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民 |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1 (徽学研究)
王茂荫的家世生平 1
文 / 陈平民
(安徽黄山)
2021.06.19 修订
籍贯家世
如今,知识界不知道王茂荫的人,已经不多。可是,八十多年前,人们对他却非常陌生,即便四十年前,知道他的人也不是很多。其实,他早已名播异国他乡,只是在他家乡以至国内长时期不为人知。
清同治四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公历1865年8月13日),王茂荫在歙县义成村与世长辞。而在这之前,正在著述《资本论》的马克思便知道了他的事迹,并在《资本论》第一卷标号83的脚注中提到他。《资本论》第一卷首次发表是在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资本论》中文版最早出现是在民国十九年(1930),这时距王茂荫作古已经65年。
(1930年中文版《资本论》第一卷提及王茂荫的标号83脚注译文)
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是陈启修先生[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把马克思笔下的wao-mao-in译为“万卯寅”,日本的学者译为“王猛殷”或“王孟尹”。1930年以后,由于中国学者崔敬白、王思华、侯外庐、郭沫若、吴晗、王璜等人的考证,世人才知道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中国人wan-mao-in,是清咸丰朝担任过户部右侍郎兼钱法堂事务的王茂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的世界级名人680多个,而中国人仅王茂荫一个。
(王茂荫的故里歙县杞梓里全貌)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进而得知:王茂荫是徽州人,原居歙县旱南杞梓里,由于咸丰同治年间房舍遭兵燹被毁,晚年只好在歙县水南义成村买下朱姓旧房,挈家迁居。
王茂荫原名茂萱,字树之,取意《诗》经“硕人之薖”,号薖甫。清嘉庆三年三月十一日(公元1798年4月26日),诞生于歙县旱南杞梓里一个茶商之家。
王茂荫的生平事迹真正为更多的世人知晓,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后。
王茂荫之王,为山西“太原王”,太原王氏迁江南始祖王仲舒为唐代名臣,曾官江南西道观察使,以事母极尽孝道、事君直言极谏而闻名,《旧唐书》有其传。王仲舒后人唐末先迁歙州,后迁婺源,明初王氏宗族有一支由婺源回迁徽州杞梓里,王茂荫为婺源武口迁歙杞梓里王氏第十五世[2]。
王茂荫高祖之祖王道韬(1631—1715),字六涵,娶歙县齐武方氏,生子国慕、国运。王国慕(1664—1728),字舜五,为王茂荫高祖之父,授貤赠武略骑尉,娶歙北岸吴氏,生子文选、文庆。
王茂荫高祖王文选(1693—1763),字遴士,貤赠武略骑尉,“以孝义行于时,幼而失恃,稍长,事其父舜五公,不一日离左右。父殁,事季父风歧公如父焉。治家有法,内外数十口,无违教者。及弟壮,悉举田宅器用之美好者推以与弟,又念弟食指繁,复割己产益之,其友爱如此。敦宗睦族,修祠建宇,善劳不伐,好急人之急。暑施浆,寒施衣,饥施食,病施药,有所请,无不立应。”[3]。
王茂荫曾祖王德修(1728—1779),字心培,号静远,考名洪烈,为王文选独生子,“少有父风,勇力过人,尝夜过溪桥,马坠,曳其尾上之。二十五岁中乾隆壬申恩科武举,就兵部试,闻父暴得疾,星夜驰归,设榻卧,虽污秽不假手奴婢,十余年未尝一日离侧。及父卒,绝意进取,孝养其母以终”[4]。配妻歙县磻溪方氏,生子四,长槐庭、次槐康、三槐广、四槐序。
王茂荫祖父王槐康(1755—1785),字以和,兄弟四人原均习举子业,后迫于食指繁,遂弃儒从贾,从族人游贾京师,乾隆庚子(1780)创森盛茶庄于北通州。配妻磻溪方氏为国学生方世滨次女,名文学,诰赠一品太夫人,生乾隆戊寅(1758)三月初二日,十七岁归于王门。槐康因操劳过度,年三十一客死潞河,妻方氏年二十八守寡,遗孤二儿一女皆幼(长子应矩;次子应绵八岁殤;女儿顺福十余岁又殤)。槐康卒后,遗孀方氏“上侍重闱”(上要伺候两代婆婆即王文选遗孀和王德修遗孀),下育儿女,抚孤守节,克勤克俭,苦度生涯。她曾自撰《长恨歌》,痛述夫君客殁之苦及遭际之艰,并养姑教子各情,缠绵悱恻,往复数百言,闻者无不泪下。方太夫人六十岁时,沐恩旌表,八十岁奉旨建坊。道光辛丑(1841)正月初八日谢世,终年八十四。
王茂荫之父王应矩(1776—1848),字方仪,号敬庵,幼年丧父,“以贫故废学,即任家政”[5],继承先父未竟事业,为晚清著名茶商。其孙辈云:“祖敬庵公克承父志,尤笃于追远报本,修祖祠堂,置墓田,敦宗睦族,恤孤怜贫,于造桥、修路、兴水利、施医药诸善举,恒以身任其劳,孜孜不倦”[6]。为乐善好施的徽商典型。王应矩原配夫人为歙县三阳坑洪氏,诰封一品太夫人,继娶歙县北岸吴氏,诰封一品太夫人。
王茂荫兄弟四人,他居长,生母洪氏;其弟茂兰、茂茹、茂蔼均继母吴氏出,茂兰过继槐庭长子为嗣。王茂荫虚龄六岁那年,生母洪氏病故,父亲常年经商在外,他是在继母吴氏、祖母方太夫人和被他呼为“小姑”、后嫁三阳坑巨商洪伯成为妻的王氏(名柏芝)呵护抚育下成长的,长大后对祖母方太夫人和柏芝姑妈怀有极深的感情。
学业早达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王茂荫,读书非常刻苦。他从髫龄八岁(1805)入塾破蒙,到三十五岁举进士成名的二十八年间,授业之师主要有启蒙老师王子香,塾师潘让斋,塾师程峻山,授其经史的名儒吴柳山及其弟吴枌。他的儿子为他作的行状说:
吴柳山、钱伯瑜两先生,是王茂荫求学问道时期深受影响的两个人。
吴柳山(1748—1820),名槚,又名永柕,字纬持,清乾隆、道光年间歙县双溪(昌溪)人,少时曾随父亲吴漋课馆歙县杞梓里,吴漋与王茂荫曾祖父文选公友善。吴柳山为乾隆丁酉年(乾隆四十二年即1777年)江南解首,曾授学于歙南岔口“梯云书屋”,王茂荫在其门下习经史。
(钱伯瑜先生与子女在一起)
钱伯瑜(1785—1859),名宝琛,字伯瑜,又字楚玉,晚号颐寿老人,又称茧园先生,江苏太仓人,越王钱镠的29世孙,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元年(1821)提督贵州学政,道光初期主讲徽州府紫阳书院,他对王茂荫当时所撰文章,“深相奖许,引为契友”。道光十一年,他被授予河南归德府知府。后又任浙江督粮道,捐银三百多两,会同钱泳等人重建先祖钱镠的武肃王墓。继任云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道光十七年擢任湖南巡抚,次年改江西巡抚。道光二十一年调任湖北巡抚,没有赴任,以病辞归。一生严以律己,宽以御众。归里后提倡后进者垂二十年,留意桑梓事,编辑州志,兴修水利,劝民桑养,为乡里所称。他曾与林则徐在翰林院共过事,私交甚笃。早在林则徐在虎门禁烟之先,他在湖南收缴烟具、烟土,其中烟具两千余支,他亲往检视劈毁。林则徐在广东禁烟,他在江西积极响应,他曾在赣粤与赣闽边境捕获万余人的鸦片走私集团,朝野为之震动。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以弹药与大炮支援广东、浙江前线。林则徐禁烟失败后,被发配新疆伊犁,途经南昌时,钱伯瑜以现职巡抚身份前往滕王阁码头迎候,一叙衷肠。在湖南任上,处理苗疆因灾歉收问题时,不顾乌纱帽,奏请朝廷借口粮借种子,赈济灾民。禁烟失败后,他托病回故里太仓,在太仓时,他利用南园田地试种桑养蚕,晚清太仓蚕桑业发达,与他的大力提倡分不开。王茂荫与这样的士人结为契友,思想观念与为人行事自然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钱伯瑜著述甚富,其长子钱鼎铭,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咸丰年间曾入赀拜官王茂荫长时间供职的户部,任主事。
(2012年本文作者陈平民(右)访问王茂荫玄孙王自力先生(左),王先生赠送书法作品。)
同明正德间出在徽州的状元唐皐、明代大学士歙人许国、百科全书式的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休宁人戴震以及出在黟县的晚清著名学者俞正燮等人一样,王茂荫在学业上虽然早达,但在家乡参加南闱乡试多次,都不顺利,家人和他自己都认为由科场入仕恐怕没指望了。道光十年(1830),他赴北通州协助父亲管理森盛茶庄。第二年,巧遇北闱恩科取士,经父亲同意,他按当时惯例,通过捐纳取得监生资格,改名茂萱为茂荫,改字为椿年,改号为子怀,以应京兆试,不意竟考中举人。道光十二年(1832),参加会试,又联捷成进士。殿试后被钦点为户部广西司主事。这年,他三十五岁。捷报传到家乡,七十五岁的老祖母方太夫人欣喜万分。这年九月,王茂荫告假南归省视,祖母告诫他说:
她不希望步入仕途的孙子“跻显位,致多金”,而是要求孙子“恪恭尽职,毋躁进,毋营财贿”,这种为官不图发财的思想境界,是高尚的,难能可贵。祖母八秩荣寿之年(清道光十七年即1837年),王茂荫提前两个月乞假省视,回到家乡,祖母告诫他的仍然是先前那番话。王茂荫的儿子为他所作的行状中也有这样的话:
注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