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告诉我们,遇见挫折要找自己的原因

曾国藩曾经与父亲二人,数次赶考,二人因双双屡考不第出名了,父亲更是因为十几次被一帮闲人指指点点,有一副对子:“行年八十赏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真是书生”。

曾家五六百载没出秀才,到曾玉屏这辈,本身是农民,可偏偏不务正业,装成自己是浮浪子弟,有一天别人背后说他闲话,没钱还能装大爷,家早晚败在他手里!从此曾玉屏在田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告诉曾国藩,自己亲手种的菜好吃,辛苦挣来的钱,花着安心。

勤苦发家之后,那就是供孩子读书,在传统时代,一个家族真正发达,是要看家里有没有读书当官,有了功名,地位才能稳固。不惜一切代价把儿子曾麟书送去读书,可惜怎么也中不了秀才,又把希望寄托在长孙身上,五岁,曾麟书给儿子启蒙,八岁读完五经,十四岁开始了科场生涯。

每一次考试对曾国藩父子来说,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曾麟书四十三岁中了秀才,可儿子曾国藩却因文理欠通在全省出了名,这个出名对曾国藩来讲是一次深深的打击。 但是曾国藩却因打击,而反思自己这么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越挫越勇。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努力学习,修炼自己,依旧是学而有成的关键。曾国藩小时候受父亲教导,可知,父亲四十三岁进秀才,头脑及方法并不灵活,只是教曾国藩最简单的读读书,背背文,虽然没什么技巧,但是曾国藩基本功修炼的很扎实,因为灵活性不够,所以很难有效运用,通过实际运用,屡战屡败的经历,自己反复的找经验,却得到了成效。

做人既是如此,纳谏如流,不为暂时的失败而放弃,人生路上没有敌人,都是朋友和师长,遇见的每一个人,对你的帮助,爱戴,打击,甚至是对你的侮辱,对你来讲,都是一次成长,只是有些营养好吸收,有些营养需要自己挑拣着吸收,需要自己悟,改善自己的思维,才能成长。

人在遇见最大的挫折,即使达到无地自容时,只要自己不趴下,就不会是吧,反而这事一次最值得反思的机会,曾国藩在第六次悬牌批责时,受到考官的批语,才领悟出自己的差距,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