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知行的课程评价主张
新课程,这要从社会和个性两个方面讲。从社会这面讲,要问这课程是否合乎世界潮流,是否合乎共和精神。……要从个性一面来讲,谁的事教谁……看这课程是否为学生所需要。……我们不可以为了一个人,去牺牲九十九个人,也不可为了九十九个人,去牺牲那一个人。总要从社会全体着想,有否其他有用的东西未列在课程里?或是有用不着的东西还列在课程里呢?照这样的取舍才行。----陶行知《新教育》
一本书之好坏(这里的书应该是指课程,指教材,笔者注),可以拿下列三种标准判断它:(一)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有没有干了一个动作又干一个动作的力量。(二)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三)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价值的力量。----陶行知《儿童用书选择标准》
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陶行知《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
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知识与品德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生活教育之下,只有纵的分任,决无横的断裂。----陶行知《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这四条内容在我看来是陶行知先生关于课程评价的标准的思考,是指向课程本身的评价要求。在我们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中,重视的是关于学生的评价,也有比较多的关于教师的教的评价,却很少关注课程本身的评价。在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需要学校自己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等也计算在内,学校要自己开发的课程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课程表中的30%的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重视课程本身的评价,让人担忧学生学习的那30%多的课程的质量问题,这是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的。
如何去评价学校的课程呢?
陶行知先生主张首先要重视课程的课程价值问题。符合要求的课程应该是能引导学生实践的课程;是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思想发展的课程;是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并发展正确价值观的课程。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课程评价要坚持二个原则:一是合乎社会的要求,即符合社会发展之潮流,要把最新的知识、思想和技术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发展。教育是为未来培养建设者,这一点非常重要。二是要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他们的课程,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他自己。为一个人牺牲全体的教育不对,为全体牺牲一个的课程也是不对的。这就要求课程的多样化,课程实施的选择化和个性化,形成一生一课程的课程动作状态。
在课程内容组成角度,课程评价要关注的课程具体内容的整体性:“要有整个的教育。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知识与品德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也就是说,课程应该体现整个的生活,要把整个的世界,整个的生活“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整个的生活中受整个的教育,形成整个的经验,发展成为整个的人。而且为了这个完整的人的可持续发展,课程的内容要重视横向的关联(不断裂)和纵向的连续(有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