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久治不愈,别忘了这张治痰热的经方(文末元宵节中药猜谜活动结果揭晓)

小编导读

一般提到腰痛的时候,我们往往想到的都是“肾”是否出了问题。但在实际临床中,并不是所有的腰痛经过补肾治疗之后都能取得疗效。今天小编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这张经方,就被用于从痰热角度来治疗腰痛,其中的机理和诀窍是什么呢?答案就在文中。

小陷胸汤方药组成

黄连6g,半夏15g,瓜蒌壳15g。

用法

原方,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水煎温服。

运用要点

证属痰热结于心下。症见心下痞硬,按之痛,或咳痰黄稠,甚则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临证以心下痞硬,按之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为运用眼目。

【六经方证病位】

主治痰、热互结之证,划归阳明太阴合病之方。

【方证辨析】

本方出自《伤寒论》。方中黄连性味苦寒,清泄心中结热;半夏性味辛散,涤饮散结;瓜蒌性味甘寒,开结润下,以缓急止痛。三药合用,共达清热涤痰、散饮开结之功。

【临证札记与拾遗】

小陷胸汤见于《伤寒论》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一、方药药证

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瓜蒌三味药组成,其中:

瓜蒌:《神农本草经》谓:“味苦,寒。主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名医别录》载:“名黄瓜。治胸痹,悦泽人面。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在方中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方后注有“先煮”,意在“以缓治上及缓急止痛”,而达宽胸、利膈、通痹、散结之功。

半夏:《神农本草经》谓:“味辛,平。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名医别录》载:“生微寒,熟温,有毒。主消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治萎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在方中辛温涤饮,化痰散结。

黄连:《神农本草经》谓:“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名医别录》载:“微寒,无毒。主治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在方中苦寒清泄,泄热除痞。

二、主要证机

小陷胸汤原方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气郁不通,故胃脘或心胸痞闷,按之则痛。治宜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本方除主治小结胸病外,可广泛应用于痰热互结的各种内伤杂病,病位也不唯心下。如《医方论》云:“小陷胸汤,非但治小结胸,并可通治夹滞时邪,不重不轻,最为适宜。”《医学入门》以本方加甘草、生姜,谓之“小调中汤治一切痰火,及百般怪病,善调脾胃,神效。”

三、治卧起后腰痛加重的机制

在《伤寒论临证杂录》一书中,张常春老中医曾有如下的记述和思辨:“经常遇到这样的腰痛证:疼痛发作在睡卧之后,且大都于凌晨时出现,也有夜半因痛而惊醒者,只要起床行走片刻,其痛即能缓解。对此,有认为是肾虚,还有认为属瘀血使然,但无论用补肾药,还是通经活血药,药后皆如石沉大海。”张老根据肾虚和瘀血所致腰痛的特征,排除此二者。且抓住此症患者除局部的腰痛外,还时常在脐下至心下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并均无自发痛,与小陷胸汤的证候近似,从而试投小陷胸汤加减,结果疗效甚佳。对此,张老认为此类腰痛实为胃痛证,其病灶实在胃或十二指肠,而非腰部。最后,张老还以口腔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病位范围例证他的观点,并附其常用加减方:黄连3g,蒲公英20~30g,瓜蒌皮3~10g,法半夏3g(热性者以竹茹6g代),丝瓜络6~10g,川楝子3~6g。其中蒲公英为治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效药;丝瓜络理气通肾络;川楝子调肝和胃,理气止痛。

应该说,张老的这一提法让人眼前一亮,且习用此法以来,确实获益良多,极大地提高了辨证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率。但并不是所有卧起后腰痛加剧都能用小陷胸汤,笔者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1.紧抓痰热互结的病机特征。

2.紧扣心下痞硬,按之则痛的腹证。

3.注意与湿热腰痛的鉴别。此两种腰痛,均可见黄厚腻苔和卧起后腰痛加重,但痰热型偏于大便秘结,脉浮滑,心下痞痛明显;单纯的湿热型则偏于小便黄,脉濡数,无心下痞痛。

【验案解构】

李某,男,46岁,2016年5月19日初诊。反复腰痛4年余。前医治以肾虚或劳损,曾服六味地黄丸、汇仁肾宝等补虚药而不效,经人介绍来诊。刻诊:腰痛,以晨起时严重,每次起床后稍事活动方才有所缓解,伴咳嗽,咳稠痰,色黄,纳差少饥,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查外观形体胖,剑突下压痛,喜抽烟。

六经辨证思维及诊治

痰色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为阳明病,里热。

咳嗽,咳稠痰,为太阴病,痰浊不化。

四诊合参,共为阳明太阴合病,证属痰热互结,肾络阻滞。处以小陷胸汤加减:黄连6g,瓜蒌皮10g,法半夏9g,丝瓜络10g,桑枝10g,独活6g,晚蚕沙10g(包煎),建曲10g,6剂,水煎服。

药后腰痛减,纳食开。继拟6剂而愈。

按:腰虽为肾之府,但无虚候时,宜疏不宜补,补反滞邪,留患无穷。其中,桑枝合丝瓜络为赵绍琴教授通肾络之气必用对药,疗效较佳;瓜蒌一物除能开痰散结外,其性辛润,润者,使物泽润,光滑也。不唯痰热腰痛,凡关节僵硬粘连疼痛,或转动受阻者,笔者恒加此药,多获良效。

值得注意的还有,此案的病名病种在辨证中基本处于边缘位置,而之所以使用小陷胸汤,主要是紧扣痰热互结的证机作为具体运用的核心。同时,临床上病名、证机、药证、方证相符固然最佳,但只有不圃于病名,充分结合辨证,方剂的应用方可获得最大范围的拓展,否则将自缚手脚。

元宵节活动结果揭晓

上个星期五,我们在元宵节为粉丝们准备了中药猜谜活动(点击回顾),你参加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