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你是什么脾气,就是什么命
杜月笙曾说“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虽然个人见解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是地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往往便是脾气,同样的境遇下,不同的脾气作出的选择也将截然不同,而真正厉害的人却是那些不受脾气左右而做出理智判断的人。
《庄子·杂篇》中有这么一句,说的是“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大意是说,不会因为受到尊崇便狂喜不已,也不会因为受辱而大怒不止。这样的道理不胜枚举,古往今来鉴之者大多出将入相。
国士无双的故事无人不晓,被后世尊为“兵仙”除了在军事上有着无人能及的过人之处外,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脾气的控制。韩信幼年双亲便已不在,冷遇和歧视更家常便饭。青年之际向往游侠而佩剑游于乡里,这引起了当地无赖的注意,想来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竟学人佩剑招摇过市,当即便要羞辱于他。强人挡道是七尺男儿膝下有金的鱼死网破还是审时度势厚积薄发的委曲求全,堂堂一代兵仙选择了后者。时人莫不耻笑,而韩信则起身从容离去。如果趁着血气方刚拔刀相向结局自然是牢狱之灾,对于心怀宏图大志的韩信而言,将宝贵的人生耗费与此显然是莫大的损失,他不以脾气为人处世,自然也不会以脾气行军打仗,成功成了必然。
我们的人生又何处不被“胯下之辱”所阻挡,是鱼死网破还是泰然处之都会走向不同的结果。鲁迅曾说“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孔子也言“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之所以一再强调不要趁一时之快而戒斗,因为只有心静的时候才能看清影响事物发展的关键,才能清晰的知晓结果的好坏,只有如此才能做出最佳的抉择享受最大的成功。
感受脾气,游刃有余
《庄子·内篇》言道“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心如止水是人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乍听之下让人望而却步,但简而言之无非控制脾气而已。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无常事实时,唯有“止”住心猿意马才能不节外生枝,才能理出头绪分清主次后逐一解决。如果不加左右而放任脾气爆发,结果难免是两败俱伤甚至血光之灾。《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莫不如是,关羽的噩耗让其失去了理智,让其不能深思熟虑以谋报仇之法,反而借酒浇愁使得愁上加愁给了小人可乘之机,他发泄了自己的脾气也将他人的脾气逼到了极限,结果一代名将未能战死沙场相比关羽的结局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由此可见,不能控制自己脾气的人,即便有过人的天赋也终究事倍功半。被脾气左右的人,于外不得人心难以服众,对内伤害亲人难有和睦。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与自己的人性博弈呢?
一,言辞中性。
我们在描述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行为时要去掉那些带有情绪性的,揣测性的,感受性的词句。如果被人撞了一下,心中便想“刚才有人撞我,都撞疼了,他为什么偏偏撞我,他让我很没面子,他肯定是故意的”如此一来,矛盾已然升级,结果可想而知。而一个中性的心态应当是“有人撞了我一下,都撞疼了”,这是客观存在没有成心的直观感受,就如平静的水面上落下一颗石子后片刻恢复宁静。
二,不要把可能当成必然。
惠子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非彼又焉能一下便知他的本意。同样用上面的例子来说的话,说不定他是无心之失。如此矫正自己的潜意识必然减少生活中的许多矛盾。
三,事已至此,抱怨无用
陶渊明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事情既已发生,有再多的抱怨除了徒增负面的情绪将矛盾恶化以外毫无意义。不要一再地回顾负面的场景往往能够有效地控制情绪的持续变坏,代之以如何改善未来的心思试想他撞来我为何没能及时躲避,如果撞来的不是人而是失控的车又当如何,如此将“受害者心理”抛诸脑后而客观看待彼此,这一番思绪过后脾气自然无影无踪,随之而来的冷静心态便可无往而不利。
四,感受自己的脾气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人事,我们首先应当想到自己的脾气。王阳明在“致良知”中说人人心中的都有良知,当烦恼加身脾气愈发之时人的良知都会如影随形起到不小的提醒作用。
综上所述,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关键在于感受自己的内心,正如许多好面子的人在公共场合都会极力克制一些不雅的生理行为一样,当那股念头产生之际,良知便会告知此举可能颜面扫地从而自发的主动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