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
2020-10-11 06:00
一、文言句式典型句子翻译
( 一) 判断句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译文:
4.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译文:
5.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译文: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译文:
( 二) 被动句
7.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译文:
8.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译文:
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译文:
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1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1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译文:
14.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译文:
( 三) 省略句
15.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1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译文:
17.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18.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
译文:
19.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译文:
( 四) 倒装句
20.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魏公子列传》)
译文:
21.渺渺兮予怀。(《赤壁赋》)
译文:
22.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
23.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
24.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25.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译文:
26.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译文:
27.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文:
28.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郞文》)
译文:
2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
3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译文:
3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译文:
3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
33.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译文:
34.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 五) 固定结构
35.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
译文:
3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
37.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魏公子列传》)
译文:
38.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译文:
39.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译文:
40.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孔雀东南飞》)
译文:
4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译文:
4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
43.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译文:
4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译文:
45.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梁惠王下》)
译文:
4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译文:
4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48.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译文:
49.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译文:
50.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译文:
二、语段综合练习
请翻译下列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注意句式的准确翻译。
1. 石公曰:“ 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 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 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 选自袁宏道《拙效传》)
(1)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
译文:
(2)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
译文:
2.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 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选自郑板桥《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1)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
译文:
(2)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译文:
3.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 “ 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人曰:“ 往遗之耳。” 茂曰:“ 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选自《后汉书· 卓茂传》)
(1)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
译文:
(2)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译文:
(3)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译文:
4. 李遵勖,字公武, 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 “ 人有何言?” 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 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选自《宋史· 李遵勖传》)
(1)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
译文:
(2)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译文:
5.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 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 “ 但尔口奏,不须造帐。” 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 选自《隋书· 列传第六十六》)
(1)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
译文:
(2)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
译文:
6. 郭文,字文举,少爱山水,辞家游名山。 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 “ 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 闻者皆嗟叹之。(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
(1)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译文:
(2)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
译文:
答案解析
一、
1.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用“……者,……也”表判断)
2.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用“……,……也”表判断。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3.(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用“……者,……”表判断)
4.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豪杰。(无判断词,靠语意表述判断)
5.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此类词语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
6.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文言中用“是”表判断的方式不大常见)
7.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8.吴巨是普通人,偏安在远地,将要被人吞并。(“……为……所”表被动)
9.自己也死于别人之手,被天下人所嘲笑。(“……为……”表被动)
10.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们俘虏了。(“……为所……”表被动)
11.我担心被大王您欺辱对不起赵王。(“……见……于”表被动)
12.想(把和氏璧)给秦王,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见……”表被动)
13.我不能拿全吴国的土地,数十万民众被被人控制。(“……于……”表被动)
14.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是为兵势所逼迫啊。(没有被动词,靠语意表被动)
15.(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主语往往承前省略)
16.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省略了谓语、主语)
17.(赵王)认为蔺相如的功劳大,授予(他)上卿的职位。(动词“拜”的宾语“之”省略)
18.孙权把(曹操的书信)给群臣看,(群臣)没有不受到震动改变脸色的。(“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在文言文中介词的宾语往往省略)
19.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战”省略了介词“于”,在文言文中介词“于”经常省略)
20.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主语后置,“公子能急人之困”作“在”的主语,但是后置了;宾语前置,“安”是疑问代词,作“在”的宾语,正常语序为“在安”)
21.我的内心空旷而惆怅。(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
22.古人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不欺余”。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23.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来了什么(东西)?”(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要前置)
24.您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呢?(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要前置)
25.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疑问句中代词“谁”作宾语要前置)
26.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疑问句中代词“奚”作宾语要前置)
27.沛公在哪儿呢?(疑问句中代词“安”作宾语要前置)
28.只有依靠兄嫂。(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依”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兄嫂”)
29.不懂得句读,不理解疑惑。(宾语“句读”“惑”用“之”复指要前置)
30.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啊。(定语后置,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
31.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可是比蓼蓝的颜色(更)深。(介宾短语“于蓝”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取”的后边。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成为状语后置)
3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33.我带了一双白璧,打算献给项王。 [定语后置,数 (量 )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 ]
34.寻找一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者人”)
35.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安 ……乎 (哉、也 ),可翻译为:怎么 …呢? ]
36.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诚……则……,可翻译为:怎么……呢?)
37.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 [独 ……邪 (欤、与、耶、哉、乎 ),常表反问,可翻译为:难道 ……吗? ]
38.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得无 ……乎 (耶、也 ),表推测,可翻译为:恐怕 (大概 )……吧?该不是 ……吧? ]
39.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 [不 (否 )……则 ……,可翻译为:如果不 ……就 ……]
40.(你)为什么竟如此愚拙!这女子不讲礼节。(何乃,可翻译为:为什么竟。)
41.到了对天发誓,剪下头发,眼泪沾湿了衣襟(的局面),多么的衰败啊!(何其,可翻译为:为什么这么,多么。)
42.现在人家正像刀和砧板,我们就像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何 ……为 (焉、也 ),可翻译为: ……干什么呢?为什么 ……呢? ]
43.(自杀)的想法竟然就这样决定了。(乃尔,可翻译为: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44.天空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其 ……其 ……乎 (邪、也 ),可翻译为:是 ……还是 ……呢? ]
45.大王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庶几,可翻译为:大概,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46.再说水汇积不深,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且夫,可翻译为:再说,而且。)
47.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孰与,可翻译为:比……怎样)
48.不是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吗? [无乃 ……乎 (哉、尔、也 ),可翻译为:恐怕 ……吧。 ]
49.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之谓,可翻译为:叫作,才算;就是,说的就是。)
50.不久就以苏州百姓暴乱之名向朝廷请示,查究处死了五个人。(既而,可翻译为:随后,接着,不久)
二、
1.(1)天下在趋利避害方面最狡猾的是兔子。
(2)乌贼鱼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吐出墨色一样的汁液来隐藏自己,这却成为了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玩弄技巧又有什么作用呢?
2.(1)他们写文章,一定不能够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铭刻在人心灵深处,为世人所传诵。
(2)难道不是富贵足以使人愚笨,贫贱足以使人树立志向疏通智慧吗?
3.(1)曾经有告发卓茂属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肉的人。
(2)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
(3)你真是个糊涂人哪。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道理。
4.(1)(李遵勖)少年时学骑射,在冰雪上驰骋,马脱缰而跑,他掉到崖下,众人以为他死了。
(2)臣没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给天子。
5.(1)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为当时的人所称赞。
(2)等到上奏时,太子问道:“写在账簿上的文书在哪里?”元恺说:“接受刘荣的指示,没有写在账簿上。”
6.(1)洛阳陷落后,挑着担子进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上面盖上草垫子,就住在那里面。
(2)(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麋鹿,郭文告诉了别人,他们把它拿去卖了,分了一些钱给郭文。
文言特殊句式练习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 )
A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B 蔺相如者,赵人也。
C 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D 其人勇士。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
A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B 庭中始为篱。
C 灭六国者六国也。 D 夫天者,人之始也。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 故木受绳则直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 梁父即楚将项燕。 B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 郡之贤士大夫……,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 若即若离。
5、“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 今君乃亡赵走燕。 B 嬴乃夷门抱关者。
C 旬乃还第。 D 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6、“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 )
A 是天下之大贼也。 B 是胜之舍人也。
C 是吾剑之所从坠。 D 不知木兰是女郎。
7、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 禹,汤被之矣。 B 恐为操所先。
C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8、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 同舍生皆被绮绣。 B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 受制于人。
9、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 行将为人所并。 B 视为止,行为迟。
C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D 激于义而死焉。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 激昂大义。
C 使不辱于诸侯。 D 败秦师于崤。
1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
A 何以知之? B 未之有也。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弗之怠。
1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
A 其间旦暮闻何物? B 君何以知燕王?
C 莫之或止。 D 未之多见也。
1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
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14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
A 城中皆不之觉。 B 唯余马首是瞻。
C 惟利是图。 D 马之千里者
15、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6、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一)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17、写出短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有几个写几个。
18、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19、“释之,以为寡人戒。”是一个省略句,下面补出省略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则)释之,以为寡人戒。 B 释之(否),以为寡人戒。
C 释之,以为寡人(之)戒。 D 释之,以(之)为寡人戒。
20、翻译“莫乐为人君”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别乐滋滋地当人君! B 没有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
C 不快乐的是人君! D 没有一个人乐意当人君!
(二)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跋绍兴间诏书曰:“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诏与仇敌俱存也,悲夫!”人服其警切,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工商业)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音móu,均等)矣。”故以“稼”名轩。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21、下面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 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B 养生之具不求于人。
C 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2、下面句子中“是”作判断动词的一项是( )
A 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 B 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C 原此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D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23、翻译“尝跋绍兴间诏书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试着在绍兴写跋文告谕其部属说。
B 他曾在一份绍兴年间的诏书后面写了一段跋文说。
C 他试着在绍兴年间的诏书后面写了一段跋文说。
D 他曾在绍兴写跋文告谕其部属说。
24、翻译“故以‘ 稼’名轩”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此,他用“稼轩”自号。 B 因此,他用“稼”字来给自己家中轩堂命名。
C 他因此而字稼名轩。 D 人们因而称他辛稼轩。
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B |
C |
A |
B |
D |
A |
A |
B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C |
A |
B |
D |
B |
D |
D |
B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
答案 |
A |
C |
B |
B |
17、①莫乐(于)为人君!②师旷侍坐于前。③琴坏于壁。④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高考文言句式难点突破练习
一、宾语前置
㈠以“之”“是”为标志。固定句式名手是“何……之有?”“”唯……是……”等。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2014重庆)
译文:这是区区小事, ?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齐桓公与邦人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0年上海卷)
译文:要使我们的国君长寿, 。
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前置代词宾语以“之”最为多见,或指事,或代人,均须译出。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2015课程标准乙卷)
译文: ,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2015年湖南卷第9题)
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 。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2015上海卷第18题)
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 ,而将他带到州学,强令他到孔子庙去观摩学习。
㈢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最常见的代词“何”,此外还有“胡”“奚”“焉”“安”“恶”“曷”“乌”等。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2015天津卷第13题)
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 ?
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课程标准卷Ⅱ第7题)
译文:(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九泉, !
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2014江西卷第13题)
译文: 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2015湖北卷第12题)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比我早的了, ?
二、定语后置
㈠以助词“者”为标志,有时还呈现为“(名)+有……者”的结构。
10.甫抵里閈,亲故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2014年重庆)
译文:刚到达乡里, ,肩挨肩,脚跟脚 。
11.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2010上海)
译文: ,案子拖了很久没有结案。
12.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2009上海)
译文: ,把沈周的名字报了上去,于是被传唤进去画墙。
㈡以助词“之”为标志
1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重庆卷第10题)
译文: , ,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14.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山东卷第13题)
译文:士兵并不是喜欢战死亡乐意受伤,只是因为他的将领 , 。
㈢以“之……者”为复合标志
15.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2014湖南)
译文: ,作诗歌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1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译文: ,存在之处都这样。
三、被动句
㈠“见”为被动句标志,或“见……于……”连用,均译为“被 、受到”。
17.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2014四川)
译文: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
。
18.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2012山东)
译文: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宫室, 。
19.甫数以其术干诸卿,常不见听信。(2010山东卷)
译文: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术拜谒高官大臣, 。
㈡“为”为被动句标志,或“为……所”连用,亦均译为“被、受到”。
20.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2015上海卷第18题)
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侍奉双亲礼数缺失, 。
2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弱,尤不足当也。(2014江苏第8题)
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 ,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2.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2012四川卷)
译文:世间即使要重用我, ?
㈢单用“于”为被动句标志,译为“受、受到、遭到”及“被”。
2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译文:
24.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而君 ,所以燕王想跟你结交。
四、状语后置
状语常由“以+(名)”“于+(名)”的介词结构充当。
25.勿惧以罪,勿止以力。(2011年山东卷)
译文:
26.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2011年湖北卷)
译文:古代安葬, ,埋葬在原野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后来的圣人 。
27.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侯、秦伯派兵包围了郑国, 。
五、判断句
一为“……者,……也”,一为“是……也”;前式考生极易漏写判断词“是”,后式则易把充当主语的“是”(应译为“这”)误当作判断词。
28.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2015重庆卷第10题)
译文: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 ,而找巫师太晚了。
29.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2013江西)
译文:有个叫华生的人,世代家居江北, 。
30.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2006重庆)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 。
六、主谓倒装
《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汝之不惠甚矣”的主谓倒装。在高考翻译题中,也时有这类句子出现。如下例:
3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010江苏)
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 。
四、其他习惯用法
㈠“得无(非)……” “得非……”,分别由惯用词组“得无”“得非”与语气词“乎”前后呼应构成。一般译为“可能……吧”“大概……吧”及“莫不是……吧”“不就是……吗?”
3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2013年湖南)
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 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
!
33.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2011年四川)
译文: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 ?”
㈡“无乃……乎(欤、邪)”。“无乃”是复合虚词,表示揣测、估计,后可接语气词“乎”“欤”“邪”,译为“恐怕(是)……吧”。
34.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013天津第13题)
译文: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到这个地步,
35.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2006天津)
译文:现在我们要使他投降却反倒杀掉他的使者,
㈢“孰与”是用于表比较的复合虚词,可译为 “与……(相比),谁(哪一个)……?”。
3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
㈣“其……乎”,“其”为语气副词,“乎”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 “难道……吗?”或“大概……吧!”
37.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2013重庆卷第11题)
译文: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 ?
38.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009天津)
译文: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 !
【参考答案】
1有什么难不难的?(有何难)
2视金玉为贱物,视人民为宝贝或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贱金玉,宝人民)
3金人虽然没有索取我而去(不索吾) 4那么子孙不能救我
5梁彦光没有治他的罪(弗罪之) 6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为曷)
7知道这样又能说什么!(言何) 8(大家)又为什么已经来了(为奚)
9我怎么能不说说呢?(乌:怎么)
10来嘘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亲戚朋友(问寒温表庆贺者亲故)
11桂阳有个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乡民(桂阳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民)
12乡里一个嫉恨沈周的人(疾周者里人)
13(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人有一良之方一善之言)
14清楚地知道士兵的冷暖饥饱,明白地见到士兵的辛劳艰苦。(审知……,而明见……)
15跟孟祥交往的官员(于孟祥交之缙绅)16敲打能发出铿然声响的石头(铿然有声之石)
17在当时与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18很受亲近信任
19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20被他的堂弟告发
21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 22但我拿什么来受到重用呢?
23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之地吗? 24被赵王宠幸
25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来制止百姓(勿以罪惧民,勿以力止民)
26用柴薪把死者厚厚地裹住,用棺椁替换了这一习俗(以薪厚衣之,以棺椁易之)
27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仪(以其于晋无礼) 28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29这是医生的失误 30这是断绝他们改过自新的道路
31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32恐怕不是办法吧!
33(先生)莫不是吕徽之吧? 34恐怕有些过分吧?
35恐怕不可以吧? 36与秦王比,谁厉害?
37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38大概只有管夷吾了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考点知识梳理(超全)
2017-09-23 20:30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
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
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
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六.省略句
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
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②蒙后省③不规则省略)
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承前省)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
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不规则省略)
2.省略谓语(包括承前省和蒙后省)
例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承前省)
②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蒙后省)
3.省略宾语(①省略动词后的宾语②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③省略兼语)
例如:①可烧()而走()也。(动宾)
②竖子,不足与()谋!(介宾)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省兼语)
4.省略介词
例如:故久立公子()车骑中。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七.固定结构
1.不亦……乎?
表示反问,“亦”没有实在意义,加强语气。翻译为“不是……吗?”
2.是以……
“以是”的倒装句。翻译为“因此……”
3.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问(询问办法)。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么样”
4.得无……乎(耶)?
表示推测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
5.无乃……乎?
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翻译为“恐怕……吧?”
6.得无……乎?
表示某种情况的推测。翻译为“莫非……吧?”
7.其……其……
表示选择关系。翻译为“是……还是……”。
8.……孰与……
表示比较选择。翻译为“与……相比”
9. 何……为?
表示询问或反问。翻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
10. 然则
表示连贯关系。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11.“何其”“一何”
表示感叹。翻译为: “何其”(多么)、“一何”(这么)。
七.固定格式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
(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专项练习
一、指出下面句式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钜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①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②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注释】①公:赵公,宋仁宗时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死后谥“清献”。②灾沴:灾害,疾疫。
(选自《续古文观止》)
(1)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译文:
(2)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译文:
(3) 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①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
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注释】①隧:采用掘地道的天子葬礼。
(选自《国语?襄王不许请隧》)
1.指出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句( )
A.王何异之有?
B.何辞之有与?
C.何政令之为也?
D.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
译文:
(2)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
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取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使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选自《礼记?檀弓下》《公子重耳对秦客》)
【注释】晋献公:重耳的父王。舅犯:重耳的舅舅子犯。子显(韅):秦穆公的使臣。
1、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B、仁夫!公子重耳。
C、子显以致使于穆公。
D、父死之谓何?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2)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六载十月,帝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无,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帝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城堡,帝命忠嗣分兵助之。忠嗣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延光所欲,延光怨之。李光弼乃言于忠嗣曰:“大夫以爱士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何以知之?今以数万之众授之,而不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大夫军府充盈,何爱数万缎帛不以杜其馋口乎!”忠嗣曰:“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今受责天子,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其次不过
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命易一官乎!”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挠军计。帝怒,李林甫因使人诬告忠嗣,敕征入朝,贬汉阳太守。八载,帝使哥舒翰攻石城堡,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忠嗣言。
(选自《王忠嗣》)
1.指出下面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 )
A.今顿兵(于)其下,杀数万人不能克。
B.今受责(于)天子
C.(帝)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
D.敕征(之)入朝,贬汉阳太守。
2.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句( )
A.李光弼乃言于忠嗣曰。
B.何以知之?
C.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
D.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
3.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
(1)大夫以爱士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
译文:
(2)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
译文:
参考答案:
一、(1)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状语后置)
(2)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状语后置)。
(3)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定语后置)
二、1、D(其他三个为宾语前置句)
2、(1)晋文公在郏地使襄王复位后,周襄王用田地来赏赐他,文公谢绝接受,而请求允许他死后采用掘地道的天子葬礼。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
(2)我又怎么敢因个人私恩改变先王规定的重要制度,取辱于天下呢?那样做,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和百姓呢?
三、1、D(AC是状语后置句,B是主谓倒装句)
(1)虽然我的先生您恭敬地在伤心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应该谋划啊!”
(2)君王赏脸慰问流亡的人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不能参与到哭泣(表达)悲哀的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
四、1、C(省略成分是“余”)
2、B(A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两个不属于倒装句)
3、(1)您因为爱惜士兵的缘故,不愿意成就延光的功业,虽然被皇帝的命令所迫(而分兵给他),实际要耽误他的计划。(被动句)
(2)现在用几万士兵争夺一座城,得到它不足以制约敌人,不得到它也对国家无害,所以忠嗣不愿意做这事。(定语后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