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流响 | 缅怀尊敬的游老师

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缅怀尊敬的游老师

文 | 孙凤云老师

今年是游老师诞辰一百周年,她12年前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至今,她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游寿先生

1906-1994

我和游老师最早接触是1960年冬天的“海伦办学”。

1960年7月,我毕业于哈师院(哈师大前身)历史系,留校工作。9月开学后,系里派我带领新入学的学生到学校的万家农场劳动。我领着学生在农场秋收,不到一个月,突然有一天,系里派一名重要人物到农场传达一个重要指示: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自然灾害的情况,按照省里的指示,高等学校要搬到农村去办学。这件事对我们震动很大,带我们去劳动的系党、政领导立即行动,首先是向党员传达精神,之后向在农场劳动的全体师生传达,让大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然后我们便从农场返回学校,做搬迁的准备工作。

1960年,游寿先生与同事摄于哈尔滨松花江畔

要下乡办学了,这是一件大事。在“下乡办学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思想的指导下,哈师院决定中文系和历史系搬到黑龙江省海伦县。中文系部分师生在海伦劳动,就地卧倒,不用回哈尔滨了。 同年冬天,历史系全体学生和大部分教师,连同系里资料室的图书都搬到了海伦,住在海伦县的大车店里。游老师也和我们一起去了海伦。

1960年代,游寿先生授《考古学》,学生所记课堂笔记

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压力,加之自然灾害,经济相当困难。每个人的粮食定量很低,吃的是“双蒸法”浮肿窝窝头,根本吃不饱,更没有什么鱼肉、副食之类的东西。我们住在大车店里,几十个人住大通铺。那年冬天,海伦的天气特别冷,气温最低达零下40度,因为饥饿,天气显得更冷。屋内的取暖设备就是一个铁炉子,煤也不好烧,加上不少女生不会烧炉子,轮流值班常常把炉子弄灭,室内温度经常在5摄氏度,晚上温度更低,放在脸盆里的水都会结上一层冰。因为下乡办学,新生很多人纷纷退学,历史系招收两个班的学生只剩下一个班。老师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还要给学生上课,这对于当时已50多岁的游老师来说是很艰难的事。她出生于南方的福建省,毕业于金陵大学,又长期在南京、四川、山东等地名牌大学任教,1957年主动支边来到祖国北方的黑龙江。这南北气候的差异和生活的不习惯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她能从容面对闲难,没有牢骚,没有怨言,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寿先生与家人合影

游老师虽身为教授,却朴实无华,生活非常简单。她的家里既没有豪华的家具,也没有像样的摆设,吃饭也很简单,从不讲究排场。她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丈夫及两、三个侄女,四、五口之家的生活起居都由她一个人操持,还要时常接济在福建农村的弟弟。她衣着朴素,平易近人。记得60年代,她的小侄女要下乡,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响应党的号召,她积极支持。有一次,我和游老师,还有系里的孙占文老师一起在和兴路商店为其侄女准备行装。孙老师向售货员介绍说:“这是哈师院的教授,她的侄女要下乡,买一些生活用品。”售货员先是愣了一下,打量着游老师,看她的衣着哪像个教授哇!接着又投以敬佩的目光,笑着问我们买些什么东西,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商品。

顾视清高气深稳

远开山岳散江湖

1960年代,游先生集杜甫诗句并书

栾继生教授注:“无年款。

装裱背面被人涂鸦,其中有'六六年’字样,

想必是'文革’中所遭蹂躏,因知此联作于是年之前。

较之师60年代所书另一对联,风格一致。

此联集杜甫诗句而成。其书纯用隶法,

颇有《礼器》挺拔瘦劲之神韵。

名款二字,尤具胡小石先生隶书风采,

与胡先生所书陈幻云先生诗句联比较,

用笔形神毕肖,令人叹服。

“十年动乱”期间,游老师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批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她顶住压力,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后来又让她插队落户,搬到五常县的农村去。这一切,她都默默地经受着考验,真是难能可贵呀!

1966年,“文革”开始,游先生与历史系苏渊雷、周齐等八位

著名专家被打成“八大怪”,遭到迫害,

饱受艰辛,仍坚忍豁达。

“文革”后期,周恩来总理曾问国家文物局长王冶秋,

国内能识甲骨、金文者几人,以不及十人对,

游先生列在其中。

游先生作《有感》一首,曰:

“闻征奇字问子云,江南弹射久纷纷。

交亲零落耆宿尽,不知何人作殿军。” 

1972年,大学又重新办学了,她和很多教师一样,回到学校,努力工作,重新治学。她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她执教考古学等多门课程,并在书法、甲骨文字研究等方面卓有成就。尤其是她的书法,闻名国内外,特别是她的隶书,很受日本友人的赏识。学校领导出国去日本,多是用她写的字与日本友人作为礼品交换,而她写字是无偿奉献。游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她的弟子们继承了她的书法风格和高尚的品格,如今已成名、成才。游老师的名气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称得上杰出的书法家、考古学家,可她还是那样谦和宽容、淡泊名利。她的人格魅力与她的学识一样,令人敬仰。她把她的后半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黑龙江的教育事业。游老师的一生是追求真 理、艰苦奋斗的一生,她既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名师、学者,又是一位慈祥善良、可尊敬的老人。

2006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部分教师座谈,

缅怀游寿先生

(前排左起:魏文清、徐玮、邓中绵、王明阁、王云,

后排左起:栾继生、孙忠家、孙凤云、

于连英、吴贤忠、宋怀仁、邹其昌) 

(作者系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

原文载于 《清风流响》,2006)

哈尔滨师范大学所编

游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清风流响》

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来,而能发展古人;

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

——胡小石先生

(0)

相关推荐

  • 【千家万序】之十四《陆慰萱老师诗文集》序言

    序   言  作  者 钱     梦    龙      钱梦龙,1931年2月出生,上海市人.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曾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校教材审查委员,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 ...

  • 女孩15岁辍学打工24岁励志上大学:有目标的孩子终将出彩

    文|一鸣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从小找到目标,并且引导孩子为目标而努力. 近日,被一名姑娘震惊到了. 她就是新疆吐鲁番女孩阿力古丽,古丽从小成绩优异,她15岁时,因为家境贫困,她不得不辍学打工 ...

  • “风起云涌”的哈尔滨路

    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的<寒夜><围城>(资料图片) 在我们这些居住在哈尔滨路附近居民的眼里,不足千米的哈尔滨路上那两座水泥钢筋桥最为抢眼.一号桥建于民国初年,已有百余年历史:二号桥 ...

  • 父亲二三事

    正当盛年的父亲 退休以后在省委机关大院 1960年代父母和我摄于长沙凯旋门 童年的我与父亲在他的办公室门前合影 父亲二三事 每逢佳节倍思亲.父亲张业精去世已经七年多了.昨天夜里和朋友聊天,谈到了父亲. ...

  • 岁月风干的故事(6)

    ​目睹经流年尘封的旧照,联想被岁月风干的故事. 是年七八月间,以学生为主体的红卫兵组织从城市迅速波及农村,如燎原之势风靡全国,毛主席接见百万红卫兵的空前盛况在北京上演,臂戴红袖章手拿红本子的红色海洋让 ...

  • 散文||三个外乡同学

    三个外乡同学 同学群里发了两张人物片片,大家一通乱猜.我第一眼看得眼熟和亲切,却一时脑塞.有同学一提,通电般地链接到八二年,一个属于我们的青春时代. 照片上的同学叫刘凯,是与我同桌的,三个公社同学之一 ...

  • 清风流响 | 于连英老师《难忘的记忆》之 初识游老师(一)

    难忘的记忆 于连英老师 游寿先生 1906-1994 几年来,总想为游老师写点什么,一直没有写成.一是我的文笔水平有限,写不好,有损游老师形象:二是和游老师在一起工作15年,游老师感人的事迹太多,无从 ...

  • 清风流响 | 带您了解近代传奇人物——游寿先生

    -游寿先生- 游寿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 毕生从事学术和教育事业, 研究广涉历史.考古.文学.书法等诸多领域. 考古方面,游先生指导发现的大兴安岭北魏石室祝文, 成为新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

  • 清风流响 | 游寿先生书论二十则

    "书法作为艺术, 体现文化情韵, 这就要讲究艺术的修养. 杜甫有诗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对于书法,亦是此理. 多看历代各书家的笔迹.拓本, 广见钟鼎.碑帖, 增长自己的内在力量.& ...

  • 清风流响 | 游寿先生《题大兴安岭鲜卑石窟摩崖祝文》欣赏

    -聆听音乐欣赏本文更佳- 1981年以后, 我感到自己做了两件于考古有意义的事: 一是替黑龙江.内蒙古解决了 鲜卑族古代历史地理上的疑案, 即找到了横亘在嫩江上游的 大兴安岭古代鲜卑族所在的山洞, 今 ...

  • 清风流响 | 游寿先生思乡之文——赤岸

    1981年春节,游先生在故乡霞浦赤岸村发现了唐代寺院石槽和宋代井栏石刻.宋瓷影青碎片以及柱础.门楣石雕等文物,可见赤岸村在唐宋时期已十分繁荣,游先生由此师推断,"日本国空海和尚随日本遣唐使途 ...

  • 清风流响 | 游寿先生书《春江花月夜》欣赏

    "<春江花月夜>:余见二本, 一署'一九八三年五 一', 一署'癸亥初夏', 时间相近,风格一致. 俱以钟王书风与 <张黑女>.<董美人>相互渗透, 并巧 ...

  • 清风流响 | 丁广惠教授怀游寿先生诗四首 欣赏

    诗四首 丁广惠教授 70年代 游寿先生书毛主席诗词 游寿师招品明前茶并赠 一九七四年六月 茶花扫烟瘴, 霞落七闽茵. 岭侧剪霓影, 松涯煮翠珍. 三杯清肺腑, 一语豁心神. 金石大哉论, 明前莫比醇. ...

  • 清风流响 | 一字之恩——怀念游寿先生

    一字之恩--怀念游寿先生 邓中绵教授 班固在<汉书>中评论古人时,曾有"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名句,游寿先生的学识和为人,正符合这一传统美誉. 1983年,哈尔滨师范大 ...

  • 清风流响 | 回忆与游先生相处中的几件小事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 --宋·朱熹 <南安道中> 1980年代,游寿先生录虞世南<蝉>诗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游寿先生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