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最不喜欢读书,为什么最后还去参加科举考试?

本文音频:贾宝玉不喜欢读书,为什么最后还去参加科举考试?

众所周知,红楼梦真本只有前八十回,我们研究解读红楼梦,一般也只限于前八十回,因为八十回后的续文文笔拙劣,情节单一,经不起推敲。

但今天我们来聊一次八十回后的情节,这个情节也是很多人关心的。就是贾宝玉那么讨厌仕途经济,为什么续文里偏偏写他最终去参加了科举考试?

是像坊间传闻的那样,当年和珅看了红楼梦的真实大结局之后,觉得不合适,于是拿掉了,找来文人高鹗,按照当时的主流价值观给续了贾宝玉参加科考的结局?

还是高鹗根本就没有读懂红楼梦,没有参透曹雪芹本意,而胡乱给红楼梦人物安了一个潦草的结局呢?如果是由曹雪芹来写结局,贾宝玉有没有可能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个人以为,贾宝玉虽然极其讨厌仕途经济学问,但他最终是真有可能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为什么?我们来一一分析。

首先,贾宝玉参加科举考试应该发生在贾府败落之前,此时的贾府虽然早已朝不保夕,摇摇欲坠,但依然维持着过去的旧架子,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人应该都还在。

在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到了科考之年,以贾政的脾气,势必要敦促宝玉尽心读书以备科考的。贾宝玉心里当然不愿意,但他又不能忤逆的父亲,于是只能遵从。

就像前八十回里的情节,虽然宝钗、湘云等人劝宝玉读书会遭冷眼,甚至会被请出去,但作为父亲,贾政逼着宝玉读书,想必作为儿子的他,是不敢说什么的。

即便是贾母、王夫人,眼看宝玉一年大似一年,不再是过去懵懂无知的小儿,到了科考之年,也未必不会时刻提点着要宝玉好好准备,为自己也为家族搏一个前程。

贾母、王夫人即便再护着宝玉,毕竟贾府的现状在那摆着,是急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顶门立户继承家业的,如果宝玉再不奋进,那么荣国府覆灭,家族败亡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了。

所以,他们不大可能还像从前一样,在贾政督促宝玉学习时,还从中阻拦甚至护着宝玉,让他仍旧园子里自在玩耍。毕竟,此时的宝玉,不再是个黄口小儿了。

其次,此时的宝玉应该已经与宝钗完婚,算是个成年男子了。既然已经成家了,那么作为男子,紧接着就要立业。

对于古代男子来说,尤其像贾府这样的门第,子孙立业的首选,当然是要走科举仕途之路。不然像贾宝玉这样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抗,难不成要出去做苦力吗?

对宝玉自己来说,他的人生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林妹妹已死,大观园群芳已散,在家人的安排下,自己也与宝姐姐成婚,他再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做个富贵闲人。

曾经不知道为家族忧虑的宝二爷,也许到最后他终于亲眼看到了家族的日薄西山,看到了祖母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带着孙子孙女玩乐,父母也都垂垂老矣,他难道没有一丝愧疚吗?

这个时候的宝玉,应该已经有厌世情绪了,因为林黛玉的死,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家人对于他参加科举考试的期望,对他来说,更是一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尤其妻子宝钗,每天在身边劝慰,把古今中外的那些读书上进的例子说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想让他走正道。甚至最后宝钗不惜借词含讽谏,想以此鼓励丈夫读书。

在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宝玉最可能做出什么举动?他也许会走上贾敬的老路。

我们知道,贾敬是贾府唯一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贾府子孙,但他中进士后没有做官,而是出家炼丹去了。

贾宝玉也极有可能在真正悬崖撒手出家为僧之前,按照家人的劝说和期望,去参加科举考试,这对他来说,虽是极不情愿的,但他既然托生在这个家里,就不可能真正置身事外。

看到年迈的祖母、双鬓斑白的父母,以及新婚的妻子,还有背后这个曾经支撑了他度过了诗酒年华的没落家族,甚至想到秦钟去世前的嘱托,他难道就没有一丝悔悟吗?

因此,即便在曹公笔下,贾宝玉最终也是极有可能去参加科举考试的,虽然他一直抵触功名利禄,但对他来说,科场里走一遭,既是完成了自己在尘世的最后一劫,对家人家族也算是一种养育之恩的报答和交代吧。

所以,宝玉即便参加了科举,甚至他要用功读书,也能混个举人进士的身份,或者将来,谋个一官半职也未可知,但这终究与其人生理想相悖。纵然参加了考试,他依然会选择出家。

参加科举考试,是完成了家人的期望,是对尘世这一遭最后的一个交代。而出家为僧则是他自己的人生选择,也是他为自己找到的出路。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