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门格只角(上)

等到我出生时,小东门虽然依然繁华,但只是更繁华的过去的影子。
记忆中,沿马路一家挨着一家的商店,阳光下熙熙攘攘的人流,但那一切不算什么,只不过是往日微弱的回声。
小东门的由来

(图:照片拍摄于小东门外的水道,左侧有一个水门,后面的城门就是“小东门”。图片取自本地研究老上海历史的著名网易博客“爱爱博客”。)

上海最早为了防倭寇,建有城墙,后来拆了,变成了两条马路。北边那半个圆是人民路,南边是中华路。
人民路、中华路接头处,是过去城墙的东门,现在的东门路西头,往东到十六铺,就是黄浦江了。东门路不长,也就是两三百米的样子。城墙没拆时候,这里的城门叫“宝带门”,俗称“小东门”。
(赵朴斋)呷一口茶,会账起身,径至咸瓜街中市,寻见永昌参店招牌……
《海上花列传》
在古代,水运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显而易见。所以,紧靠着十六铺的小东门,在上海开埠前,它的繁华怎么说都不过分——《海上花列传》虽是小说家言,但也不是作者凭空杜撰。

(图:清末民初的小东门。照片来自本地研究上海历史的著名网易博客,“爱爱博客”)

那时候,在十六铺一带的江边,有人形容是帆樯林立。沿江从十六铺到董家渡,则全部是码头和仓库。而短短的东门路,则是“店铺栉比,万商云集,百货山积,人马喧嚣,万头攒动,摩肩擦背”。
当年上海的夜生活,也就在集中在东门路,茶楼酒肆,纸醉金迷,一直要闹腾到半夜三更。有首上海竹枝词:“莺歌燕舞常三五,一城烟火半东南”。
“小东门”的布局
东门路北边。

一家蛮大的食品店、一家药店、一家鞋店和腌腊制品店、然后是第五百货商店,挨着百货店是德兴馆。再往东过了中山东路,则是十六铺渡口和十六铺客运码头。

东门路北边,紧挨着东门路是条小路,叫阳朔路。除了西头是小东门地段医院,整条路是菜场,东门路菜场。
外咸瓜街
最早的时候,外咸瓜街没有海鲜市场。旧货店斜对面,倒是有家柴爿店。
柴爿不是用来烧火的,是用来引火的。生炉子先用纸,点着了烧柴爿,再放煤饼。

(图:画家陈星平描绘的小东门复兴东路、外咸瓜街街口昔日的景观)

所谓柴爿,其实是木材边角料。而店里,一大堆柴爿用几块木板围着,人爬在里面,可以自己挑。
我热衷于干这个活,是因为运气好的时候,能够挑到一块形状跟长枪柄一模一样的柴爿。拿回家,再找一块长条形柴爿,钉几枚洋钉,就是一把长枪。
再说说东门路南边。

(图:明信片里记录下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小东门)

西头是家布店(协大祥?),边上是家大的烟纸店,说这家店大,是因为夏天在这家店买得到鲜啤。
那里有条小弄堂,小东门派出所就在小弄堂里。这条小弄堂到外咸瓜街,还有些小店。
外咸瓜街拐角,是家旧货商店,往东是家点心店,五金店,尽头是家新华书店。
东门路南边,紧挨东门路从东往西是条小弄堂:铁锚弄,铁锚弄到外咸瓜街就断了。
弄堂的东头是家浴室。
铁锚弄
铁锚弄,真是条小弄堂。

如果你是高个子,在那里横着躺下,还真没法把腿伸直。而我所以还记得这条弄堂的名字,不光是因为那里有个我常去浴室,还因为那里有个五金生产组。

在他们的废料堆里,我们经常能找到自行车车闸的一个零件。
一个圆弧L型的金属件,一端有小孔,再找根铁丝,把它连接起两个L型金属件,那就是一个小小的抓斗。只要吃得住力而不滑脱,就能吊起一些小东西来。
“小东门”的衣食住行

(图:连接县城和黄浦江的小东门,曾经热闹非凡)

啰嗦了这么一大堆,可能有些人已经明白,小东门对生活在附近的人的生活很重要。
家门口除了小的烟纸店、老虎灶和糟坊(或者叫油酱店),其他的一切,都需要跑到东门路去买。

(图: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东门)

夏天傍晚的时候,家里大人说去趟小东门,买一杯鲜啤酒。拿了钱,跑得飞快。在夏天,双手捧着冰凉的啤酒,这样的幸福无法形容。何况还可以偷着喝几口。
不过,要是那天需求量大,拿着竹壳子热水瓶去买,那就没什么好处了。要是发寒热,买冰砖也必须到小东门。当然,整条马路,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只是兜里没钱。
“登山电影院”

(图:这张照片里记录了布店的位置,就在照片的右侧。照片来自本地老上海论坛“弄堂”网友拍摄于1998年)

外咸瓜街通往中华路,弄口两边有一家布店,上面有家电影院,据说,过去整栋楼叫“福安游乐园”,后来,这里成了南市工人俱乐部分部。
因为楼层高,而电影院又在四楼,所以,那个影院被我们叫做“登山电影院”。
学校组织看电影,不是这里就是沪南电影院。八分钱的票,换来的是好几天的快乐。
那时候出行,也是从小东门开始。
人民路中华路上有11路电车。11路大概是上海最短的公交线路,它就环着人民路中华路饶。
(图:本地老上海论坛“弄堂”网友“本地人”发布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东门)
十六铺那里,有22路终点站。
如果去宁波,可以在开船前半小时出发,扛着行李,晃晃悠悠到十六铺码头,不必候船而直接落船。
最早的时候,十六铺那里还有个出租车站(你以为是马路上扬招的?)车并不是轿车,是三个轮子的乌句车。
精神追求和填饱肚皮
上世纪(唉!已经上个世纪了)八十年代初,有个奇观是现在再也不会有的,书店门口排队。
虽然说那时候高考用书很紧俏很正常,但那时甚至连外国小说也不好买。常常还是大清早的时候,东门路拐角那个书店还没开门,开在铁锚弄的书店后门口,已经排起长队,一问,十之八九是当天又有什么西方有名的小说到货了。
按理说,人应该是先吃饱了才可能有精神上追求。可当年确实如此奇怪。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在《文汇报》上登出,那天的报纸,真的是(绝不是夸张)洛阳纸贵。
有意思的是,书店对面则是享口腹之欲的饭店,德兴馆——每到下午饭点前,楼下的外卖窗口,总有人排队。

(图:上世纪90年代,东门路29号的德兴馆)

其实,东门路上的熟食店也是这样。家里没菜,却有不速之客,大人就给个块把钱,吩咐去买熟食。

巨大的玻璃后面是一盆盆搪瓷盆装着的诱人的熟食,排着队,看着里面酱得红红的猪头肉咽口水。

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几乎没在饭店吃过饭。直到很后来了,有一次来朋友,三五个人摇晃着爬上德兴馆三楼。

那天有口福,据说平时很少有现货的“青鱼秃肺”那天有。端上来,一团浓油赤酱分辨不清什么东西。放进嘴,味道也是模模糊糊说不出个所以然。

“告别”的小东门
如今小东门,路的南边是两栋高楼。路的北边竖着围障,里面是工地,不久这里也会有高楼。
曾经给人感觉拥挤的马路,现在,即使中间有条冷冰冰的金属隔离带,还是显得空旷。

其实更早的时候,并没有东门路。东门路是条河,叫方浜(现在上海老街所在就是方浜路),方浜通黄浦江,经过水门流入城中,又从城西流出。

而在更早的时候也没有上海。明代永乐年间,要不是户部尚书夏元吉决策开挖出一条新河道代替吴淞江,就不会有黄浦江,没有黄浦江,又哪来上海?
佛说,缘起性空。
作者:费隽(“@江南油子”)
(0)

相关推荐

  • 留恋老弄堂情怀

    烛光 关注 留恋老弄堂情怀 07-17 阅读1897 老房子的记忆 随着黄浦五坊园四期(范围东至糖坊弄.南至东江阴街.西至跨龙路.北至中华路)拆迁工作的推进,548户居民的心情又喜又恋,留恋老弄堂的人 ...

  • 2018年1月14号-上海徒步第49回 老城厢徒步·从三山会馆到文庙

    元代至正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从华亭县(治所在松江)分出,独立置县.明代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入侵,上海开始修筑城墙.城墙周长9里.高2丈4尺,设6处城门,即"朝宗门"(大东门 ...

  • 五原路:上只角的市井气(五)

    卖废品是我们小孩最欢喜做的事体了. 我家早年的那些旧报纸都经我们的手而卖到了这家废品回收站. 想当年,家父也是一枚要求上进的青年吧,家里订了人民日报解放报文汇报参考消息红旗杂志解放杂志还有劳动报,一个 ...

  • 五原路:上只角的市井气(四)

    很多人都知道五原路的裁缝摊最后搬去了华亭路.跟着裁缝摊一道搬到华亭路去的,还有其他小贩.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老太,每天推一部老虎塌车,专卖针头线脑松紧带的,还有玻璃丝等.在五原路,她的塌车从来就摆在靠 ...

  • 五原路:上只角的市井气(3)

    因为从麦琪里搬出后,我家一直住在淮海路华亭路口,所以,我们来买小菜,都是从常熟路转进五原路的. 五原路常熟路的这个丁字路口也很有说头. 首先讲讲路口北面常熟路上那一排商店.这是进入五原路时,扑面而来的 ...

  • 五原路:上只角的市井气(二)

    上篇说到,五原路乌鲁木齐中路西南角的撤水坑,一开始是私人管理的.与周边居民产生矛盾后,又因为小本经营,实在无力作根本性的改善.就一直这么拖着. 好在270弄的住户也非都是等闲之辈,他们有他们向上申诉的 ...

  • 这世界上还真有一种长得像龙的动物,头上有六只角,身体可以重生

    坊间关于龙是否真的存在过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究竟有没有龙,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是这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与龙神似的动物,或部分或整体.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种六角龙鱼,它的身上就有许多龙的特征. 美丽 ...

  • 上海的灵魂,全在这“上只角”

     上海:梧桐树下老洋房  ◎ 文/摄影-傅鼎 上海,作为一座城市,真正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久.长期以来,她都只是地理与文化意义上的"江南",真正的"江南都会",是9 ...

  • 【原创】5G NR广播有前途吗?给驴装上两只角,也变不成牛!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军表示,中国广电如何与传统三大运营商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差异化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中国广电找到的突破点是:5G NR广播. 5G NR广播不改变5G的传输层现有的 ...

  • 屌丝逆袭女神,女流氓推倒小处男丨下只角逆袭上只角的故事系列

    兔司机来信 二小姐,我最近倒霉透了 全天下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 落款:卖不掉房子的静安人 上篇请猛戳:吾日三省吾身:逆袭!逆袭!逆袭! 今天讲下篇 二小姐,我最近倒霉透了 全天下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 落款 ...

  • 除了上只角、下只角, 上海还有中只角

    沪语朗读:王乙其 朗读者 除了上只角.下只角,上海还有中只角 来源:大上海小龙弄 作者:马尚龙 沪语改写:丁迪蒙 朗读:王乙其 交关人侪习惯了上海有上只角.下只角个讲法,但是我要勒搿两个角个当中,再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