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长江生态修复 3020尾中华鲟长江鲟成功放流凤凰网湖北
原标题:3020尾中华鲟长江鲟成功放流
荆州筹建中华鲟保护基地
3月28日,志愿者在长江荆州江段放流中华鲟。(视界网 黄志刚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胜、罗序文、通讯员吴金明、马骁)3月27日至29日,全国中华鲟保护联盟2020年度工作会议在荆州召开。3月28日,与会嘉宾在荆州沙市汽渡码头举行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由中华鲟保护与增殖放流中心提供的3020尾中华鲟、长江鲟被放流到长江母亲河中。
据专家介绍,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旗舰物种,当前中华鲟野外亲本数量仅存20余尾,2017年以来连续4年未发生自然繁殖,自然种群规模急剧减少。目前荆州辖区内保护有中华鲟一代人工种群1500尾左右,约占全国总数70%。
为补充恢复野外种群资源,助力长江生态修复,3月28日10时40分,由长江水产研究所提供的中华鲟、长江鲟子二代通过滑道游入长江。经公证人员现场清点,此次增殖放流的中华鲟子二代合计2020尾,长江鲟子二代共计1000尾。其中体长120至150厘米规格的中华鲟有20尾、体长30至35厘米规格的中华鲟2000尾,单体最大的中华鲟达到60斤。长江鲟子二代体长在60至80厘米之间。这批增殖放流的中华鲟和长江鲟,预计3个月后可回游到入海口,将有助于补充恢复中华鲟野外种群资源。
在当天的会议上,荆州市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省农业农村厅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支持荆州建设中华鲟保护基地,力争通过3年时间,在荆州建成高规格中华鲟驯养繁育、野外驯化、标准化放流、科普教育等基地,初步形成中华鲟有效保护新模式。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称,我国对中华鲟实施全面保护已有近40年,在立法管理、科学研究、种质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沿江各省共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近700万尾。1999年,农业农村部在我省荆州市建立中华鲟保护与增殖放流中心。至2020年,中心共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中华鲟大型巡游水池暨实验楼一座(名为“长江楼”),是目前国内外单体最大的鱼类养殖实验系统。
马毅透露,我国将加快落实中华鲟和长江鲟保护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以中华鲟、长江鲟等珍稀濒危物种为代表的物种保护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能力,加快恢复长江母亲河生机活力。
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