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陆姓
陆 姓
得姓始祖
陆通。妫姓,田氏,名通,字季达。周朝初年,舜后裔妫满建陈国(都今河南省淮阳),其十代孙陈完避难逃至齐国,因功被封于田地,遂以封地“田”为氏,更名田完。战国初时,田完裔孙田和代姜齐,自立为君。田和曾孙齐宣王有一子陆通,受封于平原县陆乡,后世子孙便以其封邑为氏,称为陆氏,并尊陆通为其得姓始祖。
陆姓渊源
源流一
出自陆终之后。《中国姓氏地图》云:“黄帝的后人终,被封在今山东平原县陆乡,终的后代就以陆为姓。”山东省平原县境内,古时候有个地方叫陆乡。黄帝的后代颛顼有个孙子名吴回,他有个儿子名终,被封在陆乡,因此把地名当作名字中的一部分,称陆终。陆终的后代中便有人以陆为姓。
源流二
出自齐国的田姓。舜帝后裔陈胡公妫满受封于陈,至陈完奔齐,改称田氏。后来齐国由姜齐改为田齐,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至齐宣王后裔田通(字季达)被封于陆终故地,田通遂改称陆通,子孙后代以邑为氏,遂有陆氏,是为陆氏正宗。
源流三
周宣王姬静之子季逵之后。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介绍:陆姓,源于姬姓,系出河南郡,周宣王姬静封少子季逵於平陆,其后以陆为氏。
源流四
春秋时期,河南省嵩县东北部有个陆浑国,允姓狄族,亡国后国王的子孙姓陆。
源流五
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将鲜卑族人中以步陆孤为姓的人,改为陆姓。
源流六
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第四子托雷,托雷第六子阿里不哥,因避难于湖北洪湖县下新河乡,隐姓埋名,遂以排行为姓,故姓陆。
源流七
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在未登基时,曾在一次政治斗争中被击败,丢妻出逃,夫人陆氏带着子女回老家苏州避难,她把子女改为陆姓。
源流八
满、彝、京、侗、苗、水、黎、壮、白、羌、蒙古、布依、土家、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陆姓。
迁徙分布
明初时,陆贽在宁波府的一支后人迁回山东,在济宁西北定居。并在山东多地分居。现分南北二支。南支以居住在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南陆村西陆村为中心,分布在济宁、菏泽、郓城、鱼台、汶上、滕州、肥城、东平、徐州、商丘、枣庄、临沂、泰安、济南等地。北支以梁山戴庙(现属东平)为中心,分布在阳谷、东平、台前、聊城、德州等地。
陆姓名人
陆通:陆氏始祖元侯。齐宣王少子,分封于山东平原皈县陆乡。因地得姓,被尊为陆氏始祖。
陆贾: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其先为楚人。刘邦起事时,以陆贾有口才、善辩论,常派他出使诸侯各国。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奉命出使南越(今两广一带),招谕故秦南海尉赵佗臣属汉朝,立为南越王,对于安定国内局势,沟通南越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良好的作用。陆贾出使归来﹐擢为太中大夫。高祖死后,吕后擅权。陆贾参预诛灭诸吕﹑迎立文帝刘恒,出力颇多。文帝即位后,陆贾再次出使南越,劝说自称南越武帝的赵佗废去帝号。重新恢复与中原的臣属关系。
陆逊:陆氏23世祖。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陆抗:陆氏24世祖。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一说今上海松江)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丧父,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死后不久吴国为晋所灭。
陆机:陆氏25世祖,字士衡,吴郡吴县(吴·华亭)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清河内史,与陆机并称“二陆”,著有《陆士龙集》。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