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人物闵子骞
温馨提示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閔”,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閔氏家族文化”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闵氏宗亲交流。共同传播閔氏文化!
闵子骞
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以孝闻名。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子闵子骞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公元前518年,他投师孔子门下,开始了从学先圣的生涯,除短暂出任费宰外,一直追随孔子求学。公元前500年,孔子为中都宰,闵损受孔子的劝说,出任费宰,临行前询问治国之策,孔子以六辔教之。闵损行仁政,施德治,大展治国之才,当政虽短,但费邑政通人和,物阜民丰。公元前489年,楚欲聘孔子,楚众大夫恐楚重用孔子,遂发兵而围之,粮尽,闵损、子贡请救兵方脱险。
闵损幼年丧母,一度受继母虐待,生活很苦。成人之后,父亲故世,正守丧三年未满时,国家又遇战事,便应征从军。艰辛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经历,使闵损深深体味到世事不易,逐渐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时,他很少讲话,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有一次,鲁国要役使民众翻修仓库,闵损说,修理一下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大翻修呢?孔子得知此事,感慨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在跟随孔子学习过程中,闵损也处处表现出成熟和世故来。他不仅勤奋刻苦,而且与颜回相似,十分恭谨敬师。他有机会常伴孔子左右,从来都是“訚訚如也”,始终保持恭敬正直的姿态、做法,仅此一点,就深得孔子及同门学子的称誉和信赖。
作为孔门重要弟子,闵损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观念,同时,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与社会地位,使他在实践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富有特点的思想、行为方式。在孔子门生中,闵损守身自爱,德行突出“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闵损是孔子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做官的人。有一个时期,晋国、楚国想以高官厚禄,诱使闵损去干有损仁德的事,被他断然拒绝。此事一时间被传为美谈。孔子后来在总结其得意门生的特长时,曾将他与以德行名世的颜渊相提并论,说:“德行:颜渊、闵子蹇、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先进》)。这表明,在孔子看来,他的道德修养是很高的。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德行科)之一。闵损在修身养性中,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日益减少,当“出见羽盖龙旗,旃裘相随”时,也就“视之如坛土矣”(《韩诗外传》卷二)。闵损的思想品行,对后世有过许多影响,而以“孝行”最大。唐代的《初学记》卷十七中说:“闵损与曾参,门徒中最有孝称,今言孝,莫不本之曾、闵”。正因为如此,历代王朝在提倡忠孝、维护社会伦理秩序时,总是把闵损的地位抬得很高。东汉明帝十五年东巡狩,就曾在祭祀孔子的同时,祭祀过闵损等孔门弟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闵损被追赠为“费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追赠为“琅琊公”。不久,又改为“费公”。有关他的孝行的故事,至今在民间还有流传。此外,闵子骞为寡言稳重,一旦开口语出中肯。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历代帝王因闵子骞的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闵子祠始建于唐朝中期。公元1699年大闵村闵子第65代孙闵衍籀被(清)康熙帝认定为闵子嫡长裔孙并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之后,祠堂扩建,修复大殿、正大门、石牌坊。后又增建东西配殿。1725年8月(清)雍正帝为祠堂颁赐“门宗孝行”、“躬行至孝”匾额。“文革”期间,大殿、前门破毁,匾额遗失,仅存部分古石碑。
进入21世纪,族众相约重建,以传祖德。全县闵氏宗亲及大闵村捐资80余万元,省市县乡投资130余万元,历时10年,终成大功。前为广场,面积1000平米,系增建;中为山门,配以电脑等设施,为重建;新构大殿,长17.5米,宽11米,高9.8米,增建月台,故于原址后撤5米;新塑闵子神像,冕九旒,服九章并执圭,系据宋徽宗崇宁五年崇祀规格并参考曲阜大成殿闵子塑像制成。修复东西配殿,东殿陈列闵子孝行事迹图,西殿展示圣门12哲画像。全祠结构完整,典雅庄重,既是闵氏朝拜先贤、祭祀祖先的场所,又是弘扬传统文化,共敦孝贤之风的载体与平台。
人物评价
闵子骞有没有被人家说闲话,和孝或不孝,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可能在外面一本正经,言行都十分慎重,回家后使父母生气,令父母伤心,外人也未必知晓。没有人非议他的父母兄弟,为什么凸显出闵子骞的孝心呢?因为他并没有盲目地听从父母兄弟的话,以致做错事而连累了父母兄弟,受到他人的异议。儒家说孝,只有说孝心、孝道、孝行,并没有说孝顺。因为加上一个顺字,很容易引起凡事都应该顺从的误解。事实上合理的当然要顺,若是不合理的,就不能顺从。盲目顺从,把责任推给父母兄弟,当然是不孝。
团结世界闵氏宗亲 凝聚中华闵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