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有故事的河,不是长江和黄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的它
在山河锦绣,百川清明的中华大地上,有这样一条河,她虽不及黄河的气势磅礴、惊涛骇浪,也不似长江的波澜壮阔、源远流长,但是她是中华文明的扉页,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是自古兵家要冲之地,她记录着整个华夏民族荡气回肠的历史,讲述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成长的故事,说她是中国历史最有故事的一条河,一点都不为过。她就是淮河!
提到淮河,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那个自古就被无数文人骚客反复吟唱的十里秦淮——秦淮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淮河在长江以北,而秦淮河是长江的南岸支流,二者其实并无关联。这里说的淮河,就是古语“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中的“淮河”,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史上和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的“淮水”。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豫皖苏三省,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山东五省,宋以前由淮阴入黄海,后来由于“黄河夺淮”等原因,淮河改由洪泽湖进入长江。淮河总长千余公里,但总落差仅两百余米,是七大江河中落差最小的。缓流速慢的河水,浸润着两岸的土地,整个淮河流域,水利丰盛,地势又平坦,旱涝保收,所以过去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说。虽然过去多灾多难,但淮河却包容着无数激动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早在三千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中就有“淮”字出现,“淮水”也流传在我国最早的诗集中。传说淮河源头桐柏山,就是盘古开天辟地后造化万物的地方。加上古代人们对自然的信仰与崇拜,淮河也被尊为“四渎”之一。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扉页,从洪荒时代两河流域在中华大地上最先萌生出人类文明时开始,从炎黄部落一统中原后黄河文化强势南下开始,从大禹在淮河中游第一次涂山大会诸侯建立夏王朝开始,淮河流域从那时起就已经出现了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可以说几乎是与两河流域同一时期跨入文明的门槛。
经历了夏、商、周近1800年的融合发展,华夏文明逐渐成型,而滚滚不息的淮河也成为中国社会与中华文明向前推进的巨大动力。作为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淮河是中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一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早在公元前531年,就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一南北差异一说。
有差异自然就有斗争,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竞相绽放,“百家争鸣”的思想交锋在淮河流域达到鼎盛,包括先秦七子在内的一大批思想家也活动于此,可以说淮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摇篮。不仅思想上斗争激烈,行动上更是激烈。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200余次战役,发生在淮河流域的就要占去1/4,像长勺之战、城濮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靖难之战等等,当然也出现了无数华夏英雄代表人物,如陈胜、吴广、项羽、刘邦、曹操、朱元璋、宋江、管仲、张良、萧何、韩信、范增……
在没有水患和战乱的年代,淮河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就了一片地域辽阔、水土肥厚、气候温润、四季分明的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当你记录下淮河点点滴滴的同时,也就相当于看遍了华夏民族的起起落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