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临证50年才悟透的脉诊心法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关注并在公众号首页回复关键字:
回复“入群”:加入中医养生微信群
回复“切脉”:比现场魔术更装B,3分钟教会你老中医切脉
回复“自学”:岐黄原创、无价之宝,15天中医零基础入门
回复“减肥”:10秒减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复“音乐”:听听专属中医五脏调和音乐养生
先父在1930年讲诊脉时说:诊脉不是只诊出一个脉,从一个脉就定病。
诊脉必须诊出脉的病位,脉的虚实、寒热、表里、气血,再辨明病证是有余还是不足,先治何病,后调何疾,这全在脉中诊出。
譬如表有病不论风寒风热,脉的部位一定在浮位,温病的卫分证也在表,所以脉也在浮位。如浮紧风寒、脉缓风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等。
单凭一个浮脉不能断定是什么病,必须再诊出八纲脉来断其表里、寒热、虚实与气血,如浮滑是成痰、浮弦是风邪挟郁,浮数是风热等。
但是要想诊断一个完整的疾病,还必须诊出第三个脉来。如浮滑数是风痰热,浮紧弦是风寒而体痛。
这样还不够,要想看清病人的疾病、进一步弄清病人的体质与疾病的转机就要再找出第四个脉来。
如浮滑数而按之弦细,这就清楚多了,弦则肝郁,细为血虚,脉象告诉你,这人是素来血虚肝郁,前是风火痰热,你在开方治风火痰热时,要照顾到血虚肝郁方面。
也就是说,在治风火痰热时不可以过凉,也不可以过于祛风,忘了病人是血虚之体。因为病人体质是血虚肝郁,不能多散风、多清热。
岐黄小广告
千古养血名方:玉灵膏,蒸过100次后吃了不上火、不甜腻,补血益气、安神改善睡眠、益脾胃,适合女性气血虚、月经偏少、蹲下起来头晕、睡不好烦躁,面色萎黄、嘴唇苍白无血色、精力不济、脾胃虚弱;玉灵膏补足正气、阴血,可以使得面色红润、气色好、精力充沛。
先父经常说:看脉必看出五个脉才能诊断清楚,不是一个什么脉就诊什么病、就用什么药。
诊脉是不是都必须诊出五个脉才算诊断清楚?
不然,就是诊出五个脉来,也只能是比较清楚,一定还要望舌、观色、看形体、问病情及治疗经过,才能初步诊出病机,决定治疗方案,再通过试验治疗,才能进一步决定出确诊与否。
不然不是科学的,也不可能将病治好。
我们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诊脉达到理想的要求是比较难的,但我们可以结合望、闻、问诊进行分析,不断积累经验。
“诊脉完全依赖医生指端感觉的灵敏度,要掌握切脉的技术,必须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经常作切脉的锻炼,以保准字。”
这是先父生前常常讲述的话,要达到指下清楚,判断准确确实要下一定工夫。
诊脉必须五十动以上,才能诊出有病之脉,张仲景曾说过:“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
说明了诊脉需有五十动的时间,才能辨出几种脉形,辨出主脉兼脉,在诊清病情的基础上才能立法、处方,这是我们临床医生必须遵守的。
先父根椐他的经验认为:测脉定位当以浮、中、按、沉四部来分,以更好地定表、里,定功能与实质。
以浮部定表分,中以定偏里,按是属里,沉则为深层极里。也可以说浮脉主表、沉脉主里,中与按皆为半表半里。温病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可以用浮中按沉来划分。
总之,浮、中主功能方面疾病,而按与沉主实质性的疾病。又如新病与久病,气病与血病,外感与内伤等,都能用浮中按沉四部辨别清楚。
下面谈谈浮中与按沉的取脉方法:
1. 浮部的取脉法
医生用指轻轻地按在病人桡骨动脉皮肤上,浮位表示病机在表分,如伤寒病人初起病在太阳,温病则为病在卫分,或为在肺与皮毛。
当然,浮只表示病在表位,要想全面了解病因、病机,还要看兼脉的情况,如浮滑主风痰,浮数主风热等。
若想进一步测虚实、寒热、表里、气血,或停痰、停饮、郁热、血瘀等,就必须检査其它兼脉,不然就难以详细确诊病位与病机。
2. 中部的取脉法
是从浮位加小力,诊于皮肤之下即是中部。如浮位用三菽之力,(菽:豆也),中部即是六菽之力,表示病在气分,或定为病在肌肉,或在胃。
伤寒病是标志邪从表入里,主胃,主阳明;温病则明显属气分;在一般杂病中,即称它为在肺胃之间。
总之,凡脉来明显在“浮”与“中”位者,多主功能性疾病,属阳,属气分。若再加力而入“按”部位,这说明邪已入营、入血了。
3. 按部的取脉法
医生切脉,从浮、中再加重力量(九菽之力),按在肌肉部分,反映邪在里之病,如《伤寒论》的太阴证,温病的营分证,杂病则主肝、主筋膜之间的病变。
凡脉在按部出现则说明病已入里,主营分、主阴。
4. 沉部的取脉法
从按部加重用十二菽之力向下切脉,已按至筋骨,表示病已深入,主下焦、主肾、主命门。
如《伤寒论》病在少明、厥阴。少阴病以沉细为代表脉,而厥阴病多以沉弦为代表脉。
在温病则表示邪入血分。在杂病中说明病延日久,邪已深入,当细致审证治疗。如病人脉象见于按沉,主实质性疾病,也说明了疾病的实质性问题。
论脉已谈了三讲,自己这些年来体会,尤其是近二十年来自己的看法:诊脉不能简单、机械,必须分清浮、中、按、沉四部,上面的浮中两部反映功能方面的疾病;下面的按、沉两部才反映疾病实质的病变。
正象舌苔与舌质的关系一样。凡属舌苔变化多端,归根结底是反映功能方面的问题;舌质的变化虽少,但万变不离其宗,都说明本质的情况。
所谓功能方面的病变,是指在表位、浅层,卫分、气分阶段,如气郁不舒、木土不和、肝郁气滞,停痰、停饮,胃肠消化欠佳等所导致的疾病。用疏调解郁即可改善这些功能性疾病。
所谓本质性病变,是指本质阳虚、命门火衰或阴虚阳亢等,或病在营分、血分以及陈痰久郁阻于络脉,癥瘕、积聚、肿瘤等一类疾病。
另外,久病邪深入于肝肾,下元久虚,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用滋补、培元等方法者,皆可以认为是本质性疾病。
岐黄小广告
很多人身体精气神不足,产生各种虚症的症状:常腰困腿软、阳痿、足跟痛、头晕耳鸣、脱发齿摇、宫寒不孕、全身乏力、极易疲乏、没精神、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少语、常常怕冷(尤其四肢手足)。这款鹿桂膏采用名贵鹿茸熬制的鹿角胶,特别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再配合采用名贵中药材:肉桂、熟地黄、牛膝、淮山、酒萸肉、菟丝子、枸杞、当归、杜仲,针对以上情况具有良好的阴阳双补功能!特别适合广大阳虚精虚的男士女士!
临床诊脉所见,浮中与按沉所得脉象往往有迥然不同者,一般来说,浮中见其标象,按沉得其本质,若诊脉能辨别浮中与按沉之异,则病之表里、寒热、虚实,纵其错综复杂,亦必无遁矣。
古之名医多重视沉取至骨以察其真。如朱丹溪《涩脉论》云之:
涩之见固多虚寒,亦有痼热为病者,医于指下见有不足之气象,便以为虛,或以为寒,孟浪与药,无非热外,轻病必重,重病为死者多矣,何者?
人之所藉以为生者,血与气也,或因忧郁,或因厚味,或因无汗,或因补剂,气腾血沸,清化为浊,老痰宿饮,胶固杂揉,脉道阻塞,不能自行,亦见涩状,若査取至骨,来似有力,且数,以意参之于证,验之形气,但有热证,当作痼热可也。
涩缘血少或亡精,因多虚寒,然按之至骨反有力且数,以此而知其断非虚寒可比,此乃老痰瘀血,阻塞脉道使然,郁久化热,深伏于里,故曰痼热,言其深且久也。
若不沉取骨至,何以辨此痼热之证哉?此前贤诊脉之精髄所在也。
绍琴幼承庭训,及长,历随数名医临诊,每叹诸师诊脉之精湛,迄今潜心研讨五十年,悟得诊脉必分浮、中、按、沉四部,浮中为标,按沉主本。
若二部之脉不同,则必参舌,色、证,以辨其真假、主次、缓急,以定其何者宜先治,何者当后医,何者须兼顾,何者可独行。脉象一明,治则随之,有如成竹在胸,定可稳操胜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