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的价值该如何计算?
似乎没有一个职业像HR这样,如此殷切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
不像其他的职业,价值显而易见。比如销售的价值是产品卖了多少,生产的价值是产品质量、成本和效率......
但HR的价值......,似乎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描述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很多伙伴常常发力过猛,甚至跑偏了方向。
做招聘的算着自己每天、每月、每年招了多少人,以此来衡量自己的价值。除此之外,节约了多少招聘费用,甚至还要计算招错一个人的成本是多少,来彰显价值。而这个成本,既要计算工资、招聘、培训等直接成本,又要计算时间成本,员工士气等间接成本。
我记得有个模型,说招错人的成本是其工资的15倍(不知道怎么得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一年招聘100人,每人月薪1万,那招错人的成本即:1万*12月*15倍*100人=1.8亿。
也就是说你一年招100人,100人不离职,你轻松节约成本1.8个亿。
可能初始者是为了说明招人是有成本的,招到好的员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来强调“招错人的成本其实很高”这一说法。但是如果HR要强调招错人的成本,那研发的是不是可以强调研发错产品的成本,采购可以强调买错材料的成本......,难道这些错误的成本会比招错人低吗?
如此计算的价值,是不是很荒唐!
我们再来看看培训的价值。培训者常常要突出培训能产生绩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关于培训有效这个问题,我觉得每个人打小就应明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生十年寒窗苦读,也不是人人能进211/985。做培训的非要以结果层次的评估来虐自己,也真是高标准高要求了。
其实我们知道,从培训到结果,中间还有十万八千里,学员需要吸收、转化、实践、反思、再实践,除个人能力外,还有组织因素,外部因素等。你说这么多因素,培训起到的作用是占到多少比重?
培训有培训的价值,真正好的课程一定是被大家认可的。当大部分的培训经理成为了“采购专员”,成为“组织委员”,而培训师则是“说、学、逗、唱”快赶上说相声的水平了。过分强调学习体验设计,培训氛围,而真正意义上实用的好课程,却是少之又少。内容和形式,孰轻孰重,孰先孰后?
培训经理,先别整那么多高大上的,先把你能控制的做好就行。
关于HR的价值,还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要像财务一样,必须数据化的方式表达,这才显示出HR的价值。比如计算人均销售额,或人均利润率这样的指标来看人均效能。有时候人均销售额、人均利润和过往数据比,和同行标杆比,是有一定的参照意义的,比如来衡量效率。但是关键要看是什么驱动了人均产效能的提升。
我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个HRD的简历,为了表明自己的成绩,他在简历中表述“在职期间,大力提升人均效能,人均销售额从50万元提升到60万元”,但实际上,HR在其中做了什么呢?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HR所做的工作,对于促进人均效能的提升,并没有因果关系。
对于HR来说,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仍有很多因素会促进人均效能的提升。
可能是今年的市场行情好,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人均效能就会提升;
也有可能增加了新产品,人均效能也会提升;
或是调整了商业模式,或是增加了新的销售区域.......,
这些方式在不增加人手,或是增加少量人手,都可以使得人均效能提升。
因此,人均效能的提升,并不能反映HR的价值。而是要看背后的驱动因素,HR为此做了什么,这才是HR的价值所在。
每年定工作目标和执行计划的时候,重要的不仅是KPI,达成目标的策略,制定的关键任务,这些才是达成年度目标的关键因素。钱是死的,人是活的,而HR真正的价值,有的时候真的不是用所谓的数据化就能说清楚的。
HR的价值该如何计算呢?请留言说说你的观点吧。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