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很快传遍全国,甚至走出囯门!
我们详细阅读《南山经》后就会知道,除了广西上林、武鸣、藤县、岑溪所在的南方第三列山系祭祀的英雄是“龙身人面”外,第二列山系祭祀的英雄是““龙身鸟首”,第一列山系祭祀的英雄是“鸟身龙首”,表明这两大山系的先民除了靠驯养龙获得部分生活资料,还能靠驯养鸟获得部分生活资料。
据《史记·五帝本纪》等资料,中国历史上曾有“鸟夷”这一民族,这一民族擅长驯养鸟,利用驯化的鹰捕捉禽兽鸟类,吃鸟肉、鸟蛋,穿鸟毛制成的衣物。“夷”字由“一、弓、人”三部分组成,其中“一”代表箭,“夷”字的意思就是“使用弓箭的人”。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的就是今云南、贵州各民族的概况。笔者认为,南方第三列山系的先民,就是今天壮傣语支(包括壮族、布依族、傣族)的祖先。南方第二列山系的先民则是侗水语支(包括侗、水、仡佬、仫佬、毛南等民族)的祖先。这一语支本是靠驯养鸟生活的,后来又向壮傣语支的祖先学会驯养龙,与壮傣语支长期保持密切关系,语言上有所交汇,组成同壮侗语族。
南方第一列山系即䧿山山系,则是彝、白、哈尼、傈僳、纳西、拉祜、基诺等彝语支各民族的祖先。这一语支的祖先也是靠驯养鸟类生活的,后来向壮泰语支的先民学会驯养龙。夏代以后,这一地区的人则长期向西部的羌、藏等民族学习驯养马、牛、羊的技术,语言上有所交汇,成为藏缅语族的一部分。
除《南山经》三列山系的先民外,《东山经》中的檄春山系,《中山经》中的岷山、首阳山、洞庭山等山系也先后向壮泰语支的先民学会驯养龙。以这些山为依托,龙文化很快传遍全国,甚至走出囯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