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最后的日子:兄弟决裂,婚姻失和,生命最后只有好友航宇作陪

路遥

1991年3月,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可仅仅一年后的11月17日,路遥由于肝硬化治疗无效去世,年仅43岁。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个年纪,是经历世间沉浮,深刻体味生活的年纪,而路遥的生命却永远地定格在了43岁。

他用生命的最后六年写下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被称之为“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一部荡气回肠的生命交响曲。”

2014年《平凡的世界》被改编成为电视剧,该电视剧一经播出便从各个“顶流”参演的狗血爱情剧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相比起无脑的言情剧,《平凡的世界》显然是一部有深度有思想,看完给人无尽感悟的良作。

电视剧是如此,书更是如此。

路遥手迹

该书中记录的当代城乡、阶层的社会变革史在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现实中路遥的生活与书中的底层劳动人民相比,过的却是另一种“人间之苦”。

获得茅盾金像奖的路遥,在外人看来已经是成功的代表。

可殊不知他的生活背后却是经济的拮据,婚姻的破裂和兄弟间的失和,他的生活真的算得上是一地鸡毛。

在世人看来,获奖后的路遥无疑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他名利双收,获得高额的奖金。

似乎根本不用再操心生活之苦,只要他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几行字,高额的稿费便手到擒来。

路遥在延安大学的毕业照(三排右一)

但现实真是如此吗?那可未必,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平民之家,父母只给他了一个健全的身体和超于常人的感悟力。

剩下的恐怕就是强压在他身上的生活重担。

他曾被父母强制要求给弟弟九娃安排工作,曾担负起一大家子的生计,家里人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想要从他的身上获取更多的“利益”。

这些都压得他疲惫不堪,曾有人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话虽这样说没错,但“责任”绝对不是对一个本不富裕的人一味索取。

获得茅盾金像奖后,前去拜访他的记者如涨潮时的海水,只增不减,一波接着一波。

除此之外,还有让他推脱不了,所谓“文学爱好者”之间的交谈。

1991年3月,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

这些外人看来的荣誉与曝光,只让当时的路遥感到心力交瘁。

为了应付这些,他失去了文学创作的时间,失去了休息的时间。

对于一个热衷于创作的作家来说,这是何等的可悲,更可悲的是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些。

他还失去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东西——健康。

早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他为了真正地体会书中的世界,曾经多次前去矿场,和工人们同吃、同睡、同劳动。

为了体现真正的现实,他和小说中所描写的男女老少“苟延残喘”的生活在一起,过了许久“苦行僧”般的生活,也只是为了确保小说的真实性。

路遥在煤矿走访

这样的“牺牲”又有几个作家能够做到,好在这样的“牺牲”也让他创作出了人生最后的绝唱。

路遥绝对算得上是生活的强者,他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身边的一切,也包括生活所带给他的磨难。

中年人所遇到的危机和问题,他也都曾经遇到,可最终,他也因为长期以来的健康透支而病倒。

出于强烈的自尊心,路遥并没有将生病的事情大肆宣扬,他拒绝透露他的病情,也拒绝治疗。

这也使得他的病被一拖再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他的病情一直恶化。

然而这只是生理上的折磨,

偏偏在这种时候,他和曾经感情最亲密的弟弟王天乐,发生了不可调解的矛盾。

直到路遥去世,两兄弟还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可这位撕破了脸的弟弟,也和路遥曾经互相搀扶着,走过许多艰难岁月。

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就是王天乐陪着哥哥路遥一起下煤矿,体验各种生活。

那段时间,王天乐对于路遥的生活可谓是帮扶不少,如果没有王天乐,他的生活将会是一团糟。

那时的路遥没有茅盾金像奖的光环加身,穷得叮当响,他去北京领奖的路费时王天乐帮他出的,家里照顾他的保姆时王天乐帮忙找的。

可以说那时的王天乐几乎做什么都是为了哥哥着想。

路遥与王天乐

路遥也并非无情无义之人,他始终记得弟弟对自己的好,曾经为了给王天乐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向身边的人求的情,说得好话,恐怕是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任谁看,当时的他们都是肝胆相照的兄弟。

然而,自从路遥生病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病重之后,王天乐却渐渐地和路遥疏远起来,也许只是各自忙于生计,也许是王天乐刻意为之。

总之,这样的情况,让路遥很是不满,他坚强骄傲了一生,王天乐的疏远,让他感觉到自己被羞辱。

他认为王天乐瞧不起被生活累垮的他,曾经的“兄弟情”也被他认为是王天乐想要从他的身上得到好处,打上了“虚假”的标签。

1988年12月,路遥与莫言在西安合影

如今他疾病缠身,王天乐怕是看出他已经没有了利用的价值,所以便刻意疏远。

对于这件事,兄弟两人始终没有静下心来促膝长谈过,也许交谈过后,两人的结局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可惜事情发生之后,便没有如果的选项。

后来的王天乐更是干了一件“火上浇油”的事情,他曾打着路遥的名号到处借钱,这也让两兄弟生出了不小的嫌隙。

像路遥那样生病都要隐瞒,自尊心如此强烈的人,怎么会忍受这样的“屈辱”,他是铁了心了要和王天乐决裂。

后来,王天乐也曾抽出时间去医院探望卧床的路遥,可正在气头上的路遥根本就不搭理他,这时的他只想起王天乐对他做的种种错事。

路遥和友人合照,右为一王天乐

恐怕早就把两兄弟曾经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抛之脑后了。

王天乐多次前去探望,可最后都只看到了路遥强硬的态度。

两人的关系是越来越僵,直到有一天王天乐愤怒的离开病房,两兄弟自此再没说过一句话,这也成为了路遥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路遥无疑是个工作上的“狂人”,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才换来了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可也正是因为对于工作的过于痴狂,让他失去了许多珍贵的家庭时光。

在生命的最后,连妻子也离开了他。

他和妻子林达在自由恋爱的年代,从恋人走到夫妻,这是一段多么刻骨铭心的历程,只有两人知道。

可结婚后的恋人,从男女朋友转变成夫妻,变得可不仅仅是称呼那样简单。

他们的生活从此不再只有“花前月下”,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琐事和每对夫妻都逃不过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路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显然不能安稳地过着婚姻生活,呆在家中也相当于是“锁”住了作家们的灵感源泉。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创作灵感是写书的动力与源泉,他们需要去看,去感受这个世界,路遥也不例外。

他常常为了寻找创作灵感,外出体验生活,这一去就许久,根本无暇顾及家中的妻子。

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旅店度过,然而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忍受得了丈夫的终日不在,更别说林达要独自一人撑起家中的重担。

后左一为路遥,左三为陈忠实,前排右一为贾平凹

感情和婚姻需要两个人的共同经营,若是只有一个人在不停地付出,这样的婚姻是断不会长久。

路遥就算是在文学上有着巨大的成就,但也弥补不了对自己家庭的愧疚。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鱼与熊掌兼得的事,路遥既然已经选择了“创作人生”,那失去家庭的温暖,就是他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夫妻之间总是聚少离多,长此以往,林达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经再三思索,最终和路遥提出了离婚。

但这个决定遭到了路遥的拒绝,生活已经给了他足够的压力了,再加上疾病缠身,他的心中肯定是不想再失去自己的妻子林达。

路遥与林达

可对于林达来说,这样的日子似乎一天也持续不下去了,她又几次向路遥提出离婚,但依然惨遭拒绝。

夫妻两人走到这一步,显然是路遥的错误更多些,是他没有承担起作为丈夫和作为父亲的责任。

可站在路遥的角度上,他也没有选择,只能这样硬着头皮将日子过好。

路遥对家中的事物是越来越冷漠,对她也越来越冷漠,林达也是彻底失望了,她们早就过起了“名存实亡”的夫妻生活。

她最后一次向路遥提出了离婚,这次,他同意了。

最终在1992年8月,他们结束了夫妻关系。

路遥与林达

那时的路遥经济已经十分拮据,而林达也是千方百计的想要赶快“脱离”路遥。

他一个奄奄一息病入膏肓的人,偏偏在病床上“被迫”签下了与妻子的离婚协议书,对于路遥来说,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

路遥住院期间,林达也只去探望过两次,每次也都只是匆匆地来,匆匆地走。

取到离婚协议书后,林达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这样的举动对路遥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至此,他已经和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决裂,和结婚许久的妻子分离,他最后的日子,好像比《平凡的世界》更加悲惨。

可哪怕他“被迫”离婚,兄弟背叛,生命垂危,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人在默默地支持他,陪他走完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那个人便是航宇。

作家航宇

在与林达离婚后,路遥独自一人从西安前往延安,刚到达延安,他便住进了当地的人民医院。

住院期间航宇作为他的陪护人员,自始至终陪伴着他。

直到三个月后,积劳成疾的路遥便因病去世,年仅43岁。

当时的路遥生活到底有多拮据?

直到去世前,他还欠有上万元的外债,而这笔钱就是当时路遥的弟弟王天乐以他的名义欠下的。

除了这些,路遥留下的便是他引以为傲的文学作品们。

人走了,作品却还留得下,这无疑是对作家们最大的宽慰。

路遥去世前,将自己的书箱保存在了好友航宇手中,在他去世后,航宇便想要将书箱还给路遥的前妻林达。

路遥之墓

可没想到书箱又被王天乐半路“截胡”,他砸开路遥的书箱,从中带走了他一大批珍贵的手稿。

当年的路遥没有看错,他的这个弟弟虚假无比,是一个见钱眼开,利欲熏心的人。

只是可怜了路遥生前辛苦留下的心血,最终竟到了王天乐这样的“小人”手中,真是可悲,可泣。

他在世上也只剩下了航宇这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好在航宇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他甚至尽到了连路遥家人都未曾尽到的责任,在某种意义上,他才算得上是路遥真正的“家人”。

真正的知己,既不是像路遥辉煌时,那些削尖了脑袋想要攀上关系的人,也不是落魄时,时时刻刻想要逃离他的人。

路遥手稿

而是像航宇这样,不在他光芒万丈时慕名而来,也不在他落魄不堪时离他而去的人。

或许路遥最后的幸运,就是能够拥有像航宇这样的朋友。

路遥去世后,航宇也离开了待了很久的作协大院,之后的他更是为路遥的“后事”到处奔波。

对航宇来说,就算是路遥已经不在,他的后事也应该风风光光,走得体面。

他甚至为路遥最小的弟弟九娃的工作操心,最终还是他亲自出面,为九娃托关系找到了工作,也算是圆了路遥生前的一个心愿。

同为作家,航宇一定是理解路遥的,他理解路遥为了创作不惜亲身体验“书中人”的生活,他理解路遥为了创作被迫放弃与家人共度的甜蜜时光。

路遥(左)与朋友在黄河岸边

他更能理解,即使是在病入膏肓时,路遥绝不停笔的毅力,那是身为作家的他们心中强大的信念。

所以他愿意,他愿意为了路遥这样的人,不遗余力地去完成他最后的心愿。

为了纪念路遥,航宇四处拉赞助,最终成功的举办了第一届路遥纪念会,来纪念这个在文学事业最辉煌的时刻而离开人世的人。

2019年7月28日,由航宇创作的非虚构作品《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新书在西安书博会首发。

这本书展现了路遥最后六百天的生活,向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的、孤独的、伟大的路遥。

路遥与航宇

航宇通过他手中的笔,让人们重新认识路遥这个内心十分丰富的作家,也让人们共同见证了路遥最后的沉重、抗争和无奈。

作家高建群曾说过:一个作家去世二十年,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是对作家最高的奖励和荣誉

路遥便是那个作家,他值得他所得到的一切。

生活不易,生命本就多有磨难,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能去《平凡的世界》中找答案。

《平凡的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如今,它的销量也只增不减。

而路遥先生则是用生命在诠释文学,他的人生也会像他的文学作品一样永远被世人铭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