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数学犹未晚——《用数学思维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读书笔记2

重读数学犹未晚——《用数学思维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读书笔记2

“知识分子”是有“独立之精神之思想”的人,是有知又有识的人。(罗亮生《用数学思维观察中国传统文化》P197页,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11月版。)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不出现代文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个传统文化中缺乏逻辑思维。”(同上书,P174页,以下同)

这可能是罗亮生老师整本书所要完成的任务:要我们一般读者警醒。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多,但糟粕也不少。尤其是理性思考,实事求是这一块做得很不够。中国文化缺少求真务实。在这个广土众民的国家,一些认真、敢言的人,总是被湮没。

我的认知告诉我:“看见了,就不要背过身去。”(王选女士语)

我虽然是文科男,但是,我接下来,要训练自己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与我接触的人,我都要与其讨论、学习逻辑思维,把逻辑思维放在首位。我已经买了不少逻辑学的书给学生看,自己也在看。但我接下来,要把这本书看上第二遍。因为作者希望读过大学的人能看懂70%,我就力争能读懂多一些。

接下来,我们看看罗老师给我们开出的书单吧: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文集《工具论》(P3),欧几里德几何公理系统(P25),德国人魏德曼(Widman)道先使用符号“+”,发明布尔代数的英国人乔治·布尔(P11),德国数学家哥德尔1931年提出不完全性定理,提示人类认识的局限性(P24),俄国人罗巴切夫斯基,做出了与公设5相矛盾的假设“过平面上任一已知直线外的任一点至少能引两条与该已知直线不相交。”从而创立罗巴切夫斯基几何(P32),还有黎曼几何(P32),研究偶然性(可能性、随机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概率论”(P36),将统计学与概率论结合起来的近代统计学,是比利时人阿道夫·凯特勒(P38),模糊数学之父美国人扎德《模糊集合》(P39),为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P41),莫比乌斯带(P151),创立“中介逻辑”的著名数理逻辑学家朱梧槚教授《几何基础与数学基础》,等等。

最后,以罗亮生老师在批评“尊古而贱今”的毛病时说的一段话,来寄望更多的学友一起共勉。

“我们不明白,那些动辄拿出两千年的理论来与现代理论抗衡的人,究竟是在证明祖先了不起呢,还是在证明后代无长进,一直无法超越前人,乃至一代不如一代?”(P156)。

小泉细语:记得有一句话说,理解世界有三大工具:逻辑思维、数学,哲学。前两项都是我的短板,读书未晚,与君共勉!PS:希望您能够帮我多推荐一些入门、中级的数学、逻辑思维方面的书籍,不胜感激。

稿约:本公众号“涓涓小泉”向景德镇及全国教育界同仁约稿。知识来源于社会,应该服务于社会。用公益心做公益事。让知识的获取跟自来水一般便捷。

作者:景德镇一中 周小泉,微信公众号:涓涓小泉,邮箱:22831988@qq.com, 百度百科:周小泉,在瓷都期待与您对话。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公众号,与您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