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导入都是废话?”那是你没用好这些方法​——备课杂谈之四十三!​

图片选自网络

“所有的导入都是废话?”那是你没用好这些方法!

——备课杂谈之四十三

(2021178)

  曾听一位名校的专家说过:“所有的导入都是废话。”尽管我了解这所名校的教学模式,也知道他们这样表述的初衷,但仍然觉得过于绝对化了,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新旧知识联结、沟通师生课堂情感,绝对不是“废话”。

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它是一堂课的“前奏”,设计恰当,可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的导入设计运用如何呢?2017年暑假后我做了一次专项调查,对听过的27节课进行了统计,其中有线上线下名师课堂10节,学校常态课堂17节,数据如下:

从统计数据来看,无论名师课堂还是其他课堂,直接入题的课大约一半左右,进行导入设计的课堂占一半左右;在有导入设计的9节课中,优秀课例又占到一半左右,即便是名师课堂,也有一半的导入设计是不甚合理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导入设计,最优的效果是设计精彩的导入,最差的效果是导入不精彩,画蛇添足。与其设计的导入不精彩,反而不如没有导入设计,直接入题。

9节设计精彩的导入,采用了图片法、谜语法、游戏法、实验法、复习法、情境法、歌曲法等设计方法,见下图:

为了加深对导入设计效果的印象,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过去高中有一篇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日本美学家写的,维纳斯为了她的美,必须要断去一双手,任何为她接上双臂的做法都是在破坏这种美。老师上课了。“你们去旅游过了吗?”“你们都到哪个地方旅游啦?”最后有学生说,我去北京了。老师开心了:“北京你们都去什么地方了?”长城,故宫……最后终于有学生说“圆明园”,老师高兴了引出了圆明园的废墟图。“有人说,要把圆明园重新修缮一下,你们怎么评价?”“老师,不行,废墟代表着历史耻辱,代表着记忆,代表着我们不能忘记,我觉得废墟有一种残缺的美。所以,老师,不可以的。”然后老师说,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关于“残缺美”的文章。

这样的导入,纯粹是绕弯子,耽误时间,起不到任何效果。

一位老师执教北师大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是这样导入的: 有一座千年古塔,小明很想知道古塔的高度,但小明没有足够长的尺子,怎么办呢?

聪明的小明想了这样的办法:如图1,小明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1的大小,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米到B处又测得∠2的大小,根据这些他就求出了塔的高度。

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就会揭开谜底。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九年级下第一张的内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很明显,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非常成功的导入。

  那么,怎样设计好课堂导入呢?应该使导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导入要具有联系性,导入与教学内容不能脱节;

第二,导入要具有迁移性,将学生的兴趣及时迁移到所学知识上来;

第三,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欲望;

第四,导入要具有适应性,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下面给老师们举例说明几种典型的导入设计方法:

1.史话式导入

一位老师执教《勾股定理》,利用“史话”导入:2002年世界数学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形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勾股定理。

这个导入设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紧扣课题,自然引入,在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2. 强调式导入

一位教师执教《圆》,这样导入: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是平面几何的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学习圆的相关知识。

这位老师通过圆与三角形在平面几何中重要性的比较,强调本课在平面几何和中考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悬念式导入

一位老师执教《有理数的乘方》:纸的厚度为 0.1毫米,先对折一次,然后再对折一次,依次进行下去,当然纸被折得越来越厚了,这样折叠20次,厚度就比30层楼房高,这样折叠27次,厚度就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你相信吗?

这位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踊跃地投入到验证当中。

4. 故事式导入

一位老师执教《平方差公式》:从前有一个狡猾的地主,他把一块长为x米的正方形的土地租给张老汉种植,有一天,他对张老汉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减少5米,另一边增加5米,继续租给你,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  张老汉一听觉得没有吃亏,就答应了。回到家中,他把这件事对邻居讲了,邻居一听,说:“张老汉你吃亏了!”,张老汉非常吃惊。同学们,你能告诉张老汉这是为什么吗?

一位老师执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可是当他蹲下看个究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原来这屠狗妖就是……同学们,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

两位老师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究问题答案。

5. 表演式导入

一位老师执教《透镜》:(教师拿起课本放到远处看看,皱眉摇头,万般无奈状。再戴上眼镜把课本移近,脸上露出笑容,再注视同学。)

师:好多同学和我一样都不得不戴上了眼镜,大家年纪轻轻为什么要戴眼镜?

生: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

师 (与一位同学换一付眼镜戴) :结果如何?为什么?

生:不一样,因为我的是近视眼镜,老师的是远视眼镜。

师:为什么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的作用会不同呢?你们谁知道?想不想知道?

这位老师用表演的方法创设情境,切入课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关注点很快地集中到教学问题的探究中来。

6. 魔术式导入

《常见的酸和碱》导入:事先将白纸叠好一朵白花,然后把酚酞涂在花上。上课后给学生变魔术——在白花上喷上一种神水,能让白花变红花。在学生的期待中,教师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喷在花上,白花瞬间变为了红花。在学生惊呼声中,教师带领学生揭开奥秘,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知识的探索。

7. 撩拨式导入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在讲两地的“人多地狭”时,设计这样一个撩拨性问题:假设你是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长官,你该如何解决本区出现的人多地狭的问题?

这位老师用撩拨性的问题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学生会立刻以长官的姿态向老师展示自己心中独特的想法,积极融入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

写到这里我想问那位专家:您还觉得“所有的导入都是废话”吗?

2021年6月29日夜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