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桓玄大势已去仓皇逃窜,刘裕掌控大局稳定朝纲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49篇
吴甫之是桓玄麾下的勇将,武功高强,士气高昂,带领部众呼啸而来,刘裕麾下都有惧意。
刘裕手握长刀,大吼一声,冲向楚军,力斩吴甫之,挺进到罗落桥。
桓玄的另一员猛将皇甫敷率数千人迎击,檀凭之当场战死,而刘裕的攻势越发猛烈,皇甫敷凭借人数优势将他重重包围。
转眼间,刘裕身边的士兵都已战死,只剩下他背靠大树单独苦战,皇甫敷大喊道:“刘裕,你想怎么死!”拔戟直刺。
刘裕怒目大骂,皇甫敷一时不敢进逼。危急时刻,其他人终于赶到,一箭正中皇甫敷的前额,皇甫敷从马上栽下。
刘裕提刀直上,皇甫敷血流满面,微笑道:“你有上天帮助,我把子孙托付给你。”刘裕斩杀了皇甫敷,却对他的子女厚加抚恤。
随后,刘裕将檀凭之的部众交给他的侄子参军檀祗。
吴甫之和皇甫敷的相继败亡,让桓玄方寸大乱,魂不附体,召请巫师推算前途命运,并用法术镇压勤王军。
和众大臣议事时,桓玄哭丧着脸道:“朕难道就要失败了吗?”吏部郎曹靖之道:“百姓怨恨,神灵愤怒,臣深感不安。”
桓玄不解道:“百姓或许怨恨,神灵为什么愤怒呢?”曹靖之道:“晋室宗庙,流落长江之滨,大楚祭祀,连祖父都不在内,他们怎不愤怒?”
桓玄道:“你为什么不早说?”曹靖之道:“满朝文武都认为当今是尧、舜之世,臣怎么敢说话?”桓玄沉默不语。
无奈之下,桓玄派桓谦及游击将军何澹之进驻覆舟山以东,侍中、后将军卞范之进驻覆舟山以西,总兵力共两万人,打算固守覆舟山。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三月初二,刘裕率军进餐后,抛弃所有剩下的粮食,挺进到覆舟山以东,先派老弱残兵攀登上山,布置旌旗疑阵,分兵几路,边走边插。于是,旌旗插满山谷,蔚为壮观。
楚军斥候看到后回去报告称:“叛军塞满四方,不知道有多少!”桓玄越发恐惧,派武卫将军庾赜之率精锐部队补充支援各军。
桓谦的部众,很多都是北府兵,一向畏惧佩服刘裕,如今却要面对刘裕,全都没有斗志。
刘裕跟刘毅等分别率军挺进,攻击桓谦阵地。刘裕带头发起冲锋,将士追随在后,全都以一当百,喊声震天。
当时,东北风正猛,刘裕顺风纵火,火焰烟屑弥漫云际,战鼓厮杀之声,传到京口。不久,桓谦部众一齐崩溃。
桓谦在覆舟山拼死抵抗时,桓玄却在想着开溜。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桓谦能挡住刘裕,只是让他去拖延时间。
派出桓谦后,桓玄暗中派领军将军殷仲文在石头城秘密准备船舶。
等到前方传来桓谦战败的消息,桓玄立即率亲信数千人,宣称亲赴前线,带着儿子桓昇、侄子桓濬(桓伟之子)从南掖门而出。
相国参军胡藩拦住马头,抓住马鞚劝阻道:“现在,羽林射手仍有八百人,都是一直受到厚待的旧部,荆楚百姓接受桓家几世恩惠,不让他们决一死战,竟舍弃京师,陛下准备往哪里去?”
桓玄一言不发,举起马鞭,指指上天,遂挥鞭打马,向西奔往石头城,跟殷仲文等会合上船,逆江西上。
坐在船上,想起过往的荣光和今日的落魄,桓玄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整天不吃东西,左右端上的粗劣饭菜,更是不能下咽。
从去年十二月登基,到今年三月落荒而逃,桓玄的称帝之路坚持了不到三个月。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以他的身子骨,确实有点弱了。
桓玄既逃,建康自然落入刘裕手中。入城时,王仲德抱着王元德的幼子王方回站在路边等候,刘裕在马上抱过王方回,跟王仲德相对大哭,然后追赠王元德为给事中,以王仲德为中兵参军。
这一幕,将一个枭雄的演技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刘裕进驻桓谦的大营,派刘钟接收东府。
三月初三,刘裕移驻石头城,设立留府,恢复百官,将桓温的牌位在宣阳门外焚毁,另行制作司马氏的新牌位送到太庙之中,然后派各将领追击桓玄,又派尚书王嘏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寻阳迎接司马德宗,同时诛杀仍留在建康的桓玄家族,拨乱反正有条不紊的进行。
刘裕命臧熹到皇宫收拾图书、宝物,查封府库。府库中有很多金银首饰和乐器,刘裕问臧熹道:“你是不是想得到它?”
臧熹正色道:“主上被幽禁迫害,流亡失所。将军首倡大义,勤王皇室,我虽然不能像你一样,但也实在无心享乐。”刘裕笑道:“我和你开玩笑呢。”
臧熹是刘裕的内弟,经过这件事后,刘裕对他更加信任和看重。
三月初五,王谧跟各级官员讨论,决定推举刘裕领扬州刺史,刘裕坚决辞让,反以王谧为侍中、领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
王谧遂推举刘裕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琊内史,孟昶为丹阳尹,刘道规为义昌太守。
此时,司马德宗尚在寻阳,朝中无主,刘裕和王谧却互相封官,在程序上毫无法理,可见如今的他连行走的图章都算不上。
刘裕刚进建康时,重大事件的决定和执行全都交给刘穆之,刘穆之仓促之间裁决指挥,安排得十分妥帖,刘裕遂把他当作最亲密的心腹,一切行动,都征求他的意见。刘穆之也竭尽忠心,没有任何隐藏。
从这时起,刘穆之正式成为刘裕背后的男人,犹如刘邦的萧何。
当时,东晋的纲纪紊乱,豪族凶暴,百姓困苦,哭诉无路,再加上司马元显把政令当作儿戏,早就一团混乱。
桓玄篡位后,虽然也想加以整顿,但各种规章制度多如牛毛,官民无所适从。
刘穆之针对当时的情况,随时矫正,而刘裕以身作则,先用严刑峻法管束,不到十天,风俗为之一变,内外井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