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山水卷》之刘思东

刊首语

本专栏从9月5日起,刊发李人毅撰写的,由天津杨柳青画社于近日出版的《中国当代画家研究·山水卷》中所收录的30位画家。本书所收录的画家,无论是大师还是发展中的画家,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是:黄宾虹、孙恩同、谢欣、周韶华、梁世雄、于志学、王中才、姚伯齐、吕德品、牟成、杨阳、李传新、朱道平、王福增、张松、王有民、孔凡智、周鼎、王慧智、邱汉桥、丁杰、许自敬、胡刚、张英才、陈迎平、刘思东、张辉、匡伟光、陈玉莲、黄仕强。(以年庚为序)

本书一经面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目前正在热销中。现为方便更多微友的阅读,每天刊载一位《山水卷》中所收录的画家。敬请关注!

刘思东

刘思东

刘思东,笔名:刘诗东。现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关画院副院长,广州书画名家艺术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泰王国曼谷画院副院长等职。

作品十余次参加全国美术展及省市大展,并多次获得大奖。且在广东、湖南等地多次举办个展。出版有《刘诗东作品集》《刘诗东画选》《刘诗东山水画小品集》《走进画家----刘思东》《赏心—刘思东山水精品选》《花家地——刘诗东山水画小品集》等十余部。

刘思东:彰显现代与传统融汇的人文内涵

文/李人毅

刘思东在丹青追求中,荡起了双浆,在艺海中迎风进发,采撷着,收获着。

这双桨的合力使得他在山水和花鸟两个领域都结满了艺术硕果。

艺海中泛舟的刘思东是个好水手。他的作品给我们最强烈的印象,是画家游刃有余地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畅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世界。

《院落云烟》/刘思东

一、“三远”使他的作品跳出传统巢臼

扎实的基本功,使他有了过硬的本事。

画家从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学术内涵的领悟,到技法的掌握和运用上已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时,画家又将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兼收并蓄地为我所用,这使他向前开拓有了足够的底气。

画家刘思东将“不甘于”传统中国画现状的忧思,化作一种以使命感为润滑剂的动力,开始了新的探索。进而成功地构建起中国山水画新的表现空间。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及现代与传统的交汇中开辟了一条新路,并在写实和写意两个方面辩证地验证着自己艺术成果的可塑性。

刘思东的山水画成名作见诸与各艺术媒体,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这感觉是由旧翻新而来的:山还是那座山,可技法没变,是由传统笔法书写而成的;水还是那泓水,也是用国粹笔墨搭建出来的;岭也是那道岭,却充溢着墨韵和笔情。但是,较之我们所常见的山水画却多了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境地。

刘思东的“三远”,使他的作品跳出了传统的巢臼,走向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刘思东的“三远”使他成功地引进了西方现代构成和抽象表现手法,这又使某些空泛的形式附着了诸多的本民族的精神元素,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拉动起来,合成一体地运用在他的画作中。

《暖日轻烟》/刘思东

二、把形式感推向极致

刘思东的山水画呈现两种不同样式,一是以厚重、重迭为主要基调的浓密山水。这种浓密的画面承载着“复方”文化气息,浓重得似乎要胀出画外来;这种浓密是由诸多笔墨语言来造型的,密得高度拥挤,以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这整体浓密中又互见通透。这是在平远、高远、深远总体基调上的疏密关系,非厚实的基本功和文化积淀所不能达到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境地。

在对一种风格的追求中,画家把形式感推向了极致。

这是胆识,也是自信。

可关键在于刘思东能打进去又能走出来。

他的另一种山水模式就是简约式的平远、高远、深远,同样充满了艺术魅力。画面上那似乎朝着向心力生长的树木、山川、村舍,充满着动感,给作品披上一层神秘的缦纱,进而使画家的艺术探索,再上高格。

刘思东的艺海双桨,划出了新的学术内涵,延伸了古人写境和造境两大境界,而呈现出三种境界——写境、造境、梦境。

写境是忠实生活,为造化传神;造境是转化生活,写心中丘壑;梦境是幻化了胸中的景象,走向富于理想追求的精神层面了。

从“三远”的营造,到“三境”的追求,使画意内敛、淡雅的审美情趣不再是艺术追求所诉达的终极目标,而是把悠远的联想和高古、时尚组合后的分解与脱变,进而形成了朦胧和梦幻般的精神向往,这必然有着更个性化的艺术面貌,从而辐射出激越的全新的审美快感。这就是画家给予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人们,与之相映的律动及富有时尚节拍的艺术享受,这是与传统文化有血脉关联的艺术形态所带来的新颖的艺术风格。

《林壑禅心》/刘思东

三、彰显了现代与传统融汇的新的人文内涵

画家刘思东的花鸟画也是充满着个性特征的展现。

他作品的主要元素是民族的。

从内容到技法是对传统的继承,可他却将传统文化符号拆解、打乱后,用西方现代流行的构成和组合方式,重新架构起来。在重叠交错中,使点、线、面与浓、淡、干、湿各尽其妙地相互作用,在对立统一中产生和谐美。

这在他的牡丹画作中,即可找到印证,我们从画家的作品中感受到他艺海双桨的张力。

拆解、分裂的过程,也许是画家迫使自我涅槃的一个痛苦的选择过程,但重组的画面所呈现出的那灵动的梦幻般的感觉,那绚烂得令人迷离的视觉感受,更有释去重负般的愉悦。这种愉悦不是古人和传统文化的重新给予,也不是西方文明带来的文化冲击,而是高级勾兑师献给受众的精神大餐。是画家通过个性追求,使作品凸显特有的学术特色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彰显了现代与传统融汇的新的人文内涵。

应该指出的是,刘思东的作品中精神容量和技术涵量,以及作品与艺术家经历师承的关系等具体的分析研讨,有很多可扩展的课题。希望能够在引起文艺评论的关注的同时,能够更多地看到画家本身的总结和回顾。

这因为,艺术园地在收获季节里,渴望理论果实更丰硕饱满。(本文发表于2008年127期《中国书画艺术报》)

《风骨彩蝶》/刘思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