里飘零, 大地的粮食燃到了身上. 玉碎宫倾的美人被深藏,暗恋. 移步到另一个夏天.移步之前 我已僵直不动,面目停滞. 然后雪先于天空 ...

  • 《西部的旧公路》《雪的怀念》李少君诗歌

    <西部的旧公路> 从高速疾驰而来的东部人 难以适应这里的荒芜和慢节奏 夕阳西下,人烟稀疏 公路前头慢吞吞行走的牛群 它们从不理睬你的喇叭和喊叫 任你费尽力气吆喝驱赶也不让路 这些牲畜们就是 ...

  • 《诗刊》落户网红书局,李少君野心暴露

    诗刊社在<纸媒不会消亡,因为我们想要抵达诗和远方>一文中写道: <诗刊>的创刊元老会记得,1957年,刊载有毛泽东十八首诗词的<诗刊>创刊号,一问世便在群众中形成了 ...

  • 李少君:这个时代的诗歌会超过朦胧诗

    李少君接受采访 摄影:萧颢 采访者:徐颖 李芊 被访者:李少君 7月22日,著名诗人.<诗刊>副主编李少君受邀来汉,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为湖北读者做<当 ...

  • 今日得见李少君○初畔池

    个人简介 初畔池 | 鲍姚买,<雷池诗社>创刊人,安庆市作协会员,望江县雷池中学教师.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乡土诗选><南疆诗刊><安徽青年报><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