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简史
有关棉花的知识从印度向东传遍亚洲,特别是传入中国。尽管中国最终会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棉花和棉纺织品生产国之一,而且今天仍然是棉花产业的中心,但棉花并不是中国的本地作物。事实上,汉字中的“棉”一词是从梵语和其他印度语言中借来的。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人已经知道了棉花,但在以后的1000年里,棉花并没有传播到最初引进棉花的西南边疆以外的地方。
在元朝(1271—1368)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在那些年里,棉花事实上取代了苎麻。苎麻曾和丝绸一样,传统上是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到1433年,中国的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使得政府可以给士兵和官员提供衣物。我们将会看到,棉花作物与赋税之间的关联,是政治当局对棉花产业产生兴趣的诸多例证之一。在开疆辟土的明朝(1368—1644),棉花生产扩散到了中国的新征服的土地上。到明朝末年,估计中国每年生产大约2000万包棉布。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了: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北方运来的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这类跨区域的贸易非常繁荣,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一倍达到4亿人口时,中国的棉花产业也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1750年,中国的棉花产量约15亿磅,大致相当于美国内战前10年美国棉花产量的总和。
棉花工业化进入中国的时间比美国、日本、印度或巴西晚。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缺乏棉花制造经验、难以获得原棉、缺乏市场或资本,或无法获得现代制造技术。我们知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大的棉花生产复合体之一,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农民才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种植者,而且几乎所有棉花都在国内制成纱线和布料。相应地,棉花纺织是中国最重要的生产活动。
尽管棉花工业化有这样理想的先决条件,机械化只是在19世纪末才开始。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充满活力的传统棉花制造业使工业化变得更加困难。就像19世纪以前的大部分棉花地带一样,中国农村的数百万农民生产棉花供自己或附近的市场使用,没有什么压力去做别的事情。直到19世纪中叶,有45%的农户生产棉布。此外,西方帝国主义开始对中国的条约口岸施加压力,在19世纪下半叶用棉纱和棉布淹没了中国。
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营。起初,这个行业发展缓慢。到1896年,全国只有12家工厂,拥有41.2万支纱锭。20年后,这一数字上升到31家工厂,纱锭略多于100万支。接下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它对中国棉花产业化起到了类似于拿破仑战争125年前对欧洲大陆所产生的那样的作用,对整个亚洲棉花业也是如此。它所造成的保护主义影响创造了一个工厂建设热潮,到1925年,全国有118家工厂,配备有300多万支纱锭,雇用了252031名工人,其中一半集中在上海。1914年以后中国棉花生产的增长确实是世界上最快的。从全球来看,1913年到1931年间,锭子数量增长了14%,但在中国,锭子数量激增了29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20倍。以1913年为基准年,到1931年,中国的锭子数增加到397%,日本增加到313%,印度增加到150%,美国增加到106%,而俄国下降为99%,英国下降到99%,德国下降到97%。机械化织机的情况也是如此,1913年至1925年间,中国的机械织机数量增加到了3倍多,日本增加到了近3倍,但英国略有下降。
到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棉纱制造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到1925年,中国棉花出口量超过了进口量。1937年,中国在棉纱和棉纺织品上再一次自给自足:1875年,中国98.1%的纱线仍然是手工纺纱的,但到1931年,只有16.3%的纱线是手工纺纱的,而几乎所有的纱线都来自国内工厂。棉花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作家施宗树说:“上海正在迅速成为远东的曼彻斯特。”
在共产主义的中国和独立的印度,国家计划官员设想了经济增长和制造业的大规模扩张;产量会猛增。在中国,种子、化肥和农产补给品价格低廉,农业信贷丰厚,加之鼓励在国有土地上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并对高产棉花品种实行优惠待遇,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棉花制造业也开始腾飞,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了65.6万吨棉线,比前几十年有了显著增长,但仍大幅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而到195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棉纱生产国,产量是英国的2.5倍。1983年,有327万吨棉产品从大型国有棉纺织厂流出。2008年,中国的种植出130万吨棉花,占世界棉花总量的5%。
随着制造业的转移,种植中心也随之转移。1860年,美国几乎垄断了棉花出口,而今天,全世界只有14%的棉花是在北美种植的。中国和印度居于前列,每年生产3400万包棉花和2600万包棉花,而美国为1700万包。自1920年以来,全球产量增加了7倍,棉花种植对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和西非国家的经济变得极为重要。
随着欧洲和北美游客注视着棉花帝国的残余,以及从福尔里弗到奥尔德姆的社区和工人与后工业破坏的后果作斗争的同时,数百万工人涌入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纺织厂,而非洲、亚洲和美洲还有数百万农民在种植棉花。多亏了他们的努力,今天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服装中,大约98%是在国外生产的。仅中国就为美国提供了40%的服装,其次是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洪都拉斯、柬埔寨、墨西哥、印度、萨尔瓦多和巴基斯坦。织物和纱线不再主要来自英国,甚至也不再来自美国南方,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纺织了全球大部分棉花。今天,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和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纽约纺织公司欧拉公司(Olah Inc.)的董事总经理说:“中国的工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有如此大的份额,坦白地说,全球工业在向中国倾斜。”此外,你身上的衬衫完全由棉花制成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合成纤维的生产开始超过棉纺织业的生产。今天,每年大约生产5200万吨的石油基合成纤维,用来制作你可能正在穿着的仿羊毛夹克,其数量几乎是全球棉花数量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