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作者|楚风)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作者简介
楚风,学名何正民。1979年生于麻城,湖北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现在浙江衢州任教。
父 亲
楚 风
在公园晨走,听到悠扬的二胡声,不禁驻足片刻,想起了拉二胡的父亲。
肩上的童年
父亲从小就喜欢拉二胡,我是听着父亲的二胡声长大的。小时候,父亲到村小值夜班经常带我去,我坐在父亲肩上去学校。经过一个山沟,山沟里有很多墓地,每次经过,都希望父亲能脚步快点。村小以前是一座庙,很幽静,推窗是一片田地。夏夜,蟋蟀叫过不停,奏成好一首乡村夜曲。我记得每晚都要缠着父亲拉二胡或讲故事,那时觉得很好听,在伴奏声中酣然入眠。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段童年记忆。
晚上到校值夜班,为了防火防盗吧。防火倒有必要,有教工要抽烟的,那时如果停电就用煤油灯。防盗也可能,村小教室都是木头做的有些弯曲的桌凳。教工穷得只剩下书,抽屉里可能还有几枚硬币。运气好可能碰到偶有老师墙上挂的干菜或腊肉(单位发的新鲜肉一直未带回家,风干了),其他东西真的很难找到,估计小偷都要抹着眼泪离开。村小边有一棵老枫树,之前被雷劈了,开胸破肚了,但一直屹立不倒,枝繁叶脆。记得读小学时,一尹姓老头儿在树下摆摊,卖零食之类。赶集过往的人喜欢到树底下咵天,劳作的村民坐下歇息片刻,抽支烟,惬意得很。听年长的人说,这是一颗神树,久催不倒,这不就坚强不屈的乡民吗?时有乡民在树底下烧香烧纸。不久前回老家,已看不到了这棵树了。
“衣柜”教学
后来上了小学,数学方面得到了父亲的耐心辅导。1972年,父亲高中毕业后,因写的一份动员稿得到村干部赏识,后被推荐到村小当民办教师,一直教了30多年。父亲利用农闲和课余时间给我“加餐”,还有同村一邻居也来免费听课。家里没黑板,父亲就地取材,用母亲陪嫁时的长衣柜当黑板。父亲就是利用这块“黑板”把我带进了数学的殿堂,慢慢我对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学也成为我的优势学科。
父亲是我的亲人,也是我的第一位老师。他用知识引导我踏入人生殿堂,还不畏辛劳为我默默付出。
“自行车”载着希望
90年代,初中毕业后去离家五十里的县城读书。有时为省车费,难得回家一次,父亲为省钱就用着自行车拖着大米到学校,用米换饭票。那时道路还是泥土,多有上坡道,空手骑车都费力,何况还要载几十斤米,赶几十里路。听母亲说,因为累,每次父亲回家后,都早早就上床休息。几年来,父亲就是用他的破自行车,承载着全家的希望,为我送口粮,让我顺利完成学业。
多 面 手
父亲不仅数学教得好,十里八乡多余称道,还是一位多面手。十三四岁时坐在家门口拉二胡,被村里一位私塾老先生惊到并赏识,这位私塾先生后来成了我的外曾祖父。当时学二胡是经同村人稍加指点,画了几条二胡谱线图,然后回家自己试着拉二胡。楚剧、黄梅戏、歌曲都能拉一些,现在已成为晚年的一种业余爱好。
父亲除了会拉二胡,也喜欢书法。镇政府村委写宣传标语常找他,村里办喜事写对联也请他。记得父亲曾经还在腊月里,自产自销春联。和母亲走村串户去卖。父亲还有绝活就是没拜师可以做木工,模仿能力强。有些家具,在边上转几圈看几眼,自己回家画个图纸,慢慢琢磨,就开始加工,做出来的成品还有模有样,虽然粗糙点。我家的桌椅木箱包括饭甑木桶木盆等基本不用买,连妹妹陪嫁的几样家具也是父亲加工的。砌砖刷墙等等,父亲都会去尝试,也为家省了不少钱。
不知不觉中午了,公园里曲终人散,还想再听听父亲拉的那曲《朝花夕拾》。
向上滑动阅览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