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上虚,下实,中间活”

打太极拳,必须分清上与下。上、下的分界线是腰。拳谚说上虚,下实,中间活。上虚者,所谓“用意不用力”也;下实者,所谓“其根在脚,发于腿”也;中间活者,所谓“腰为主宰”也。下面分开来谈。
一、上虚

作为一种技击术,一般而言,多是上身首先与对方接触。这是攻防的开始。太极拳的根本原则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这一原则就决定了太极拳在与敌初相接触时,应采取掩盖我实、探彼虚实的策略。对应于这种策略的不二法门,只有虚己待人。

虚己待人,以掩己虚实

交战之初,最忌“我不知人,人却知我”。这是一种战略层面上的大事,万不可轻忽。相反,应力求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王宗岳《太极拳论》)要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只有虚己待人。虚己,也即空己,使自己空空如也,造成敌手对我的感觉是“如捕风捉影,处处落空。又如水上踩葫芦,终不得力。”

(杨澄甫《谈太极拳推手》)敌要向我发力,却找不到发力之所,无论发向何处,都找不到落脚点,徒劳无功。这就是示人以虚,示人以柔,不硬碰硬,成功地掩藏了自己。老子曰:“柔也者,道之用也”。“大道”得以施行、发挥效用的途径和方法是柔。人往往追求强大自己,刚强自己。而事实上,又往往需要先虚柔自己。虚柔是宝,守柔曰强。敢示人以虚柔,是真正的强大,正所谓外柔内刚。

虚己待人,以听准彼劲

虚己待人是手段,不是目的。所谓待人,是待人之发力。彼不发力,则彼之虚实不为我所觉察,只有当彼发力时,我才有可能捕捉到彼的发力方向、大小,这就是太极拳所特别强调的“听劲”。“听劲”是一种侦察,一种摸底,一种投石问路。这里正体现了太极拳的高明之处,不先出手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智慧,也就是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所言:“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待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

”武禹襄说:“唯手先着力,随即松开”(《十三势说略》)所谓“手先着力”,即手如身体之门户,是前沿阵地,自然要首先与对方接触上,形成一个着力点。接触点连上以后,不能盲目用力,而要求“随即松开”,就是不施力,沾连粘随,旨在静听彼劲。而如果没有着力点,也就没有后面的听劲。

虚己待人,以化解来力

通过虚己待人,使彼之力充分暴露,然后因势利导,顺力牵引,达到化解彼之来力的目的。这时我并没有做什么,似乎只是一种老子所说的“无为”的状态。但就在此“无为”虚己之际,彼之行踪已完全为我所掌握,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不顶不抗,缘彼之来力将彼引向空处,使彼力落空即可。当然我之力若果然大彼数倍,那么直接硬顶硬抗亦未尝不可,但那就成为另外一个问题了。太极拳所研究的,是用最小的力达到最大的效果。如何达到最大效果?就是以“听劲”为核心的“信息战”。所以所谓的虚己、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撇开蛮力,另辟蹊径,准确把握信息,预做谋划,引进落空,达致“不战而屈人之兵”。

虚己待人,以化而后发

太极拳终究是一种技击术,所以尽管太极拳虚己待人,不轻用其锋,乃是其智虑深远,以避免错用其锋。一旦摸准敌情,则当机立断,一定会化而后发,甚至边化边发,化发合一,达至致敌于败的最终效果。所以,虚己待人之虚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假象,一种表面现象,真实情况是外虚而内实,外柔而内刚。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卦象正是这种典型形象。 柔化刚发:外柔以化解来力,使彼力落空;内刚以排山倒海,使彼无可逃脱。而虚己待人之待又是在等待时机:“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人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李亦畲《五字诀》)。

由以上四点分析可知,“虚己待人”之妙用大矣哉。

二、下实

下为人之根基,亦为拳为根基。根基牢则拳高,根基不牢则拳低。根基牢的重要标志就是下盘要实。

力浑厚饱满,坚不可摧

耿毅为杨澄甫题词:“其沉着重于泰山”,正是其下盘稳固,劲力浑厚饱满,坚不可摧的生动写照。这是力量先下后上的结果,这样的力量沉而不浮,令人无懈可击。例如唱歌:若唱歌直接从嗓音发出,则羼弱尖细,称为“假声”;只有先向下走,将声源接至丹田,再向上发声,才能浑圆厚重,称为“真声”。二者之根本区别,在于有根和无根。练武之人为了打好根基,于是派生出站桩等专门功夫来。桩功某种程度上讲正是“接地力”的功夫。好在太极拳本身也是一种桩功,一种活的桩功,行走的桩功。只要练拳得法,即可兼收既练桩功又练拳法之双重效果。

三、中间活

腰胯的作用自不必赘言,论者多矣。要活必松,亦人人耳熟能详,人人可道。唯腰与胯,二者既紧密关联又各自独立。就关联处而言,腰与胯共同组成躯体上下交通的枢纽,这是一个整体,所以常见人们说到“松腰胯”,这时腰与胯是不分彼此的。就各自独立处而言,腰又是枢纽中的枢纽,关键中的关键,故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十三势歌》)。分述腰与胯,对腰的准确要求应该是松活,对胯的准确要求应该是松沉。这样的腰与胯的关系,合作中有分工,分工中有合作,共同完成躯体枢纽部位的重要工作。

太极拳之上、中、下的虚、实、活,是一种总体的把握。武禹襄说:“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十三势说略》)所以,所谓上盘之虚,又必须虚中有实,这个实是在发力时与来自脚下的实遥相呼应的。所谓下盘之实,又必须实中有虚,才不至于流于双重之弊。

(0)

相关推荐

  • 4《陈氏太极拳之歌》

    ​长篇三言诗 ▪ 陈氏太极拳之歌 伦炳宣  著 第三章  拳之势   拳之势,十三字.技法八,五步式. 拳之基,全在此.其精髓,勿小视. 潜心学,常演示.其要诀,灵活使. 学到家,功力至.拳技成,非难 ...

  • 宁可几天不打拳|不可一日不练功

    一.无极动,太极生,练拳须从无极始.打拳开始的时候不要匆忙,须静站无极桩:待到丹田气息鼓荡了,也就是说丹田气息发动了,再行拳走架. 二.宁可几天不打拳,不可一日不练功.打拳时不要以为自己是在打拳,只当 ...

  • 上虚下实

    ​下实上虚: ①又名上盛下虚 肝肾不足 阴虚于下 阳亢于上 出现腰膝 酸软无力. 遗精 等下虚证的 同时,兼见: 胁痛.头眩. 头痛.目赤. 烦躁易怒等 肝阳上亢 的证候 上实下虚 切而从之 ② 邪气 ...

  • 如何做到“脚下生根”

    练拳要脚下生根.太极拳爱好者,要想入得太极大门,从脚下练起是太极拳入门功夫的必由之路,也是捷径. 初学太极拳主要是培根,就好像树一样,根深才能叶茂,一棵大树失去了根,就会枯死.练太极拳脚下乱动,是根节 ...

  • 站桩|法象天地,上虚下实

      [易经]曰:「法象莫大乎天地」.  站桩尽管站着不动,实际上走的是当年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路子,落实老百姓所说的「站如松」. 松树四季常青,挺拔直立,生机盎然,经霜弥茂.「如松柏 ...

  • 上虚下实,尾闾发力

    ​上次的健身教练 讲这个动作的时候 我一边看一边琢磨 可以把这个动作的原理 和河住江翻结合起来 发力点不在腰部 而在腰以下,臀以上 我试了一下 翻上几百个 不喘不累 佛教的拜佛问讯鞠躬 等动作也是如此 ...

  • 说说太极拳的“上虚、下实、中间活”(1)

    天马寨杜鹃花海 前言:打太极拳,必须分清上与下.上.下的分界线是腰.拳谚说"上虚,下实,中间活."上虚者,所谓"用意不用力"也:下实者,所谓"其根在脚 ...

  • 太极拳的“一虚三实"

    太极拳论里有'一虚三实'的说法.即∶心虚,丹田实,腰劲实,脚根实. 何为心虚? 就是心静,一无所有,而无杂念也.当排除一切杂念后,就能全神贯注地练拳.心虚之人能胸怀若谷,气度宏伟.这里的一无所有预示着 ...

  • 200428期:为何墙壁间隔要下实上虚

    忌宜 第35颗:不急于出结果,不要指望一步登天.任何事情都要花费与之相应的时间,同做菜一样,着急做出来的东西和踏踏实实花时间做出的味道必然不同.前进一步退后两步,也是一种走路方式,勿忘欲速则不达. 为 ...

  • 庞超解析《逝去的武林》:练形意拳为什么要上虚而下实

    庞超解析《逝去的武林》:练形意拳为什么要上虚而下实

  • “上厕所,下厨房”,为何要用“上与下”,活了大半辈子才明白

    别在愤怒时做决定关注2021-04-26 09:12大图模式中华汉字不同于其他语言文字,它是一种象形或楔形文字,通俗点说汉字是参考自然万物的外形被发明出来.所以,即便是再高雅的辞藻都无法脱离生活的属性 ...

  • 阴阳两虚、上热下凉的疑难杂症,近代中医第一人:这个配方别错过

    人们时常感叹水火无情,然而在人体生理中,其实也有水火交融.阴阳相济的时候.水与火.阴与阳原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对立面,但是正是由于它们的矛盾与统一,才使得生命更精彩.在生命运行的过程中,阴阳相济才能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