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奇怪的病是怎么来的?——病要怎么走!
有些奇怪的病是怎么来的?——病要怎么走!
编辑/搁浅
前面两篇写到了病的急缓程度的治疗,现在介绍一下有些即便按法则仍然治不好,以及一些病进入了脏腑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有个朋友(@清源)给我留言:针灸左病医右或右病医左,难道没有结构性的解释吗?人体或脉络或精气有一个中心点吗?或者说人体有虚拟的对称性吗?
她在第一篇文章的后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她提的问题很棒,这也是我一直想弄明白的地方。
黄帝也不明白,所以问了他的老师岐伯,岐伯这样回答:
左侧经脉气血旺盛表示右侧有病,右侧经脉气血旺盛表示左侧有病。(这是答案。)
有时候左侧痛还没有好,右侧经脉也病了,一旦如此就必须采用巨刺法,必须在主经脉上取穴,不在络脉上取穴。(这是另外一种针法,我们暂时不讨论)
我自己斗胆用现代的知识阐释分析一下岐伯的意思:
首先分析急症:
右侧有病表示右侧的气血衰弱了,靠着右侧的气血根本不足以把病邪赶出去,这时候针灸左侧的穴位,实则泻之,这样左侧的气血就会分散掉一部分,比如开始是100,通过穴位的调配,剩下了60,那么那40去哪里了?去帮助右侧的气血和病邪打仗去了,这时候病邪腹背受敌,病邪就散掉了。
解释完了,因为正好说的这个实证虚症的问题,我就再试着解释一下虚症的问题,这就是病已经从络脉进入了经脉了。虽然有点跑题,但是原理是一样的。
分析缓症(虚症):
右侧有病表示右侧的气血衰弱了,但是这时候病邪也没有劲了,跟打仗似的,互相僵持着,虚则补其母,左侧的气血是旺盛的,补左侧的母穴,会调动左侧的这个气血直接补充过去,怎么调动的这些气血,这些气血是怎么来的?(很多人补母穴的时候会有发热的感觉),就是涉及到络脉了,络脉里有很多备用的储存的气血,这些被母穴调动了起来,全部补充进来这条经络,因为左侧的气血是旺盛的,这些被调动起来的气血不得不进入右侧的经脉中,于是右侧的气血就旺盛起来,这样就把这个病邪打跑了。
解释完毕!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样治疗了,病还好不了,怎么办?
病能进来也能出去,如果病找不到出路,就需要帮他们找一条出路,怎么找呢?
15 牙痛和耳聋
这个是举例说明,我想黄帝一定是问他的老师如果还好不了怎么办?老师就如是说:
凡是痛点的位置,要先观察在那条经脉上(看看是否在树干上)没有在主要的经脉上,一定在络脉上(树枝上)这时候必须要用这种针刺的方法,即缪刺法。但是如果不能完全恢复,还是要结合一些其他的方法:
比如耳聋,突发的耳聋,可以刺激少商穴和商阳穴(至于为什么刺激这两个穴位,涉及到手阳明经的气血能量的分配问题,下次再详细说),如果不愈,要在耳朵前面找到压痛点放血(这样就相当于给病邪找了一条出路);
牙痛,针刺手足阳明不愈,需要在手阳明经入齿的地方放血(病邪就顺着这条路出来了),立愈!
16 病邪进了五脏
病邪进了五脏造成的病,引起了经脉疼痛,有时候痛有时候就不痛了,这时候要检查在何经上,这样才能顺藤摸瓜找到病是怎么样传进了五脏,这时候要在手足指甲之侧,仔细的寻找淤脉,再这个地方放血,隔一天放一次,如果一次不好,治疗5次一定会好。
(我想这样说黄帝可能也不明白,请老师举例说明。)
(1)牙痛
上牙和嘴唇寒痛,这时候要观察手脚,有淤血就放出来,还要在历兑穴和商阳穴上下针,立刻就会好。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少则一次,多则5次,必愈!
(2)尸厥(就是现在的植物人)
有的人昏迷,好像尸体一样,但是又没有死,这就是尸厥。现代我们叫植物人。
(我们看看古人对植物人的解释)
病邪如果居于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交汇处的络脉处时,因为这5条经脉都会入到耳朵中,通过耳朵向上络到左侧额入脑,如果这条经脉的络脉都气血不足了。就是使得人全身肌肉血脉跳动不止,出现了尸厥的症状。
治疗方法:
隐白穴→涌泉穴→历兑穴→少商穴→少府穴(双侧,按照顺序。)
针灸完了应该立刻就会苏醒过来。
如果不会苏醒,就用空管吹气入耳朵,用剃刀剃左侧额角方圆一寸的头发,用火烧成灰,用酒灌入口中,如果灌不进去就强力灌入(总之要想办法让患者喝进去),病人就会立刻醒过来。(黄帝内经这样治疗的,因为这类病人全部都进大医院了,我是没有机会接触过的,真希望大医院icu的那些医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只要是对病人有利的都可以试试,病人不但可以不用花那么多的费用,最主要的是很有可能可以醒过来,可以有尊严的活下去。)
总之,施针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先观察病在哪条经络上,用手指甲切穴再进针(因为会比较痛),在根据情况做补泄。
只要是病人有病,不在经脉上的,都采用缪刺法,另外只要看到皮表有淤血络,都要放出来,这些都是正确的针法!!
备注:有关对尸厥的针刺治疗的最后一个穴位,我参考了好几个版本的注释,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认为是大陵穴 有的认为是神门穴,有的认为是少府穴,因为对古文“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的理解不同。我个人从临床的针灸体会来看认为少府穴会更好一点,所以如果哪个朋友有看到比较权威的解释可以留言共享。
黄帝内经之缪刺论篇第六十三篇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
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
邪客于五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