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碰撞测试后起火,比亚迪紧急回应,网友态度两极分化!

不管你喜不喜欢车,相信大家最近都看过这样一个视频,比亚迪汉EV对撞极狐阿尔法S,结果极狐阿尔法S受损相对较轻,比亚迪汉EV不仅车身受损严重,而且在静置48小时之后出现了自燃的现象。

这个碰撞测试是由某车帝自己在试验场地做的一次测试,测试速度为64km/h,50%偏置碰。碰撞结束后,某车帝从多个角度解读了双方的碰撞表现。

很显然,比亚迪看完这个视频后大为不满,发长文进行了回应。

首先,指出某车帝的比亚迪汉EV的冷却液是普通型的红色导电防冻液,而实际上比亚迪汉EV的冷却液是比亚迪独家的紫色、不导电防冻液。

其次,视频中的测试标准和方法是非主流、非权威的,也不是国家及行业标准。

换句话说,比亚迪不认可这样的碰撞结果。可能是怕舆论发酵引发更大的负面效应,比亚迪在回应中表示,如有媒体对此事过分解读,比亚迪将保留证据并追求法律责任。

1

碰撞测试对车企影响极大

汽车碰撞测试是国际通用的对于汽车安全性检测的步骤,非常常见却又非常具有争议性。

如果是权威部门进行碰撞测试,并且车企知悉情况下的测试是相对公平公正的。

如果是第三方机构独立进行测试,那么实验结果一定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只做一次的测试只是测试,并不能验证第三方的结论。

某车帝给出的视频标题是《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刀片电池起火了!》。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某车帝的试验可能全程比较客观,但是它的视频标题对比亚迪来说极为不利,甚至是有点失实。

为什么这样说呢?只要我们做过实验,你就会知道,要想验证你的实验结果,至少要做上百次的试验,单次试验并不能证明你的结论。

举个例子,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结果就是乌龟在这场赛跑中赢了,那你能直接下结论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吗?

可实际情况下,没有任何一家第三方独立测试机构具有这样的实力能够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碰撞测试100次以上的,因为做一次碰撞测试的试验成本很高。

据专业汽车媒体人表示,汽车碰撞测试的成本不仅仅包括两辆汽车本身,还包括汽车内部的假人。欧美进口的专业用户碰撞测试的假人一个售价在数百万元,国产假人的售价为100万左右。测试车辆的前排后排各一个假人,两辆车就是4个假人,就算采用国产假人做测试,一个碰撞测试的成本超过了400万元。

第三方机构做的碰撞测试不仅花费巨高,而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正如某车帝所言,碰撞之后比亚迪刀片电池起火,这必定会让市场对于刀片电池安全有所担忧。

2

第三方机构可以做碰撞测试吗?

某车帝将视频发在网上之后,网友立马成了两派,一派是站在某车帝这边的,另一派是站在比亚迪那边的。

站在某车帝这边的网友表示,比亚迪真小气,是你的问题承认就行了,干嘛还要说人家的测试是非主流、非国标呢?试想一下,哪个用户在路上开车将要撞到的时候还在考虑是不是国家标准的碰撞呢?

站在比亚迪方面的网友则表示,一定是比亚迪没有充值,这才被整的这么惨。

我个人一定是偏向于中立态度的,第三方机构是可以做碰撞测试的,只不过在结果表达上面最好不要有任何情绪的倾向性,这会引发网络的一轮舆论大战,结果可能会走向不可控的方向。

此外,我对于第三方机构有个建议,那就是最好拿两个品牌价值相近的汽车进行测试,如果你拿一个新出的汽车品牌与老牌汽车碰撞,就算老牌汽车跟新汽车品牌打一个平手,那么新汽车品牌也是赢了一波广告,相反老汽车品牌有苦难言。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汽车品牌想要快速出名,只需要加固一下汽车,然后邀请媒体一起到场见证,来一次与劳斯莱斯的碰撞试验就行了。

就算劳斯莱斯赢了,这个新的汽车品牌也赚足了眼球,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广告。当然如果新品牌的汽车把劳斯莱斯撞个稀巴烂,那么新品牌汽车可能一战成名。

这就是现实,用户们也很难看到完全客观的事实。

当然,这也凸显了媒体思维的重要性。只要一个品牌能有品牌思维,哪怕你是一个新品牌也可以快速成名,创业者需要学习一下。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