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写俗了?来临这个碑!

由于深埋地下两千多年,《鲜于璜碑》似乎并不像许多名碑一样被人们所深知和敬仰。然而,作为汉隶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它不仅对《衡方碑》和《张迁碑》等名碑的书风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其自身的艺术特征对丰富中国书法史的意义也班班可考,显而易见。我们在此“与古为新”,从《鲜于璜碑》这样精典作品中走出自己的艺术道路。

笔 法 丰 富

《鲜于璜碑》的用笔基本上承袭了东汉中后期成熟隶书的普遍特点,尤其与《张迁碑》等方拙一路的作品极为相似,甚至如出一辙。具体而言,起收笔多介于方圆之间,转折处则往往以搭笔的形式刻画出锋利的直角,又通过圆转敦厚的波挑对爽利的外延加以化解,于是形成了整体方拙而不带攻击性的面貌。行笔强调中锋,多迟涩,内涵丰富,极少见到平铺的线条,避免了呆滞和板结,对提按、顿挫,特别是绞转笔法的运用已经做到游刃有余,通过绞转和积点成线的方式提高了点画的质量,强化了它的内在张力,也在书丹和刊刻的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作者的功力和性情。
另外,《鲜于璜碑》的“碎笔”现象也在汉碑中特立独行,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的命运让它的斑驳感更加沉厚古朴,这种天然的艺术行为让它的韵味更盛。通过对《鲜于璜碑》起收笔形态和行笔走势的分析,不难发现,它对晚其二十一年刊刻的《张迁碑》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张迁碑》在《鲜于璜碑》的笔法基础上向更加奇崛的道路上行进了坚实的一步,但倘若没有《鲜于璜碑》时期的笔法实践,后来的《张迁碑》恐怕很难找到破除典雅风格的道路。从这一点上来看,《鲜于璜碑》的用笔方法对丰富中国书法史的取法风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章 法 自 然

《鲜于璜碑》在章法上有行有列,且在字里行间以綦纹为格,故而,其通篇的大效果给人以法度上的震慑。可是,仔细品读每一个单字,又不难发现单字在个体上的差异性却很大,特别是其与界格之间微妙的关系——界格中的每一个字基本上都是上端齐顶,下端自然错落——从侧面打破了通篇森严的法度,用一种极为生动的艺术语言对墓碑庄重的外在结构做了很好的调剂,这种上齐下错落的布局方法也被时下的很多隶书作者采纳,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鲜于璜碑》的碑阳和碑阴在章法的处理上大同而小异:同在二者都通过三个纵向的部分来呈现碑文,且每个部分都依靠最后一行后部的空缺协调整体的空间关系,异在碑阳的整体感更强,而碑阴则较为疏朗,而且碑阴的虚实变化较碑阳更为明显,单字的大小差异也更加突出。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经营位置,较之有意为之,更有活力,也更加动人。

气 质 憨 趣

《鲜于璜碑》的趣味性集中体现在它的憨态可掬上,这种憨态可掬让它能够始终保持着脱尽浮华的涵养,因此不让人生厌。特别是有些点画处理得非常“局促”,给人一种刻意收敛的感觉,从字法上讲,明显是为了规避另一个需要伸展开的点画,而从最终的效果上来讲,这种不怎么“坦荡”的点画恰恰赋予了文字本身以足够的生机,它甚至能让整幅作品因此而更有活力,更有感染力,也更有趣。很是生动可爱。大凡从中有所感悟的书法作者,都能找到如此憨趣的美学性格的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