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夸他是最佳搭档,上海爷叔在10平小店21年修上万件老乐器
73岁的他曾带一把吉他在全国巡演
脚步踏遍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泰国
最终回到魔都开了一家小店
至今已经21年
“小广东”冯顺成站在店门口,旁边是书法家赠送的一幅字,称赞他“一生无欲却有才”
在上海滩玩音乐的人,尤其爷叔辈的,肯定听说过老西门肇周路上的“小广东乐器店”。
仅有10.5平米的小屋里别有洞天。店主全名冯顺成,今年73岁。初见老冯时,他戴一顶深色鸭舌帽,身穿黑色棉袄和牛仔布围裙,神气十足。
最近他刚从北京拍完个人纪录片回到上海。剧组特地邀请了那英、刘欢出镜。当年,冯顺成和他们组队演出过。
那英赞叹道:“从来没有和这么棒的吉他手合作过。”
冯顺成最爱吉他,这块店面招牌用了21年
上海音乐家协会为他颁布了一张证书,认证他为“名誉会员”。
可冯顺成的主业不是弹吉他,而是制作和修理乐器。
他的故事被拍成了微电影
走在肇周路上,很可能一不留神就错过了他的小店。这间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简陋的小屋子,经营至今已经21年。
找他修琴的人,有结识了半个世纪的老朋友,有前不久刚搬到附近的外国小伙,还有看了新闻报道专程赶来的乐迷。
最繁忙的时候需要排上100来号人的队伍,但大家心甘情愿把爱琴交给他,然后耐心等候。
小广东乐器店窗口
冯顺成修过500年前流传至今的古董月琴、我国核潜艇专家的遗物小提琴,经手的乐器总数超过了1万件。
这1万件乐器和它们的主人,在他的店里共同诉说了数不尽的情怀故事。
01
不愿继承家业
在旧金山拜师学艺
见到老冯的时候,他正在修一把三弦琴。
虽然年过七旬,但他身手利落,音色洪亮。他说,修剪好琴身上的蟒蛇皮,在过渡的地方稍作加工,就能完成了。
从16岁至今,他的制琴生涯已经将近60年。
小广东正在修的三弦琴身
冯顺成父母是广东人,父亲早亡,母亲和姐妹早年在上海定居。
小时候,家里的钢琴、二胡,只要能拆开的东西都被冯顺成拆过。可他有个本事:拆掉之后都能原封不动装回去。
他前往澳洲音乐学院学了乐器制作和修理后,跟随母亲和姐妹前往美国。
冯顺成和朋友们在澳洲
家人在旧金山开了一家中餐馆维持生计。
不过,餐厅的忙碌似乎与自己无关,冯顺成唯一的乐趣就是在房间里捣鼓乐器。见他游手好闲,家人差点想和他断绝关系。
年轻时候的冯顺成看起来有点桀骜不驯
有一天,他在餐厅被一位金发碧眼的顾客喊住。聊了三两句,对方邀请他来自己的乐器公司上班。
隔天冯顺成就去参加了当场面试。面试官是乐器公司的总经理,也是一个制琴高手。
他问冯顺成有什么技能?冯顺成说,只要你能说出来的乐器,我都会做。
经理眼睛一瞪,便指着不远处的木材,要求他在7天内做出一把小提琴琴头。
冯顺成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些都是上等的木材,不敢怠慢。于是他在工具间找到了3把凿子,和挑选的木材一并带回去。
冯顺成的店门外,陈列着提琴模版
闷在房间两整天,他把做好的琴头带到公司。总经理在手里掂量了几下,立马决定收他为徒。
于是,冯顺成就跟着师傅从最基础的技术开始学。
冯顺成的店内挂满了乐器
有时候,他正在打磨琴身,师傅在一旁抽雪茄。突然之间,师傅那儿飘来一句:“停!”
他抬头问怎么了,师傅说,你要是再磨一刀,音色就不对了。
可冯顺成偏不死心,想要印证一下。他趁师傅不注意,偷偷磨了一刀,再拿起琴弓一拉,果然音色变了。
虽然没受到严重的处罚,但自此冯顺成明白了,制琴是门大学问,手上一个细小的失误,就可能让整件乐器报废。
年轻时的冯顺成
从那以后,“精益求精”成了他的座右铭,对待每件乐器的态度,就像迎接一个新生命。
哪怕只是调整一个弧度、一根琴弦,他都会仔细思考,有时甚至会花上两三天。只有等到了最合适的手感,他才会动手,一气呵成。
吉他琴身的样板
当了两年学徒后,冯顺成出发去南非、泰国、香港寻找机遇,兜兜转转,最终选择回到上海,开了一家乐器店。
店门上方最显眼的位置,便挂着那把小提琴琴头。每天早晨,老冯拉开店门,总能第一眼看到它。
中间那把是当时的“面试作品”
老冯把它拿下来,摩挲着琴头上的老虎纹说,你看这上面的纹路非常丰富,纹路越多越密,就说明木头材质越好。
他沉浸其中,好像回到了年轻气盛的岁月,也仿佛触摸到了自己的初心。
02
在百乐门学吉他
和那英组队演出
因为喜欢音乐,又掌握修理的手艺,冯顺成常给百乐门的乐手调音、换弦。乐手们见他得心应手,便把遇到故障的乐器也给他修了。
修补之后他不好意思收费,便收下了乐手们赠送的琴弦。乐手们听他说一口广东腔的上海话,送了他一个外号:小广东。
如今这些琴弦有的褪色,有的早就坏了,但他都没扔掉,全部珍藏在一个小包里,挂在店门旁。
百乐门乐手们送给他的琴弦
虽说修乐器是他的独门绝活,但冯顺成心里其实有个音乐梦。
和百乐门的乐手们熟络起来后,他跟着学了各式各样的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
年轻时的冯顺成在演奏二胡
摸清楚门路后,冯顺成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伙伴组成乐队。
他们从上海大世界开始了第一场演出,随后出发前往全国各地巡演。
年轻时的冯顺成
在山东滕县演出的时候,观众都是光膀子大汉。
他们围着舞台听得入神,可烟蒂也一个接一个地满天飞。歌唱演员、伴奏乐队都没“幸免于难”。
这时候,冯顺成的乐队和那英压轴出场了。她一开嗓就镇住了全场,还随手拿起地上的烟蒂扔回了台下。
演奏完毕,大家都捏一把汗的时候,台下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从那之后,冯顺成的乐队红了。他们走遍天南海北去演出:温州、深圳、广州、乌鲁木齐、拉萨……
正在弹奏吉他的冯顺成
不过相比较演出,冯顺成似乎更享受制作乐器的快乐。
他回到上海,大部分时间都雷打不动站在自己的小店里,一门心思修乐器。
空闲的时候,偶尔在门口摆上一把椅子,弹唱几曲老歌,也因此引来了一群年轻粉丝。
03
21年老店里
每件乐器都有故事
这是冯顺成守店的第21个年头。
10.5平米的空间里,陈列了大大小小近300个乐器。吹奏的、弹拨的、打击的,西洋的、民乐的……
把它们全部搬出来,也许可以组成一支跨界交响乐队。每件乐器,都见证了一场变故或一段历史。
墙上有一把惹人注目的乐器——俄罗斯巴拉莱卡,也是他年轻时候女友的最爱。
与她分别之后,老冯在美国的跳蚤市场看到了同款,便买下,请人在琴身上手绘了一幅精美油画。明亮的色彩,总是让他想起年轻的岁月。
俄罗斯传统乐器巴拉莱卡
说起店里的“老祖宗”,老冯指指窗口的那把月琴。
“从明朝传下来到现在,已经500年了。”老冯轻抚琴弦说:“修理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前任使用者的手温。因为每次弹琴后,手的热度、湿气都会对琴产生影响。”
明朝流传至今的月琴
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把小提琴。
客户是个女孩,她说这是自己外公的遗物。她外公是国家著名的核潜艇专家,曾有位要好的德国同事将这把小提琴作为礼物送给他。从此,小提琴成了外公的心爱之物,家里也总是飘荡着小提琴的乐声。
外公过世后的某一天,小提琴也摔碎了。
摔坏的小提琴
为了修复这把充满回忆的小提琴,她找遍了全上海的乐器店。
大部分修理店都说,几乎不能做到恢复原状。只有一家乐器厂提出可以帮忙修理,但是必须使用其他的材料作替补,也就是说,琴身无法恢复原样了。
可女孩希望,最好能保留小提琴原始的样子。这正好应了老冯的修理标准:修旧如旧。
女孩在网上找到了“小广东乐器店”,来到店里说,无论出多少高价、等多久都可以,唯一的要求就是把原来的琴身修补好。
老冯在心里面感叹:有这样能为长辈奔走的年轻人,可贵啊。他被女孩的真诚打动,开了个低价。
见女孩临走时脸上还挂着忧虑,他便找出一支铅笔,让女孩子在小提琴的每一块碎片上,都签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约好一个月后来取。
到了约定时间,冯顺成拿出完好无损的小提琴,在女孩面前拉奏起来。听到外公昔日的心爱之物再度恢复生气,女孩忍不住落下眼泪。
修复好的小提琴
说到这里,老冯的眼角也泛起了亮光。
沉默了一会儿,他拿出一把夏威夷吉他。看得出来,这是他最爱的琴。
当年路过建材店的时候,装修师傅正准备扔掉一段大木头。冯顺成跑去一看发现,木质不错,便赶紧买来4毛9一包的牡丹烟递过去,把木头扛回家,把吉他做了出来。
至今他仍受邀参加各类演出:老友聚会、当代艺术博物馆双年展,无论去哪里,首选乐器都是夏威夷吉他。
这把夏威夷吉他就像冯顺成的化身——经过40年的时间,人老了,但内心没有老。
最近,老冯还给老琴包上了一层有点现代感的银色锡纸,和紫色的效果器搭配,简直不要太时髦。
美国友人送的效果器,全进口原装
许多人开玩笑说,他和小店是值得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为从这些乐器缝隙间,可以窥见当时的音乐与生活,和一些容易被遗忘的历史片段。
不过冯顺成并没有把自己当成静止的历史书,而是把故事整齐完好地封存在小店的每个角落里,当面对新生活的时候,依然认真专注。
店铺信息
地址:黄浦区肇周路80号小广东乐器店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08:00-18:30 (时间可能有变,店主偶尔会外出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