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八团魏光汉——红色之旅(三):板仓之行
红色之旅(三)
——板仓之行
铁八团魏光汉
板仓位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现称开慧镇),距离军校不远,要去很方便。星期天个人可以自行而去,多数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去的。我先后去过几趟,每去一次,就加深一次革命教育。
众所周知,板仓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烈士的家乡。杨开慧生于1901年11月6日,字云锦,乳名霞,系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之女。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开慧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当地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她曾经跟随毛泽东辗转上海、武汉、韶山、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按照党的安排,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开展地下斗争。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努力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三年。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不幸被捕入狱。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杨开慧烈士用鲜血浇筑对革命理想的忠诚,用生命托起对丈夫的信赖。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和八十年代初,在板仓主要瞻仰杨开慧烈士的故居和墓地以及陈列馆,还有清水塘她与毛泽东的住所。现在杨开慧烈士陵园修缮得庄严、肃穆、恢弘,是湖南省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基地。
从杨开慧烈士英勇就义以来,人们传颂着她与毛泽东这对革命伴侣之间许多神奇而又恩爱的故事,其中两首诗词和两尊汉白玉石雕像是最好的见证。
两首诗词是指毛泽东和杨开慧各自撰写的词作和诗作。前者是毛泽东于1957年所作的著名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此时距杨开慧英勇就义已有二十七年之久,而词中表达了对夫人杨开慧和故人栁直荀的深切怀念。可见夫妻感情何等深厚。该词第一句开宗明义:“我失骄杨君失栁”。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有人曾请教词人,“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回答道:“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这进一步体现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既深情厚谊,又骄傲自豪。杨开慧在天上(月宫),知道了丈夫的这种心情,当然感动得“泪飞顿作倾盆雨”!后者是杨开慧写给丈夫毛泽东的一首感人肺腑的情诗:“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翅,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巳时。”此诗是1982年在修缮杨开慧故居时从房间内侧墙壁中发現的,它与杨开慧的一沓书信手稿放在一起,手稿虽然陈迹斑斑,但是笔迹娟秀。它在墙缝中整整隐藏了52年,收信人此时也逝世六年了。这些手札虽然是毛泽东从未收到过的缱绻家书,但是字字泣血,句句情真意切。毛泽东和杨开慧的诗词和书信是一段浪漫的感怀与追思,更是一场超越时空、直击灵魂的对话。他们彼此之间既有深深的牵挂和情思,又存在着对价值信念的共同坚守。
两尊汉白玉石雕像是指毛泽东纪念堂中毛主席的雕像和杨开慧烈士陵园中杨开慧的雕像。这两座雕像竟然是用同一块汉白玉原石制成的。两尊雕像的制作时间相隔14年,为何出自同一块原石?是有意为之还是天然巧合?说来话长。原来,有关人员在筹备杨开慧雕像时为寻找汉白玉石材发愁,后来杨开慧的二儿媳邵华提出,她认识一位解放军干部,他当年参加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石材釆集工作。在这位干部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石材的藏身地。当年毛主席的座像,只用了原石的一半,剩下的一半一直藏在原地的泥土里。一块汉白玉原石,一半用于毛泽东的雕像,一半用于杨开慧的雕像,时间相差14年,空间距离将近3000里,这才是天作之合。
责任编辑: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