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浑沌】 “死” 了

今天看了庄子的一篇寓言《浑沌之死》,原文及翻译如下:
选自《庄子·应帝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译文)
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和忽常常一起在浑沌的居地相遇,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倏与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情,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呼吸,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 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这浑沌真是命苦,原本好好的,给这两位老友一报恩,给报死了。
哈哈,庄子智慧高远,写这些当然不是为了逗我一乐。
对于我们这些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唯恐【开窍】太晚,输在起跑线上的各位,一定想不通,这浑沌咋就因为开窍而死了呢?再说了,他若没有七窍,是用什么感知这个世界的呢?
“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
“不要以为你听到的就是你听到的”
.......
“千万不要以为,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类似上面这样的话,我们没少听过,有的人还一定经历过吧。浑沌认识这个世界(或者说他根本不需要认识这个世界),靠的不是外在的七窍,他的心何止七窍,这颗通体透亮玲珑心,明明白白。
(嘉嘉的左手涂字)

说来巧了,昨晚在跟朋友聊天时,我还特地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把你的那些惯性思维挪开,把你的那些顺理成章挪开,回到一个浑沌的状态,那里没有结论,没有评判,没有方向,没有好坏,没有得失,没有应该或者不应该...... ”
对于认识世界,我们要么过分地相信自己的感官,号称眼见为实,要么过分地依赖头脑里的记忆,对于感知的对象包括自己的感受,习惯性浮皮潦草地在头脑里找个接近的、或自认为合理的柜子,放进去,关上,便认为自己认识了这个人,这个事、物,进而认识了这个世界。
总有一天,不用 “开窍”,你宝贵的【浑沌】也因用尽废退而“死”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