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要的,未必是最好的

与霍金合著《时间简史》的蒙洛迪诺说,人做判断的时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了结论再去找证据。世界上科学家很少,那么大部分人大概就是跟律师一样的判断机制。因而每个人都更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我们不但不爱看,而且还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观念的证据。

互联网很可能加剧了律师机制的规模和效应。现在网上大多数提供信息的APP或搜索引擎会自动根据你的喜好为你提供信息。我相信气候学家对全球变暖的预测言过其实,我认为决不可以废除死刑,我使用苹果手机,我还要求豆浆必须是甜的、豆腐脑必须是咸的——在这些原则问题上我从来不跟人开玩笑。如果微博上有人发出违背我理念的言论怎么办?我会果断取消对他的关注。我们完全有权这么做,难道有人上微博是为了找气受吗?可是如果人人都只接收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甚至只跟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回音室效应。人们会把自己的观念当成唯一的标准,以此标准去衡量一切,这不怪他们,因为他们根本就听不到不同的声音。

乔布斯于1996年接受《连线》采访,对这个现象有一个非常好的评价:当你年轻的时候,你看着电视就会想,这里面一定有阴谋。电视台想把我们变傻。可是等你长大一点,你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电视台的业务就是人们想要什么就你给什么。这个想法更令人沮丧。阴谋论还算乐观的!至少你还有个坏人可以打,我们还可以革命!而现实是电视台只不过给我们想要的东西。

如果我们不想成为偏激、固执的人,就要刻意主动的去吸纳那些不同的声音,让这些新的信息去修正我们的观念,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那些不变的,且只能巩固我们已有观念的信息。

想要的,未必就是最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