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黄墩巨海通昌国
黄墩巨海通昌国
文/应可军
宋季,叶梦鼎应马岙俞文叔(讳应奎,与叶梦鼎同庠,轻财好事,磊落不俗,登职后,苦案牍之劳叹曰:“人生富贵适意耳,奚为沉身于宦海耶遂解绶而归”。马岙,在舍北建'“绿会亭”一座。特邀叶梦鼎撰写碑记,叶梦鼎路过梅林应家村。自唐以来,梅林应氏科甲连绵,浙东望族。叶梦鼎盛情难却,题写了这首《宁海梅林八景总咏》诗的首句。昌国县,北宋置。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在古甬东地设立翁山县。下辖富都、安期、蓬莱三乡。“翁山”一名则因境内有翁山而得。这是舟山群岛第一次建立县级政区。县治初设义页河,后移于镇鳌山旁。
公元771年(唐大历六年)临海人袁晁揭竿起义,连陷浙东诸州县,并一度占领翁山,翁山县因此被撤销。
北宋熙宁六年(1073)王安石在鄞州任县令,上奏朝廷重置县治。宋神宗批准这一奏请,在旧翁山县地重置县治,名昌国。“意其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连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壮国势焉。”
元至元十五年(1278)因“海道险要”“户口倍增”升县为州,名昌国州。此时,舟山有居民22600余户,126000余人。
明洪武二年(1369)改昌国州为昌国县。
明洪武二十年(1387)撤昌国县,并入定海县。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舟山群岛建县县名定海。康熙题“定海山”扁额。他以为“舟”是动的物体,不太平,不如以“定”为好,“海定则波宁”。以祈“海波永定”。1841年9月,英军再度进攻舟山,定海总兵葛云飞偕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率军民抗击,是为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 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与王锡朋分三个地方把守,葛带领洪式琮守土城;郑国鸿把守竹山门;王锡朋驻守晓峰岭。本以为这样的布署是万无一失的,孰料,英军在大雾掩盖下兵分三路出击:一路佯攻土城,以牵制葛云飞、洪式琮所部;一路攻打竹山门的郑国鸿部;一路重点进攻王锡朋驻守的晓峰岭,夺取制高点,使土城处于虚空状态,无炮可发。等到定海三总兵发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英军仿佛从天而降。洪式琮据守的土城设置的炮位都是面朝大海固定住的,无法掉头来打。大家只得手持短刀,与英军肉搏。守军处于劣势地位,依然顽强战斗。老将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身受数创,犹挥刀杀贼,直至战死沙场。此时葛云飞和洪式琮把守的土城已腹背受敌,攻破竹山门的一股英军从侧翼夹击土城;舰上英军纷纷乘舢板蚁附登陆,正面攻击土城。洪式琮领寿春队伍持刀与敌死战,杀敌百余人。后受重伤,仍多次跃起,挥刀奋战。直到大队英兵拥至,式琮遂被肢解,壮烈献身。这场惨烈悲壮的战役血战六昼夜,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同日壮烈殉国,所率5000多将士一同阵亡。这场鏖战,展现了我们宁海人洪式琮的硬气,也再现了所有中国人的骨气。
清道光二十年(1840)清政府将定海县升为直隶厅,直属浙江省。
民国元年(1912)11月(清宣统三年九月)定海光复,改定海直隶厅为定海县。
翁山县,昌国县,昌国州,定海县先后属明州,庆元府,庆元路,明州府,宁波府管辖。治所一直在今天舟山市定海区。昌国,叶梦鼎是有情结的。德佑二年(1276),临安沦陷时,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张世杰与陆秀夫带着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卫王赵昺)出逃。后来刚满7岁赵昰即位为皇帝,是为宋端宗,定年号“景炎”。端宗即位后对张世杰甚是重用。
张世杰并没有辜负端宗皇帝的希望,多次指挥宋军抵御元朝军队的猛攻,景炎三年(1278)10岁的端宗溺水而死,他的弟弟卫王赵昺登基做皇帝,改元“祥兴”。赵昺下诏让张世杰做太傅(皇帝的老师)。张世杰奉命死守帝都厓山,另外还下令百姓大兴土木,为太后、皇帝修建行宫,还利用打仗空余的机会教赵昺识字。赵昺也很听话,张世杰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祥兴二年(1279),元军大举进攻赵昺小朝廷,张世杰率军抵抗,大败。眼看国家就要灭亡,他准备接回赵昺组织突围。不想丞相陆秀夫早已背负8岁的幼帝昺跳海而死。张世杰知道后哭曰:“吾先立一君,不想身亡;复立一君,此君亦亡,这可如何是好!”不久,他就被淹死了。他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亡三杰”。
据传叶梦鼎的女儿就是嫁给张世杰的,国事、家事,都让叶梦鼎牵肠挂肚,笔下自然而然写出“黄墩巨海通昌国”首句。宁海诗人舒岳祥之《阆风集》,就记有“应之宗姓,其先有著籍于昌国者,至葺芷公,乃致身参预,故梅林之应,以胄牒中举者数人,君其一也”。从而得到佐证,昌国应彳繇公支系也是源出于梅林应氏。南宋时期,昌国重教兴学风气渐盛。应氏在家塾的基础上,兴办起一所著名书院——翁洲书院,而应翔孙则是这座海岛书院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据光绪《定海厅志》记载,应翔孙是昌国历史上第一位中神童科的人。作为昌国科举史上一大事件的主角,应翔孙是继应傃中昌国第一个进士后,根据宋元四明六志的记载,宋元时期四明全郡中童子科者,仅桂锡孙、王人英、应翔孙三人而已。查光绪《定海厅志》“选举”,应翔孙是昌国历史上第一位中神童科的人。作为昌国科举史上一大事件的主角,应翔孙是继应傃中昌国第一个进士后,应氏家族创造的又一项历史记录。从中可以佐证,梅林迁徙的应氏在昌国科举史起了关键作用。由于对昌国及应氏家族文教事业作有贡献,应翔孙与应彳繇一样,均曾入祀乡贤祠和翁洲书院。
景定元年(1260)舒岳祥在担任奉化尉期间的表现出色。朝廷任命他为定海知县。“旋摄令定海”定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全国唯一的省级海洋历史文化名城舟山的核心区,沉淀了千年的海洋文化底蕴,留下了无数令人流连忘返的历史遗址和古城建筑。城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中大街、西大街、东大街、柴水弄、留方路等历史街区。定海英才荟萃,涌现了一批誉播海内外的杰出人物,城内遗有他们大量的旅游景区介绍史迹,涌现了朱葆山、刘鸿生、安子介、董浩云等一批誉播海内外的杰出人物,这里还是乔石、董建华、丁光训、三毛的故里。宁海人在定海历史上是有一定的贡献。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