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最大的弱点,造就了我们大部分的痛苦与挣扎

01

人性中有一个共同的弱点

最近的心理咨询中心特别忙啊,我每天都会有接到需要心理咨询的来访者。

其实问题大多都是常见的那些,比如说:

  • 孩子迷恋上网打游戏不爱学习怎么办?

  • 夫妻间都觉得对方有缺点,让自己不能忍受,都想改变对方,而谁也没办法做到;

  • 还有就是觉得自己有拖延症,总是不能完成自己所指定的计划,等等。

你们看这些问题也许都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在做完这么多的咨询案例之后,让我不禁要问一句,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问题会反复困扰我们大多数的人以及大多数的家庭呢?

如果它是一个通病,那一定涉及到一个,在我们人性中隐藏着的巨大弱点。

这个弱点与我们人生当中绝大部分的不幸、痛苦、挣扎有关,而如果你能看清楚并且懂得化解这种弱点,你的人生将会变得非常的精彩和自在。

到底人性中这种谋杀幸福的弱点是什么呢?

在人性中,这种与生俱来的弱点叫做“控制感”。

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想要控制身边的一切事物和人的欲望。

希望在我周围一切的人和事物都能够按照我头脑中的想法去发展,而对越接近我们的人和事物,我们的“控制感”也可以叫做“控制欲”会更强烈。

在一个家庭当中,我们首先会想要控制自己的老婆或者是老公,希望他完全按照我想象的那样来发展。

  • 你有没有熟悉这样的状况:

老公因为看欧洲杯没有及时洗碗,老婆发脾气了“叫你洗碗,为什么不洗!”老公说:“我看了这场球,中场休息的时候再洗!”

老婆说:“不行,扔在那里多难看,你必须马上洗!”

OK,接下来的就吵了起来,搞得两个人都不愉快;

另外一个画面,孩子喜欢玩手机上的游戏,而且时间有点长。

绝大部分的家长第一反应是什么?不让你玩手机了,把手机收掉,或者把电脑锁起来。

凡是这样做的家长,你们会发现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孩子会一逮到机会就玩你的手机,而且你越是禁止他就会觉得越好玩。

所以我们追求的这种控制感其实是非常虚幻的一种感觉。

02

迷恋控制感是我们上瘾的根源

在佛教里面,这种“控制感”也叫做“我执”。也就是看待所有的事物都以我自身出发。

在很多年前,我曾经看到过一次教育悲剧:

我家邻居一位爸爸正在辅导二年级的女儿做作业,做完之后出了一个题考女儿“12+12等于多少”,女儿打不出,结果这位父亲上去就是一个耳光,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怎么学的!”结果女儿第二天就失踪了,家里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最后才知道女儿跳池塘自杀,幸亏有好心人把她救了上来。

想这类“这么简单都不会做”,这样的话就叫做“我执”。

你觉得简单,是因为你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当然简单。而女儿才二年级,即使不会做也是完全正常。

其实父亲打女儿,也是源自控制感,他认为只要我惩罚了结果,女儿的数学就会好起来。这是我们人类一种自动化的错误假设。

迷恋“控制感”也是我们人类对“游戏”、“酒精”、“毒品”上瘾的根源。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自己也知道很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很多事情不会向我们想象的方向去发展。

所以,人们就会倾向于去做那些容易控制的事情,不管它有没有害;而放弃那些看似不容易控制,但我们有益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让我们看起来,是可以控制的!

我让这个任务向东,他就不会向西;我通过了这一关就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勋章。

你看,让我们感觉我们只要花时间,在游戏里面我想要的都能够得到。

我们的情绪不好控制吧,要运用心理学来调节情绪,我们还有经过额外的很多学习和修行才能做到。

太麻烦!怎样简单一点呢?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酒可以麻醉神经,暂时忘记忧愁。

这又是一个快速按钮,对不对,我可以马上改变情绪。

酒都不够让我兴奋的,那就来点毒品。对,嗨是嗨了,快乐被透支了,等着的就是无尽的痛苦。

03

造成痛苦的原因是想要消除、控制痛苦

佛教里面强调人生中有“五毒”,贪嗔痴慢疑。五毒是人生所有痛苦的根源,其中前两毒就和“控制感”有关。

第1是贪

贪是什么意思?就是我有了,还想要更多。

我有的来访者找到我说,我家孩子什么都好,身体健康又懂礼貌,而且心地善良,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在班上排在倒数几名。

而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来是问我,怎样帮我家孩子发掘他身上的其它特长呢?

而清一色的都是问我,老师有什么办法让我家孩子学习成绩赶上来,至少要考个二本吧!

看见没有“贪”,你都说了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成绩不好,为什么不能忽略他这个弱点呢?

往往大多数的人就会因为这个唯一的弱点,去强求完美。如果这样做很有效,我想他们肯定不会来找我。

第2毒,嗔!

怎么解释?“嗔”是生气的意思,说的是生活中不能接受不好的事情,只要有不好的事情,我就生气。

  • 谈恋爱的时候还好,发现结了婚老公不是我想象得那么好!缺点都暴露出来了,怎么办?我不能接受,怎么办?离婚!

  • 生病了,不舒服,不能接受,“医生有没有特效药,吃了就会好的!”怎么样不能接受生活中的苦,比如说“病痛”、“挫折”。

但讽刺的是,人生最苦的不是发生了不幸的事情,而是认为这种痛苦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不能接受它,这才是最痛苦的。

正是因为不接受痛苦,所以才会想到很多极端的办法去控制它、消除它喝酒、吸毒就是嗔的产物!

所以,你们发现没有,造成我们痛苦的原因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对挫折的看法。你不接受它,试图控制它,它会让你的痛苦加倍。

我记得我的博士生导师刘哲宁先生在治疗抑郁症病人的时候对病人最常说的一句话:

“你们要对痛苦不痛苦!”

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让你们接受它,与生活中的不完美和平共处。

或者把自己抽离出来,站在远处看着自己,然后说“哦,原来我受了挫折就是这个鬼样子的啊!”

看见没有,当你把那个小我抽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得开了。

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最流行的“正念状态”。

04

尊重人性才能真正改变别人

所以,很有意思!我们的物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规律是有差别的。

在物质世界中,我们可以非常精确的控制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材料等等,我们发明了3D打印机,想打印出什么东西就可以打出什么东西。

但控物品易,控人心难。

人如果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并不会因为受到阻力就会完全的放弃。

现在做不成,它会把念头压抑到潜意识中去。等到一有机会,这种欲望会成倍的爆发出来,那种能量是非常可怕的。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要质疑了。那照你这么说,我的家人、孩子有坏习惯我就应该放任自流,完全不能干涉啦!

当然不是,想要改变或者影响别人的内心世界,有5点规律需要遵循,而这五点有轻重之分,第一条是所有后面规律的前提与核心。这个规律是什么呢?

要影响别人,最关键的原则就是:

要最大程度的尊重人性,然后用目标引导来改变。

什么是尊重人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需求,如果你要改变自己或者别人就应该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这种内心需求。怎么做呢?

就拿戒烟来举例子啊。我是看过有些做老婆的督促老公戒烟的奇葩方法啊,“我跟你说,你别跟我抽了,我要是哪天闻到你身上有烟味,一个月不准上床,我每天回来会检查啊!”

看见没有,典型的不尊重人性吧。第一你让老公戒烟,本身就是让他改变习惯,是需要动力的吧;

其次你因为要他戒烟,结果连生理需求都让他戒了。这岂不是双重的打击,这样的结果只会让老公成为一位隐形的吸烟者,你不让抽我就躲着抽,然后刷牙刷干净点就好了,然后还可以喷点口气清新剂把味道去到。

其实,让男人偷偷抽烟对他的伤害更大,可以说是承受着身体、心灵的双重压力。

我以前也抽烟,结婚后还抽一点。而且总是以我抽的不多,只是在社交的时候抽一点,没关系,为借口来解释自己的坏习惯。

我老婆特别厉害,一发现我抽烟,从来不会以此来指责我。她用了一招特别管用,让我最后下决心戒了烟。她怎么做的呢?

每次她发现我一抽烟,她就会显得有些忧郁的样子,

有时候会抱着我说:“每次一看到你抽烟我心理就特别难受!”

我说:“你难受什么?”

她说:“你一抽烟我就觉得你是压力特别大,看到你压力这么大,我总觉得我这个老婆做的不好!你看有什么我可以做的能让你压力不这么大?”

每次都搞得我特别不好意思!后来我一想,一般都是感到有压力的时候,抽烟,但是抽烟真的减压吗?

我发现其实抽烟跟减压没有半毛钱关系,反而没有烟抽会造成压力。

于是就是她的这些话让我反思,把烟戒了。

她就是先尊重了我要减压的需求,然后提出了一个如何让我压力更小的目标,让我开始自己反思。

而且我感觉从始至终,我都是自己的选择,没有任何人控制我。

所以想要改变自我或改变别人,首先尊重人性,满足我们自己和别人的需求。

当你的孩子玩游戏成瘾的时候,别被玩游戏这件事本身蒙住了你的眼睛。

要想想,孩子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是我压抑了他的好奇心,还是他缺乏陪伴,还是他没有成就感,亦或是他在逃避一个没有爱的家?

找到背后的需求,尽力满足他需求的缺失,关系修复以后,再制定目标,这才是正道。

所以记住,人心是一个生态系统,只有你尊重它的自由,她才会为你而改变。

(0)

相关推荐