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华 | 色 难·色 悦

色难·色悦

王金华

最近小宇疲于应付学业,觉得压力山大,说要放松放松,我一听“放松”二子,神经陡然紧张起来。

这小子在网课期间因居家久了,发明了一项他乐此不疲却让我痛不欲生的减压方法——拔白发,拔的是我头上的白发,而且一拔必须拔十根!

儿子乐呵呵地在我的头皮上搜寻隐藏在黑发中的白发时,书房里朋友送我的那副字“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无意间映入眼帘,仿佛在提醒我已是中年大叔,余生要且行且珍惜了。

时光荏苒,青春已逝,怪不得这段时间老是写一些以前的事,原来我是在文字中找寻逝去的时光,还有那再也回不去的无忧无虑的儿时生活。

一直以为自己的父母还年轻,不需要自己操心,现在每次回家看到原本乌黑头发的老爸两鬓已斑白了,背日益驼了,瘦小的个子不在像以往那样挺拔了,和他一起干农活,明显感到他的力气远不如前;老妈虽仍是整天乐呵呵地,但很多原本她喜欢吃的东西也吃不动了,游山玩水的热情也减了不少,似乎有些地方也不愿意去了。隐约之中,内心多了一丝伤感。

以前总是找借口说自己忙,即使现在几乎每周回家也减少不了他们的牵挂,每周四、五必定会询问我们是否回家,家里的什么菜好吃了等等。他俩始终不变的是,不会说起一句自己哪里不舒服或是怎么的,但只要听到我或者我爱人或是他们的孙子有一声咳嗽就会立马担心,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我们十分肯定地说没事才放心。

一开始,以为是他们现在不去厂里上班了,基本上就是家里种点蔬菜,太空了的缘故,才会时不时的打电话问这问那。直到最近回家仔细观察了他们,才知道他们手中的活好像没少多少,小宇每次回家还是依旧要叮咛他爷爷活要少干,多休息。只是他们比以前老了,他们脸上日益增多的皱纹,日渐花白的两鬓让我明白过来,他们快七十岁了,而我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父母已经是老年人了。而我却仍没有懂事,还像小孩一样要他们帮忙做这做那的,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放不好的脸色——我真的是个不孝之子!

有些时候在课堂上讲解一些文言文或文学作品涉及“孝顺父母”的,我联想到自己的种种不孝之处,就会脸上发烫,背上流汗,以至于说话也会变得不流利了,觉得自己愧对自己的身份。

有一次在看书的时候,看到《孝经》上开宗明义就讲的一句话:“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德之根本,所以大孝之人必是大德之人。对照对父母长辈的种种言行举止,我确确实实是个“缺德”之人。

机缘巧合,朋友告诉我“三福净业”的第一业就是孝顺父母,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福田。行孝道就是种福田,父母就像一块肥沃土壤的福田,我们在这块田地里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

儒家经典《中庸》也告诉我们:“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一个有大德行的人,必然能得到与德行相应的社会地位、丰厚的俸禄、美好的名誉以及最宝贵的长寿。所以,对父母好,其实就是对自己好。

回顾自己以往所作所为,虽然父母吃的、穿的在回家的时候多少也会带去给他们,但在自己工作烦心或是一些生活琐事扰乱我的心智,还是会对父母甚至岳父、岳母放脸色,“黑着脸”进出家门。这让老人们很不开心,还无形当中给他们形成了压力或是让他们多了一份担忧。

这让我联想到《论语》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的篇章。这章的意思是,子夏问“孝”的道理:“怎样才是孝道?”孔子说:“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至圣先贤孔子告诉我们,子女为长辈做事,有好吃的让父母先吃都是最基本的。最难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脸色上,要始终保持和颜悦色。

想想也是,买衣服、吃大餐、去旅游等等只是物质上给父母享用,这是低层次上的“孝”,而高层面的“孝”,是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我们是父母的心头肉,我们真心实意地孝顺父母,发乎内心的和颜悦色,父母是能清晰感应到的。所以,“色难”,难在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有一个谦和的态度,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比长辈能干。要知道,我们眼里露出的种种蔑视或者不耐烦,都会让父母不安心。

原来,小宇美其名曰的“减压”无形中是在提醒我要孝顺长辈啊!

已过“不惑”之年且华发已生的我要懂事起来,要对岳父母、父母要做到“色悦”啊!虽不能日日陪伴在他们身旁,但可以通过电话经常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回家的时候,心怀感恩之情,经常对他们微笑,敬重地对待他们;多一些和颜悦色,少一些抱怨,想发脾气的时候克制一下;多听一听父母的心,顺从他们觉得好的好,体谅、尊重他们想要的生活;尽量让父母保持愉快的心情。

往日种种,好也罢,坏也罢,已成过去。莫为过去伤悲,应早日改“色难”为“色悦”!

于2020年6月19日星期五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