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六百年》:用文字筑起的往事
1420年朱棣历时15年,将都城逐步由南京迁往北京,这个在元故宫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宫殿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也称紫禁城。
北京是蒙古族的“南面京城”,军事位置不言而喻。而对于中原各朝来说,则是北面边陲。
唯独朱棣青睐这里,当然有他年轻时镇守燕地的原因,也有因为元朝余党没有完全清除的原因,更是朱棣心虚从侄子手里夺来政权的原因……但不管怎样,故宫从这时开始给予历史增添了无尽的往事。
2020年是故宫建成200周年,故宫研究者祝勇用自己对于故宫的理解与熟识,用文字筑起了如影如幻的往事,将《故宫六百年》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祝勇眼里,故宫已然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位慈颜悦色的垂暮老者,伴随着他漫步故宫。感叹历史成败的一面,感伤王朝兴亡的一面,感悟人生生死的一面……
在时间轴上,《故宫六百年》由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述说,至1911年辛亥革命后,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辇出皇宫为止。
而在空间轴上,则经午门进入,过一道道宫门,一堵堵红墙,一座座宫殿,再由神武门而出。写尽纷扰的皇家,写入历史的变迁,写遍故宫的草木,写出宫殿的兴败。
在祝勇文字筑起的往事里,再现了明清两朝皇帝在故宫里的岁月。
明朝的故宫,讲述皇帝从政前后的历史,皇位争夺中的残酷,文宦争权时的惨烈,后宫争宠里的凄凉。通过故宫各个宫殿的切换,仿佛多个摄像机多角度的彩色电影拍摄,演绎着明朝各个时期君、臣、宦、后之间的生死与情怀。
而清朝,更让人看到的是皇帝不一样的情感世界。皇帝毕竟是人,虽有后宫佳丽三千,但是真心爱恋依然是存在的。
康熙帝会在晨光中独坐于难产而死的皇后赫舍里氏的灵柩前直至夜色深沉,直到腿脚麻木,直到泪水风干,才回到紫禁城。乾隆帝则在皇后富察氏死后,性情大变,完成判若两人。爱恨两茫茫,可见皇帝同样是人,同样需要爱的滋润。
也许在《故宫六百年》里,皇帝少了许多的演绎,多了许多作为平常人心态下的正常情感。
再来看看,忠臣于嫌,凭一人之力,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如果没有于嫌的挺身而出,历史或许不是明朝继续往下的走势。不禁发问:明朝为什么会有宦官乱政?
王振、刘瑾、魏忠贤……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故宫里,他们站在皇帝的身前,掩蔽了皇帝的双眼,闭塞了皇帝的内心。怎会如此?
《故宫六百年》告诉我们:是权力的原因。
权力使得皇家人人自危,父子猜忌、兄弟相残,唯独从小与皇子一起长大的太监最为亲近。所以,一旦上位,相信身边的宦官,也理所当然了。
事实上,明朝的宦官把持朝政是皇帝一手造成的,其实就是为了平衡文官集团的力量,才会出现宦官集团的势力。
再想想,影视剧中常有清朝皇帝下江南的桥段,风流倜傥、处处流芳,结果皇子流落民间,终有一日,父子相见,其乐融融。
其实,哪有这样简单,影视的戏说与夸张,终归为了满足大众的猎奇之心。即使皇帝出宫也总是戒备森严。看看如今,明星出行就明白,何况那是皇上。所以,这样的剧情,只是戏说罢了,不要当真哦。
《故宫六百年》不仅呈现了明清的历史,还甚是哲理了一番。
正如祝勇所说,历史就如一次次的开锁,开完锁之后,才明白门后是另一番天地。每一道门在启开之前,任谁也无法了解门后将会是何等风景。而每一道门后的空间,又隐蔽于上一道门后的空间。谁又能猜透它们之间关联呢?
故宫是一道道的宫门,一堵堵的红墙,既阻挡任何人随意进出,却也如困兽一般将皇家自己“囚禁”其间。
皇帝并不是世上最舒坦的活儿,相反是最高危的职业。细数明朝16位皇帝,也就只有朱元璋和朱棣年纪过古稀之年,其余众人,皆年纪轻轻不是失踪,就是病故,甚至上吊而亡。
故宫承载着皇家的恩怨情仇,祝勇用《故宫六百年》所筑起的往事,一件件,一丝丝的扣入心扉。
当掩上书页的时候,仿佛那位垂暮的老人正缓缓离去,他的后背在苍茫的夜色中,袅袅消没,淡淡逝去……大雪纷飞,故宫在皑皑白雪下,淡雅庄严。
END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笔,一种是刀。
刀只入身,笔却入心。
心大于身,竹笔如刀。
我是孤独一刀,欢迎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