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谈谈欣赏国画
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等。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浙江杭州人。青年时代,活跃于杭州画坛,参加了西泠书画社、西泠印社等艺术团体。1938年,举家迁至上海,任新华艺专、上海美术专科聘为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展览部部长,上海美专国画系主任,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1956年,参与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工作。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有《唐云花鸟画集》、《唐云画集》、《革命纪念地写生选》等出版。
唐云 双马石山水图
唐云说:随意点笔,不知有我,而有我在, 是画之无上境界,然不可多得, 可遇而不可求,画之精微在此。
唐云 游鱼
唐云是不欢喜作“画语录”的人。他认为,“画语录”这样的作画经验谈都已被前人说完,特别是一部《苦瓜和尚画语录》,已经把画家的诸多体验,说尽了,说透了,无须别人再谈什么,而自己仅是一个喜爱画画、埋头画画的人。可即便这样,唐云先生仍是愿从普及国画艺术的角度,将自己多年的艺术经验分享给广大观众。今天的微信公众号就转载一篇唐云写生撰写的曾发表于《新闻日报》上的文章:《谈谈欣赏国画》
在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于上海美术馆开幕的那天,有位朋友问我,如何欣赏国画?这个问题要简短明了地介绍和答复,是深感困难的。
我忽然想到京剧,我认为国画的艺术表现方法,有些地方是和京剧极相同的。一个京剧演员,不但要苦修苦练到嗓子高亢而有力的唱功,同时要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对于身段动作和做功,要刻画入微,自然逼真。有了好的唱功,没有好的做功,或有做功而没有唱功,都不能算为一个好演员。还有锣鼓胡琴的配合,更使唱的声调,做的情节,衬托出来,成为一出好戏。一幅好的国画作品,是不会发出声浪的。但是用笔用墨的震荡波动、起伏轻重、深浅错杂、活泼明快,有断续、有连气、有曲折、有虚实、有轻灵、有沉郁、有泼辣、有精细、有豪放、有韵味,都有它一定的节奏。有一次苏联朋友扎木斯金到上海博物馆去参观,看到中国古代画的山水上的皴法和苔点,人物画的衣褶线条说是有微妙的音乐感。
笔墨的节奏,是完全为了要表现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一笔转动能够恰到好处表现了客观形象的精神实质,才是好手。如果单弄笔墨的节奏,不能表现真实内容,让观众看了不知是画什么,这就失了绘画的基本要求,比方京剧上要演一个黑旋风李逵,而演员表现神态性格,不是李逵,而像大刀关胜,台下的观众,一定会哄笑。国画也是如此。如果画劳动人民却像个书生,画鲜花像挤满灰尘要萎落的残花,画飞禽像身体很重飞不起来,画风景,到过这个风景区的观众,一点也看不出来......这些即使笔墨好,观众也不感兴趣。即是懂得笔墨的内行,也不会说是一幅好画。一出好戏,看了真像处在当时环境里一样;一幅好画,要真像身入画中,具有这样吸引人的魅力,才是高雅的艺术。
这次画展中陈列着齐白石先生所画的大虾子,他用很湿有力的淡墨笔触,很自然地画出一群肥大有趣的虾子,看起来好似很不费力,细看每只虾部位处理,都通过很精细的思考。绝淡的虾身上大胆地点染很浓的虾脑和眼睛,加上轻灵有劲的虾须,使一群虾子的精神更活跃起来。上面再加上一排浓浓的茹菇叶子,显得一群虾子很活泼地泳游在澄澈的溪流中,但是并没有画着半笔的水纹。王青芳的金鱼,也是不画水而鱼是在水中。这种表现方法在国画中还有山水画,有些不画天空、倒影;人物画有的不画细致背景,正和京剧上所要表现上马时只用马鞭一拂;敲门、上楼梯、跨门槛时只做姿势一样,不设背景实物,同样不妨害主题内容。这种表现方式,并不是现代创造出来的,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很长久时期逐渐把艺术提炼、简括明了而达到的成果,成为传统技法中之一。当然更有很多的民族绘画优良传统,需要继承和发扬,要靠作者的努力了。
此外,画画上的“题头”,把文学和艺术结合起来,也是我国绘画上的特点。自宋代苏东坡开始,盛于元代,明清继之,直到现代,有悠久的历史。如果“题头”内容好,书法好,墨色浓淡配合得调和,题在画面上的位置得体,使画面突出。正如京剧的锣鼓胡琴,视表现剧情的需要来配合、衬托一样。
唐云 拟写齐白石铁拐李像
以上我对国画传统技法上的欣赏,拿京剧来做个比方,不一定很恰当,同时也不能完全说得很清楚。不过我想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必须通过画家们多种多样的作品介绍。所以我们国画家们不断努力创作,经常有很多的作品与观众见面,来相互研究、相互提高,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
来源:上海中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