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这栋楼在你的记忆河畔

淮南是一座因煤而兴起的新型城市。迄今为止,建市历史已有68年。68年的时间,有足够的机会拓展一条记忆之河。今天,我要写的这栋楼,就在淮南,就在你的记忆河畔。

三月的淮南,麦浪翻滚,青青的颜色苍翠了路人的眼睛。当三月的晚风遇见了阴雨天气,它就会用湿冷撩动人的花衣,还会用寒意来笼罩这栋记忆河畔的小楼。说是小楼其实不小,它属于复式别墅,位于九龙岗西矿废弃的南宿舍住宅区的西南端。在江淮三月氤氲的天气里,它茕茕孤立。

记忆不仅在个人的生存中有一定作用,在城市的发展过程里也有着重大意义。记忆是人们的心理在时间上的延续,记忆更能把一座城市前后经历的事件联系起来,形成为一段有机统一的整体,以资后人借鉴。

当然,记忆通常需要借助于某个实物才能复活,比如我眼前的这栋小楼。看到它之后,你的记忆之河可能会波涛汹涌,它会让你的脑际浮现出过去岁月的丝丝峥嵘。

这座复式别墅由前后两栋组成,可以把它看做是两家。在它东面的麦田里,据说还曾经有过三座别墅,加起来就是八家,也就是当地老人常说的“八大家”。

听说最初居住在这八大家里的全是日本人,再说准确一点,就是掠夺九龙岗煤炭资源的日本人。为什么不说是侵华日军呢?因为日军是武装侵略,他们属于武装侵略后进驻的专伺掠夺矿产财富的技术人员。

1938年6月4号,也就是端午节后的第三天,九龙岗矿区沦陷。1939年,日本“兴亚在华联络部”与汪精卫的伪政府一起商办九龙岗矿,组成伪淮南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总部设在上海,由日军军部钳制。

我眼前的这栋复式别墅,就是伪淮南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产物之一,建于1941年的春天。它撑起阳台的柱子是由砖头砌成的方形结构。阳台的外层建材已经脱落了一圈,可以看到阳台地板的外围是钢筋捆扎后浇筑的混凝土,这种建材在当时比较稀有。

这栋复式别墅的前楼,迎面的两间房屋全部朝阳。现在,如果走进这两间房屋,你会看到它只剩下空空的房腔,还有斑驳一片的墙。

来到东面的房间,迎面而来的楼板相当突兀。它由粗大的圆木搭成,搭成楼板的圆木已经被人盗取了一部分。拆开后的楼板清楚地展示了内部的构造——圆木上面铺设的是承重的宽片木地板,下面订满一层细小的木片。可见,那时的森林覆盖率还很高。

三月季节里的这座小楼异常冷清诡异。突然的“哐当”一声,吓了我一跳。幸好与我同行的还有一位千纸鹤先生。原来是二层的那扇歪斜的木头窗户,被傍晚的冷风吹打的摇晃起来,撞击着窗框。哐当——哐当——这是一种唤醒记忆的声响……

那是一段怎样的记忆?中国矿工被压榨,工作和生活条件及其恶劣,生命朝不保夕。煤炭资源被大肆地掠夺性开采,沦陷区的中国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么,居住在高档别墅里的日本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估计也是如履薄冰,胆战心惊。因为南宿舍是九龙岗西矿中级人员居住的地方。不大的一片区域却密集地布设了六座两层高度的碉堡。我判断这些碉堡不仅仅是为了严密监控苦难的矿工们的暴动,更多的是为了防范中国守军的进攻,同时为了阻止当地土匪的靠近。据此可见敌我双方矛盾及其尖锐。

侵略者失道寡助的特性,注定他的日子只能是短暂的歌舞升平。

还有,与我同行的千纸鹤先生收藏了一封寄自九龙岗,邮票为中华民国邮政的日本人的信件,信纸多达六页。这份日本人的家书,日文誊写的清丽工整,能看出来是出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的手笔。这与复式别墅里居住着日籍矿长和高级监工的传说有些吻合。

这封家书的落款日期是昭和17年11月,也就是1942年11月,这与邮戳日期显示的11月互为佐证。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1939年,它拟定了两个作战计划,分别为“北上”和“南下”。“北上”就是窥觑苏联的丰富资源,向苏蒙联军发动了战略进攻,结果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然后,日军开始掉头“南下”,于1941年12月偷袭美军的珍珠港,发动了旨在掠夺石油资源的太平洋战争,又以失败告终。所以,日本企图牢牢攥紧在九龙岗已经撬取到的煤炭利益。

时值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年之际,日本战事吃紧,人员伤亡惨重。远在九龙岗的这位写信的日本人不知道有什么事情需要传书一封。我看最后一页的日文结束语好像是“母”字,也许这是儿子寄给母亲的家书。也许他想告诉母亲他思念家乡的亭亭白桦,悠悠碧空。也许他想询问母亲他的兄弟在战场上的生死情况。也许他想告诉母亲他想早日结束这种不得人心的掠夺行为。或者其他的什么……

民族,是指在文化、语言、历史、居住区域等方面和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因此,如果这群人以武力甚至血腥的手段侵占另一群人的区域,那就叫做侵略。那是反人类的残暴行为。

我不知道这位日本人居住在这座别墅里的时候,有没有把他因为侵略带来的忐忑不安告诉他的母亲。我只知道目前仅存的这栋残破的小楼早已人去楼空,正在灌满三月的春风。

1945年,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九龙岗矿的日籍人员仓皇逃离。在矿工们的保护下,留下了九龙岗西矿和南宿舍住宅区。

解放初期,九龙岗煤矿的职工还沿用着过去的称呼,分为“里工”和“外工”两类。里工就是管理人员,外工就是采掘运输的井下矿工。解放前就是西矿里工的孟子荣,好像在解放后担任大通矿矿长之前,也在这里居住过。还有后来担任矿务局党委副书记的池景武一家,同样在这里居住过。所以这栋小楼一直叫做矿长楼。

时事变幻,到了1953年,苏联专家来九龙岗支援建设,貌似也住在这里,所以这里又称做专家楼。我在千纸鹤先生那里看到一张1956年学生们合影的照片,为那群风华正茂的学生们做背景的也是这栋小楼。

记忆的作用,就是将怀旧的消极一面,变更为从记忆中的过去入手来平衡现有的生活。记忆可以再现并令人反思过去的事件或情景,并鼓励人们以正向的姿态去回顾过去的经历,以增加对现有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珍惜。

位于九龙岗南宿舍的这栋小楼,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激活记忆河流的一枚石子。在波光粼粼的河流里,倒映出了一幕幕过去的生活。这栋小楼一直与稀有的资源密切相关,一直没有成为普通人群消费的对象。它像特殊符号一样只能作为一堵摄影的背景墙。

现在,随着祖国的强大,和平与发展施惠于普通的中国人家,平凡人群的住宅富丽堂皇的恰似一座座宫殿。于是,这栋残存的小楼荒置在了那里,它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居住功能演变成了记忆功能。通过它,可以让以前的场景电石雷鸣一触即发。通过它,可以看到祖国的强盛之花已在三月开放到了天涯。

《淮南:这栋楼在你的记忆河畔》 2017.3.26

(

(作者:崔小红,民主建国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