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蛮高
伟大作家的使命是,告诉我们应该为哪些事生气,应该为哪些事喜悦。
1857年7月7日,在琉森一家头等阔人下榻的瑞士旅馆门前,有一个流浪乞食的歌手,曾唱歌弹琴大半小时之久。约有一百位人士听他演唱。歌手曾三次求大家给他一点东西。没有一个人肯给他任何东西,甚至有许多人还嘲笑他。歌手只好走了。
托尔斯泰为此而感到揪心地痛苦。他追上那个歌手,和他谈话,了解他的身世,跟他一起喝葡萄酒。就在托尔斯泰和不幸的流浪歌手喝酒谈话时,那些阔绅士、太太们并没有忘记对穷人表示轻蔑和嘲笑,这种轻蔑和嘲笑甚至移到托尔斯泰身上,因为托尔斯泰在和那么一个流浪歌手打交道,居然同情他,和他一起喝葡萄酒。
今年是2003年。一对在上海工作的美国夫妇和一位下肢残疾的中国乞讨者交上了朋友。美国夫妇男的叫M att ,女的叫 Ella 。乞讨者的名字是马维华。自从他们成了朋友,马维华就每星期到M att 家洗一次澡,换上M att 夫妇给他买的衣服。后来,M att 夫妇干脆给了马维华一套钥匙,让他住进家里。本来是很温馨的一个故事,但结局却让人唏嘘:M att 夫妇最终迫于邻居的压力,只好让马维华搬出去。
“这幢楼里居住的人层次都蛮高的,突然来了这么一个人,感到很不放心。”居委会主任说。M att 夫妇对邻居们的意见并非一无所知,“物业公司曾经打过电话到我公司了解这件事,但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我带什么样的朋友回家与别人无关。”M att 说。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我们居住在上海,我们应该尊重这里的文化,所以我们让马维华搬走了。”
这则新闻让我感慨的有两句话。一句是居委会主任说的“这幢楼里居住的人层次都蛮高的”,另一句是M att 说的“我们应该尊重这里的文化”。“层次蛮高的”? 层次蛮低的。有这么多人的思想水平都还比不上1857年时的托尔斯泰,真让人难过。更让人难过的是,有些外国朋友认为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我很想告诉M att 先生:“不,我们的文化不是这样的!”但似乎有些底气不足。
小编注:此文刊发于2003年9月18日《检察日报》书里书外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