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 | 《黑龙江画报》采访游寿先生

1985.6《黑龙江画报》

《黑龙江画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

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

黑龙江出版集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时政画刊

游寿先生

1906-1994

耄耋之年 劳作不息

——访学者、书法家游寿先生

我去看望游先生,是指望在学习地方史上得到指点。以前我们没见过面。只是从报章上看到,游先生对大兴安岭嘎仙洞的发现曾作过重要的提示。
嘎仙洞,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镇西北十公里,内有公元443年北魏第三代皇帝拓拔焘使祭祖的石刻祝文。嘎仙洞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文博战线的重要收获之一,印证了《魏书》上的记载,以确凿的考古发现,证明乌洛侯国在今嫩江流域,而大兴安岭则是入主中原前鲜卑族的发祥地。
1979年2月,当时在呼盟文物管理站工作的米文平来省开会,游先生见面后,关切地问道:“你们在大兴安岭工作的同志,考古中发现过'石室’没有?”对这一提示,米文平觉得很新鲜,很有价值。于是,他就从考察“旧墟石室”入手,找到嘎仙洞,又历经四次探洞,发现一千五百年前镌刻在石壁上的“祝文”,从而,结束了史学界长期以来莫衷一是的悬案。1982年,米文平代表旗文管会,特地邀游先生到大兴安岭嘎仙洞作了次有意义的畅游。

嘎仙洞前合影

游寿先生(左二)、米文平先生(右二)、

于莲英老师(右三)

我们去看望先生那天,她正在写字。她以八十高龄,还要坚持每天作三幅字画,在省书法协会副主席的岗位上,为増进文化交流不倦地工作着。
游寿先生书自作句
幼非良驹
今成老马
不堪千里
似能识途
乙丑夏日 八十媪  游寿
她的助手于莲英告诉我们:游先生攻考古、古文字、古汉语,精于书法。她的字,沿袭我国文人字画的传统,有金石之风,深得海内及日本书法界人士的赏识。说到这,游先生也加入了谈话,颇有兴致地谈起一樁学字的往事。她说,小的时候,她喜欢蹦蹦跳跳,一有空就到池塘里游水,字也写得很糟,歪歪斜斜,常遭到父亲的训斥。可是,进入女子师范后,有一位先生和父亲的看法却不同,他鼓励学生说:“你有内在的力量,只要认真写,一定会写好的。”这话可真灵,比任何呵斥指责都管用,她果真认起真来,一写就是几十年……这位先生,就是邓拓同志的父亲邓仪中老先生。

游寿先生(左)与于莲英老师(右)在文物室

游先生祖籍福建,出身书香门第。她的高祖是清乾隆年间翰林,林则徐的老师;曾祖是道光年间进士,林则徐同学;父亲游学诚,是光绪年间举人,长期主持霞浦福宁书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游先生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造诣,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游先生治学,不重复别人已做过的事情,喜欢独立思考,主张“陈言务去”。1957年,她从山东师范大学来哈尔滨师范学院任教时,曾有人说:“黑龙江边远荒凉,有什么古可考?!”游先生却说:“黑龙江古时候也是有人的,搞考古正好是空白点。”二十八年来,只要是条件允许,她就乐此不疲地投身到黑龙江的考古中去,足迹走遍了全省一切有古迹的地方。经她筹措、采集,哈师院历史系布置起四间文物展览室,有文物3400多件。“文革”中,有些不懂事学生要求打开文物室,扫“四旧”。游先生挺身而出,说:“要批判就批判我,这些东西对你们没有用,是国家的财产。”由于她的保护,才使得这批文物得以重新展出。

1985年,首届教师节恰逢游寿先生八十诞辰

先生在照片题字:《献桃》 青年校长徐国林校长

时任黑龙江省长侯捷前来祝贺游先生诞辰

“人生七十古来稀”。游先生已进入八十高龄,耄耋之年,还在教学生,把知识无私地传授给青年,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啊!在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的时候,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历史系师生分别为她祝寿,以表达对这位献身教育事业老人的尊敬。

(一群 撰文   程力立 摄影)

本期《黑龙江画报》还专题报道了
《全国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演唱比赛》
纪念游寿先生从教六十周年珍贵照片

1985年,首届教师节、游寿先生献身教育

和书法艺术六十周年庆祝大会

于莲英老师(左一)陪同陆辉(左二,哈师大党委书记)、

徐国林(左三,哈师大校长)

参观庆祝游先生八十诞辰展览

展室是一间约50平米的会议室。

游先生书法作品在进门左手边整面墙。

墙角“秋江千顷碧,老鹤万里心”,是周齐先生所书。

下一幅是王大安先生所书龙门对草书贺联,

有“曹大家、卫夫人”等词语。再右,均为祝贺作品。

吴中匡先生集古诗贺联,“梅花堪比雪,乔木不知秋”,

由栾继生教授书,游先生、吴先生在旁观看

栾继生教授在展览现场,

墙上为栾教授所书“滋兰树蕙、传道授业”

··· 同聲相應 ···

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来,而能发展古人;

 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

——胡小石先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