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惊蛰养生指南,避风邪,养阳气、护肝气!
物候— 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 — 21年的前2个月已经度过,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当中第三个节气——惊蛰。何谓惊蛰?大地渐苏,春气袭动,春雷始鸣,震惊百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言:“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黄帝内经》曰:“风为百病之长”,在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也是风邪最肆虐和猖狂的时机。风邪不但可以兼有寒暑湿燥火五淫致病,还可以与人体邪气相合为患,形成恶寒、汗出、头痛、头晕、面肿、鼻塞流涕;还会与热、湿毒邪一起相兼为病,致隐疹病。 同时,风邪透过皮肤,侵犯皮肤使毛孔大开进入身体,而头、上身、背等阳气集聚之处,尤其容易耗损体内阳气;春季阳气生发,肝主疏泄与升发功能温和,所以惊蛰养生,要注意避风邪、养阳气、护肝气。
1避风邪
既然风邪与五淫相兼可致病,春季躲避风邪则尤其重要。避风邪选择“四捂”。
捂头颈:头部是阳气最盛的部位,颈部更有动脉,暴露在寒冷中会使血管收缩,引起头痛、感冒,甚至肠胃不适。
捂手腕:手腕有一个穴位为神门穴,中医来看此处是体内元气必经之地,能够强化脏腑功能,元气足,对疾病有很好的帮助。
捂后腰:人的阳气会聚集在我们的腰腹部,风寒侵入身体,肾中阳气会被困于下部,受凉会通过颈椎、脊椎困于腰下,产生泌尿系统疾病、肢体麻木,腰酸背痛等问题。可以通过摩挲双手发热,按摩腰腹部位增加阳气。
捂小腿:“寒多脚下生”,腿部的血液循环弱于上半身,但它更像一个“泵”,将血液输送全身,寒冷侵袭,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女性还会增加患关节炎、妇科疾病的几率。
2养阳气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简单来讲阳气就是万物生命之本,阳气足,人越壮,阳气弱,人越衰。而“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把冬天沉积在体内的寒邪排出,升发阳气,为一年做好准备。 中医称“春养阳气盛良药”,养阳气可以通过四个穴位来助阳。
大椎穴:大椎穴益气壮阳,为阳气制高点,手掌搓热后搓大椎穴即可
肾俞穴:肾之府,调补肾气,通利腰脊,可用热水袋等热敷肾俞,温暖肾阳
神阙穴:肚脐眼为“神阙穴”,可以鼓舞脾胃阳气,手搓,热敷均可
通胆经:所有脏腑的经络阳气均依靠胆经升发,晨起握拳敲击大腿正外侧沿线10分钟,激发阳气
3护肝气肝胆俞草木一样都在春季生发,此时的肝脏也尤为活跃,所以中医当中很注意在春季进行养肝、护肝。对于养肝我们在食物上就可以进行调整“减酸增甘,以养脾气”,为什么,养肝还和脾有关系?肝木脾土,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肝有病,脾胃也会连着出问题。那么食养我们可以吃一些清肝疏肝的食物如:芹菜、荠菜等;减酸增甘上可以做做杞枣鸡蛋汤。
与此同时,养肝要早休息,保证就寝、睡眠充足,提倡11点前睡觉;日常也要调理好情志,少郁闷,保证肝气舒畅,也就是“少生气”。
简单方便有价值你的分享与在看都是我们传播中医文化的动力
关注我们👇不错过精彩内容
参考文献:
李景祥. 风邪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意义[J]. 中医药学刊,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