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走不走定制化路线?|(思考)2018006

一、定制化之难

有一个悖论是这么说的:因为一款产品做得好,公司逐步扩大了经营范围,接触到了更多的客户,扩展了自己的边界,但逐渐把自己擅长的产品平庸化了,反而丧失了之前的优势。

用这个来形容应接不暇的新产品,老产品的新功能,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似乎是一个政治正确的事情。但其实深入想一想,还是有一些问题在里面。

常规的产品计划中,需求稳定,计划周详,团队按部就班地去做,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客户反复的定制化产品需求,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去,且无论是过程还是最终结果,不确定性风险比较大。也许打乱了常规产品的开发节奏,投入产出比也很差。于是,定制化产品便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说,每个人都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质;从实际效果来说,如果一款产品有那么一两个点与竞争对手不一样,有“差异化内容”可以打动客户,那么其竞争力无疑是得到提升了,从这个层面说,定制化又有其特定的优势在。

常规和定制,规模和小批量,我想永远都是矛盾的两面。

明月皎洁,万物喜其滋润,盗贼恶其光明。 春雨如油,农人喜其润泽,路人恶其泥泞。同样的明月和春雨,放在不同的情景中,也会有巨大的差别。

看过一篇报道,汽车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C2B,“个性化定制”会成为汽车生产方式的下一个变革方向,我想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汽车、电脑,甚至手机行业,定制化的趋势可能很快到来,而且这个趋势会逐渐扩大到各行各业。

另外,排斥定制化,可能会忽略一些潜在的用户需求,任何看上去“小众”的需求背后或许都是一个未经发掘的大市场。

想起海尔公司的一个故事:
海尔十年前曾推出过一款能洗地瓜的洗衣机,缘起就是开会的一名经销商提起一次售后经历:一位用户的洗衣机一直堵,过去一看才知道是因为他家用洗衣机洗地瓜。当时这名经销商是当成笑话说的,但是张瑞敏却提出“为什么就不能生产这种洗衣机”?没想到,这款洗衣机当年累计销售了两百多万台。

再有,如果产品长尾效果显著,定制化的产品也有其存在的广阔空间。亚马逊上,一半左右的销售来自于比较热门的商品,而另一半却来自相对不那么热门的商品。

二、我们能做什么?

如果定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取舍,如何安排定制化优先级?

第一,定制化对产品需求的管理要求更高了。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要的是客户的真正需求,而不是功能列表,把用户真实的动机弄明白,不要停留在用户自己提出的所谓需求上,这些需求只是真正需求的一个线索;其次就是对需求的提炼,接到定制化需求后,给需求分析留够时间和空间,产品经理需要在自己的脑子里跟自己多较较劲;再有就是需求评审,给团队讲清楚需求的来源和实现,这个过程可以邀请客户参与或者反复与客户确认其真正的需求。

第二,定制化对公司的流程管理与之前不同。

一般通用的做法是,确认是一个定制化需求后,公司评估资源并给出一个高于通用产品的价格,然后就进入实质的开发阶段了。这里面的问题是,定制化的产品也需要性价比;其次,如何考虑定制化功能的模块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有一个快速的、可复制的开发平台,定制化也会变成相对简单的事情;另外,定制化的产品管理,各个支撑部门都需要有一种快速响应机制,在不确定性中协作和快速前进;最后,对于定制化的产品,需要形成产品的长期跟踪机制,包括产品现场使用效果调研,是否有特定的用户群,是否是创新点等,做到用数据驱动管理。

第三,定制化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

定制化的产品往往多品种、小批量,涉及的物料采购、供应商管理、物料加工能力等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可以说,供应链的整合效率对最终的产品竞争力有最直接的影响。在公司对上下游供应链没有话语权之前,在这个环节需要用专业的工作方法,深扎人到流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方能有一线生机。

三、总结

做产品,当然希望打造一款“明星产品”、“爆品”,年销售额千万以上,用户群众多。这需要深刻洞悉市场需求,扎实的产品开发与推广策略,完善的销售渠道和方案,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加成。

我们更多的可能是做出了一款“平庸”的产品,功能和其他厂家类似,市场反响平平。从这个方面来说,来自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反而隐藏着市场一部分客户的潜在需求,如果把握好的话,反而有可能单点突破。关键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识别,是否有足够的专业去深挖,以及在不确定性中执行的快速和有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